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磷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总溶解态氮,总溶解态磷,陆源污染物,水质
氮磷污染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魏良如,赖进余,戴培东,陈育[1](2019)在《湛江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夏季湛江湾陆源溶解态氮(TDN)和溶解态磷(TDP)入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入海通量特征。【方法】根据2018年夏季(7月)湛江湾陆源TDN和TDP入海污染物现场调查,进行实验室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湛江湾夏季陆源TDN和TDP平均浓度分别为(366.87±400.61)和(28.60±37.52)μmol/L;溶解态无机氮(DIN)和溶解态无机磷(DIP)平均浓度分别为(60.90±41.81)和(20.28±34.42)μmol/L;溶解态有机氮(DON)和溶解态有机磷(DOP)平均浓度分别为(305.97±413.96)和(8.32±13.54)μmol/L;夏季湛江湾排污口中TDN和TDP严重超标,大部分入海河口和排污口站位处于劣五类水质,主要位于南柳河、绿塘河和文保河入海河口。DON/TDN和DOP/TDP平均分别是83.4%和29.1%,DON和DIP分别是TDN和TDP的主要存在形态。TDN/TDP、DON/DOP、DIN/DIP平均分别是15.5±7.0、46.4±58.3、14.8±24.3,是导致湛江湾呈现氮限制重要原因之一。夏季湛江湾TDN、TDP输入通量分别为1617.73t和266.32t,其中遂溪河占比最高,分别为71.1%和58.8%【结论】湛江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较高,氮磷比失衡,陆源污染物输入通量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特征,实现湛江湾近海水质根本改善必须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少江[2](2019)在《沿运灌区稻田排水沟塘中氮磷污染物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问题日益突显。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处理,国际上比较认可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的方法。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国南方地区,人工湿地应用受限,但分布广泛的排水沟塘具有类似湿地的功能,可以缓解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密集分布的排水沟塘,以野外调查、定点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获取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稻作期排水沟塘中氮、磷的迁移转换规律,同时采用QUAL2K水质模型,在检验其在研究区域适用性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水温及气象因素对农田排水沟塘中污染负荷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稻作期农沟中的铵态氮浓度平均值绝大多数处于0.30-0.40 mg/L间,而支沟和池塘的铵态氮浓度平均值大多数集中在0.20~0.30mg/L间,小部分在农沟下级位置的支沟的浓度处于0.10~0.20mg/L间。农沟中的铵态氮平均浓度是普遍大于支沟处的,支沟的尺寸较大,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也相应较大,使支沟对铵态氮的削减效果更佳。(2)农沟中的硝氮浓度平均值绝大多数处在2.0~3.0 mg/L间,而支沟和池塘的硝氮浓度平均值大多数集中在1.5~2.5mg/L间,不同于铵态氮在支沟处的浓度范围有两种分化,且硝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是逐渐下降的,而铵态氮则是在短期就降低到了极低的浓度值,都说明了硝氮相较于铵态氮更具稳定性。(3)沟塘总磷浓度平均值主要处于0.10~0.20mg/L之间,整体上波动变化明显,但不同支路及其上下游之间的波动大小和随时间变化差异很大。(4)QUAL2K模型在尺寸较小的排水沟塘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计算农田排水沟塘对污染物的削减率,补足大田监测缺少的部分数据,同时也能验证削减率计算中各项参数的准确性。(5)QUAL2K水质模拟结果显示,排水沟塘末端的铵态氮浓度和硝氮浓度随着水温的改变呈线性变化规律;单独调整风速参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削减规律,而其它气象参数(水温、露点温度、风速)组合都是正相关的规律,其中温度与露点温度统一变化的组合形式效果最好;而改变单一条件下,露点温度变化对末端水质的变化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10)
张凯磊[3](2019)在《BBSNP工艺强化去除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生产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A/O、A~2/O、SBR以及氧化沟工艺是我国目前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最多的几个工艺,但在实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A~2/O工艺暴露出很多如药耗高、能耗高、污泥产量高等问题。BBSNP(Bio-Bi-Select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两级生物选择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在A~2/O基础上增加了混合液回流,降低了硝化液回流对聚磷菌的抑制,同时形成了厌氧-缺氧的循环,强化了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与富集,充分发挥了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吸磷的优势,大大节省了外碳源需求量、曝气量和污泥产量。本实验在小试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生产性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停留时间与污泥浓度对于BBSNP工艺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低温对BBSNP工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BBSNP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能力,对比了BBSNP工艺与A~2/O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对比了BBSNP工艺与A~2/O工艺在污泥产量、曝气量上的差异;分析了低C/N进水条件下BBSNP工艺总氮去除率的影响因素。本实验认为SRT(污泥停留时间)会对系统脱氮除磷效能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认为BBSNP工艺污泥龄应控制在15d。在进水COD浓度较低时系统整体污泥浓度会较低,厌氧池污泥浓度会更低,此时应将系统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200%,在温度10~15℃时,BBSNP工艺氨氮去除效果会变差,但仍能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效果也会变差,但仍能达到国家类四类水标准。对比同等条件下低温期的A~2/O工艺于BBSNP工艺总氮、氨氮去除效果可以看到在低温期BBSNP工艺具有较大的脱氮优势。BBSNP工艺在处理低C/N污水时的脱氮效果要优于A~2/O工艺,总氮去除率高于A~2/O工艺8%~9%。