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多态性论文-孔连广,彭俊玲,郑祥珍,苏芳,魏宜胜

毒性多态性论文-孔连广,彭俊玲,郑祥珍,苏芳,魏宜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性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SCN10A,单核苷酸多态性

毒性多态性论文文献综述

孔连广,彭俊玲,郑祥珍,苏芳,魏宜胜[1](2019)在《SCN10A rs1263294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CN10A基因外显子区rs12632942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OXL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319例接受含奥沙利铂(OXL)化疗方案的CRC患者(均为中国中南地区汉族)血液标本,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及分析SCN10A外显子多态位点rs12632942基因型,评估OXLIPN程度。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外显子多态rs12632942基因型与OXLIPN的相关性。结果:319例CRC患者rs12632942基因型:AA134例、AG156例、GG29例,rs12632942基因型频率符合哈温平衡(P>0.05)。rs12632942的AG+GG基因型与Ⅱ~Ⅳ度OXLIPN相关(P<0.01),是发生Ⅱ~Ⅳ度OXLI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44,95%CI=1.231~3.392,P<0.01)。结论:SCN10A基因外显子区rs12632942AG+GG基因型的CRC患者易感Ⅱ~Ⅳ度OXLIPN。(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陈硕,张林,王柏雪,王菁蕊,徐赞美[2](2019)在《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毒性及疗效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一种癌症,化疗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不同患者对同样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敏感性相差很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种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目前,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在化疗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联合化疗在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中效果更显着,明确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于结直肠癌的精准化疗及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临床上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及其意义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赵瑞杰[3](2019)在《PI3K/Akt/mTOR通路等基因的多态性与晚期乳腺癌依维莫司治疗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PI3K/Akt/mTOR通路被认为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重要机制,该通路与ER通路的交叉会导致肿瘤的免疫逃逸。依维莫司是一种新型的mTOR抑制剂,BOLERO-2研究显示该药与依西美坦联用可以显着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因此,2012年依维莫司被FDA批准应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复发或非固醇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绝经后乳腺癌的治疗。然而,依维莫司的治疗窗口十分狭窄,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差异也很大,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成为了导致患者用药减量或中止的重要原因。在晚期乳腺癌、晚期肾细胞癌和pNET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大约10~35%的病人因严重的不良反应终止了依维莫司的治疗,药物中止成为限制患者从依维莫司临床应用中受益的重要原因。多项在器官移植或肿瘤中的研究提出,依维莫司代谢通路相关酶(CYP3A4、CYP3A5、CYP2C8、ABCB1)以及PI3K/Akt/mTOR通路上部分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与依维莫司的药代动力学相关。但目前从临床研究角度探讨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在乳腺癌领域的相关数据。目的探索代谢基因及PI3K/Akt/mTOR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激素受体阳性(HR+)、HER2-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依维莫司治疗毒性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Miracle试验)中本院入组的部分患者。入组时间是2014年7月1日至2019年3月15日,均为HR+、HER2-、经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治疗后进展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并随访至2019年5月10日或死亡,记录和评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同时使用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检测依维莫司代谢转运相关基因以及PI3K/Akt/mTOR通路中共计13个常见SNP突变位点,分析不良反应与SNP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共纳入95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炎(74/95,77.9%)、高血脂(77/95,81.1%)、肝功能损伤(68/95,71.6%)、皮疹(40/95,42.1%)、高血糖(39/95,41.4%)、非感染性肺炎(38/95,40.0%)和体重下降(36/95,37.9%)。关联分析显示,FGFR-4基因rs351855位点与口腔黏膜炎和高脂血症均具有显着相关性,CYP3A5*3/*3患者相比*1携带者出现高脂血症、严重口腔黏膜炎以及严重高脂血症的风险均显着升高,ABCB1基因的rs1045642位点与白细胞减低显着相关,NR1I2基因rs2276707、rs6785049位点和高脂血症、肝功能损伤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连锁分析未发现ABCBI基因的单体型和不良反应有显着的相关性。有非感染性肺炎、肝功能损伤或高血糖的患者的PFS显着高于无该不良反应者。(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6-01)

谢晓楠,文贻勇,凌琼颖,黄文锋,覃芳卉[4](2019)在《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血液学毒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含铂类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的1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rs10759225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结果 150例NSCLC患者的总有效率(ORR)为28.7%(43/150)。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G/A和A/A)患者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的ORR显着提高(OR校正=1.780,95%CI:1.110~2.884,P=0.042)。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各基因型患者的m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照,A/A基因型与患者化疗后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风险相关(OR校正=0.468,95%CI:0.204~0.711,P=0.008);A等位基因型分别与患者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OR校正=0.502,95%CI:0.155~0.887,P=0.022)和≥Ⅰ度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关(OR校正=0.494,95%CI:0.101~0.833,P=0.047);而G/A基因型与患者发生Ⅱ/Ⅲ度贫血的风险有关(OR校正=0.504,95%CI:0.213~0.890,P=0.047)。结论 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治疗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关。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更好,但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孔晓岩,王淑梅[5](201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预后和甲氨蝶呤化疗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SLC19A1 rs1051296 G> T基因多态性对临床预后和甲氨蝶呤(MTX)化疗毒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ALL患儿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SLC19A1 rs1051296 G> T基因型。结果SLC19A1 rs1051296 TT基因型患儿的复发率(0)显着低于GG/GT基因型患儿(12. 50%),无事件生存率(94. 74%)显着高于GG/GT基因型患儿(80. 21%)。除了GG基因型患儿的血液毒性发生率(13. 79%)显着低于GT基因型患儿(38. 81%)以外,3种基因型之间的其余MTX化疗毒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C19A1 rs1051296 G> T基因多态性与ALL患儿临床预后和MTX化疗的血液毒性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谢倩[6](2019)在《NSCLC经一代EGFR-TKI治疗后肝脏毒性与CYP2D6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本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yrosinase inhibito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与CYP2d6*5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探索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检测2016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我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其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与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CYP2d6*10与CYP2d6*5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通过χ2检验来比较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基因型分布差异和等位基因差异。结果: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且发生肝损害与患者变量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基因突变类型、是否接受化疗等变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可以通过检测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孔晓岩,王淑梅[7](201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临床预后和甲氨蝶呤化疗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MTHFR rs1801131 A> C基因多态性对临床预后和甲氨蝶呤(MTX)化疗毒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ALL患儿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MTHFR rs1801131 A> C基因型。结果 MTHFR rs1801131 CC基因型患儿的平均无事件生存间期(EFI)为26. 83个月,显着长于AC基因型患儿(15. 72个月,P <0. 05),CC基因型患儿的复发率(0)低