并且相对于A~2/O工艺,BBSNP工艺气水比较低,节省了21.60%的曝气量,降低了44.74%的污泥产量。本论文同时分析了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影响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因素,最终发现较高的缺氧吸磷率更有利于系统总氮的去除。混合液回流比的提高也会将提高总氮去除率,但混合液回流比在300%时缺氧池出现了硝态氮的积累,所以本工艺硝化液回流比最大应控制在300%。剩余碱度是影响系统总氮去除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系统剩余碱度不足时,反应器pH下降明显,总氮去除效果恶化,所以BBSNP工艺在处理高总氮、高氨氮的废水时需要进行碱度校核,确保一定的剩余碱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何世耀[4](2019)在《鄱阳湖饶河入湖口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氮、磷及重金属污染物输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淡水湖泊是陆地水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蓄洪水、保障饮用水安全、开展淡水养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湖泊受到的富营养化以及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同时,湖泊富营养化与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氮磷输入和重金属污染过程的持久性以及不同湖泊之间的空间差异性,已有的研究结果之间难以归纳比较,不足以形成完善的结论;而且已有研究大多关注氮磷输入或者重金属污染,但对两者共同引起的复合污染研究很少。本研究选取了鄱阳湖饶河入湖口为研究区域,以入湖口区域的水体以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由河入湖过程中的依次设置Site1~Site6共6个采样点,并划分为河道(R)、河湖交汇区(RL)、湖区(L)叁个典型区域,沿垂直方向依次采集上层水、上覆水以及沉积物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营养盐、重金属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分析二者的时空变化特征,阐述微生物群落对于氮、磷营养盐以及重金属输入的响应机制,为深入了解和评估鄱阳湖整体的污染状况提供参考,为湖泊生态安全及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入湖口区域营养盐及重金属的分布受季节性影响最大,其次是不同垂直区域的差异,受样地区域差异影响最小。不同水文期大部分的氮磷营养盐以及重金属含量在由河入湖过程中呈不同的分布模式:枯水期呈单峰分布,退水期呈递增趋势,涨水期呈U型分布。氮、磷营养盐以及重金属在由河入湖过程中,其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主要受到沉降——重悬浮动态过程的影响,总体上以沉降过程为主,且上层水——上覆水界面营养盐及重金属物质交换的频率低于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物质交换的频率。(2)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不同水文期与不同垂直方向的影响,其中垂直方向的影响更大,而在不同的水平区域群落差异较小,主要体现为河道与湖区的差异。不同水文期中,退水期与涨水期群落结构更为接近,涨水期富集了最多的差异微生物。在不同垂直区域,上层水与上覆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接近,沉积物中富集了最多的差异微生物。饶河入湖口区域门水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优势门类相对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包括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Cyanobacteria(蓝藻)、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单胞菌门)、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基于PICRUSt功能预测发现,微生物主要的功能代谢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脂质代谢(Lipid metabolism)、核苷酸代谢(Nucleotide metabolism)、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微生物群落组成在不同水文期差异显着,但其微生物功能不存在显着差异,体现了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冗余特征;垂直方向上微生物具有类似的功能种类,但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代谢侧重点,体现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在不同环境的偏好性。(3)营养盐以及重金属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时间上按枯水期、退水期、涨水期与微生物的关联程度逐步增加,空间上按上层水、上覆水、沉积物梯度与微生物的关联性逐步降低。对水体微生物群落有显着影响的营养盐包括TN、DTN、NH_4-N、NO_3-N、TP、DTP、AP、TOC;重金属包括Cd、Pb、Cu,此外环境参数pH、EC、Temp、DO、NTU同样具有显着的影响。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有显着影响的营养盐与重金属包括Zn、TOC、NO_3-N、NH_4-N、Cd、AFDM,此外含水量SM也会显着影响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营养盐以及重金属输入对微生物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更多的体现在群落结构的改变时上,具体表现为通过直接影响部分非高丰度微生物类群,进而间接改变整体微生物群落。(4)本研究发现了一些对营养盐、重金属以及环境参数的改变积极响应的微生物门类。其中Cyanobacteria(蓝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最为积极,同时受到了氮磷营养盐、重金属以及环境参数变化的影响。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会同时对氮、磷营养盐以及重金属的变化做出响应。Latescibacteria、Nitrospinae、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以及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仅可以很好的反映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而Chloroflexi(绿弯菌门)、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则主要体现了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变化的响应。(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6)
潘涛,齐珺,吴琼,王刚,张岳鹏[5](2019)在《北运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物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属于典型缺水型城市纳污河流,沉积物释放的氮磷污染物已成为阻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利用自制环形水槽,对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氮磷的动态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沉积物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1 136 mg/(m~2·d),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45 mg/(m~2·d),在流速0.05 m/s的缓流水体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为1 408 mg/(m~2·d),而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25 mg/(m~2·d)。流速增加会显着促进氮素的硝化作用,使水体中氨氮浓度降低,硝酸盐氮浓度上升。同时,流速增加导致水体中颗粒物含量增加,促进磷吸附行为,水体中磷酸盐浓度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1期)
钱彬杰,黄迪,谭晓慧,刘志强[6](2019)在《基于Landsat-8 OLI影像的沭河临沂段氮磷污染物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沭河临沂段为研究区,综合利用研究区2014年1月~2017年5月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和25幅Landsat-8 OLI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多光谱遥感数据波段反射率与氨氮(NH_3-N)和总磷(TP)地面实测数据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波段比值R/G和NIR/G构建的NH_3-N和TP反演模型基本满足遥感监测的要求,可以用来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钱彬杰[7](2018)在《基于遥感的沭河临沂段氮磷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污染物是衡量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平衡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针对严重污染的河流水体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全国水环境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但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氮磷污染问题仍然是河流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水质监测是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依据。相比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遥感监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和成本低等优势,不仅可以进行长时间连续的监测,还可以发现一些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迁移特征。因此,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大范围流域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对研究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沭河临沂段是临沂市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临沂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生活。随着临沂市工农业进程加快,市区内污废水排放量增大,流域水体氮磷超标情况时常发生,影响着临沂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以大范围流域的沭河临沂段为研究区,综合利用了研究区2014年1月~2017年5月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和25幅Landsat-8 OLI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多光谱遥感数据波段反射率与氨氮(NH_3-N)和总磷(TP)地面实测数据之间的回归模型;对沭河临沂段NH_3-N和TP浓度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反演,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污染物变化趋势及主要的污染源。为后续沭河临沂段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详细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和水环境概况基础上,对获取的沭河临沂段2014年1月~2017年5月水质例行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NH_3-N和TP浓度存在明显的变异特征,为之后的水质参数遥感反演提供了背景支持;对25幅Landsat-8 OLI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分析,主要包括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并利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提取了沭河临沂段的水体信息。(2)综合利用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和多光谱数据构建了沭河临沂段NH_3-N和TP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并采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反演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波段比值R/G和NIR/G与NH_3-N和TP浓度实测值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5和0.833;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NH_3-N和TP浓度最佳反演模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6589和0.7189;经实测数据检验,NH_3-N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7.04%,均方根误差RMSE=12.27%,TP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8.74%,均方根误差RMSE=2.93%。说明建立的NH_3-N和TP遥感反演模型基本满足水质遥感监测的要求。(3)综合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对建立的NH_3-N和TP模型进行反演,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污染物变化情况及主要的污染源。结果表明,2014~2017年NH_3-N和TP浓度呈总体下降趋势,并随季节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NH_3-N和TP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流域上游、下游和各监测站点附近水体的NH_3-N和TP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河段,且在种植时节期间,监测站点附近水体NH_3-N和TP浓度均存在局部升高现象;从污染物变化趋势来看,农业面源污染和河道内源污染逐渐取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成为沭河临沂段氮磷污染主要的影响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许自舟,许妍,余东,朱容娟,梁雅惠[8](2018)在《平原城市区设闸河流氮磷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3~2015年海河防潮闸断面逐日流量及离散的水质数据,基于LOADEST模型构建了TN、TP入海通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方程进行了评估验证,TN、TP模型的判定系数(R2)分别达到0. 917、0. 924,表明LOADEST模型适用于平原城市区设闸河流断面污染物入海通量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海河防潮闸断面TN、TP入海通量及水质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2013~2015年,TN浓度月均值变化范围3. 38~8. 33 mg/L,汛期(6~10月)浓度低于非汛期,TP浓度月均值变化范围0. 17~0. 88 mg/L,汛期浓度高于非汛期; TN年均入海通量2200 t/a,汛期占43. 7%,日均入海通量25. 8 t/d,非汛期日均入海通量是汛期的2倍; TP年均入海通量216 t/a,汛期占69. 3%,日均入海通量2. 5 t/d,汛期日均入海通量高于非汛期,9月份最高,4月份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实施陆海统筹的最大日污染负荷(TMDL)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苏云华,杨桐[9](2018)在《秋季湿地植物收割对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影响浅析——以罗时江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洱海流域典型湿地——罗时江湿地为例,调查分析湿地内主要湿地植物物种,测定主要湿地植物秋季地上可收割部分生物量、植株含水率及氮磷含量,计算单位面积湿地植物氮、磷同化量。再依据各种湿地植物面积,初步估算开展秋季湿地植物收割可移除的氮、磷数量。(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8年04期)
王东,王小东,朱引,沈斐,李激[10](2018)在《生物吸附-多级A/O-活性焦组合工艺对污水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物吸附(biological absorption,AB)-多级缺氧/好氧(anaerobic/oxic,A/O)-活性焦滤池组合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出水COD、TN、TP平均浓度为20、8.5、0.25 mg·L~(-1),对COD、TN、TP平均去除率为95%、76.5%、80%,3个工艺段对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26%、14%。其中生物吸附段主要去除粒径较大的颗粒态有机物,多级A/O段可以去除进水中53%左右溶解性有机物;活性焦滤池利用活性焦丰富的中孔结构有效吸附多级A/O出水中难生物降解的芳香类及环烷类有机物。该组合工艺能实现高标准出水、高效脱氮除磷、能源节约、资源回收,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污水处理工艺。(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氮磷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问题日益突显。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处理,国际上比较认可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的方法。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国南方地区,人工湿地应用受限,但分布广泛的排水沟塘具有类似湿地的功能,可以缓解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密集分布的排水沟塘,以野外调查、定点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获取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稻作期排水沟塘中氮、磷的迁移转换规律,同时采用QUAL2K水质模型,在检验其在研究区域适用性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水温及气象因素对农田排水沟塘中污染负荷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稻作期农沟中的铵态氮浓度平均值绝大多数处于0.30-0.40 mg/L间,而支沟和池塘的铵态氮浓度平均值大多数集中在0.20~0.30mg/L间,小部分在农沟下级位置的支沟的浓度处于0.10~0.20mg/L间。农沟中的铵态氮平均浓度是普遍大于支沟处的,支沟的尺寸较大,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也相应较大,使支沟对铵态氮的削减效果更佳。(2)农沟中的硝氮浓度平均值绝大多数处在2.0~3.0 mg/L间,而支沟和池塘的硝氮浓度平均值大多数集中在1.5~2.5mg/L间,不同于铵态氮在支沟处的浓度范围有两种分化,且硝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是逐渐下降的,而铵态氮则是在短期就降低到了极低的浓度值,都说明了硝氮相较于铵态氮更具稳定性。(3)沟塘总磷浓度平均值主要处于0.10~0.20mg/L之间,整体上波动变化明显,但不同支路及其上下游之间的波动大小和随时间变化差异很大。(4)QUAL2K模型在尺寸较小的排水沟塘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计算农田排水沟塘对污染物的削减率,补足大田监测缺少的部分数据,同时也能验证削减率计算中各项参数的准确性。(5)QUAL2K水质模拟结果显示,排水沟塘末端的铵态氮浓度和硝氮浓度随着水温的改变呈线性变化规律;单独调整风速参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削减规律,而其它气象参数(水温、露点温度、风速)组合都是正相关的规律,其中温度与露点温度统一变化的组合形式效果最好;而改变单一条件下,露点温度变化对末端水质的变化影响最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磷污染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魏良如,赖进余,戴培东,陈育.湛江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通量[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2].孙少江.沿运灌区稻田排水沟塘中氮磷污染物变化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张凯磊.BBSNP工艺强化去除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生产性试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何世耀.鄱阳湖饶河入湖口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氮、磷及重金属污染物输入的响应[D].南昌大学.2019
[5].潘涛,齐珺,吴琼,王刚,张岳鹏.北运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物释放规律[J].中国环境监测.2019
[6].钱彬杰,黄迪,谭晓慧,刘志强.基于Landsat-8OLI影像的沭河临沂段氮磷污染物反演[J].山西建筑.2019
[7].钱彬杰.基于遥感的沭河临沂段氮磷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8].许自舟,许妍,余东,朱容娟,梁雅惠.平原城市区设闸河流氮磷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8
[9].苏云华,杨桐.秋季湿地植物收割对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影响浅析——以罗时江湿地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8
[10].王东,王小东,朱引,沈斐,李激.生物吸附-多级A/O-活性焦组合工艺对污水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J].环境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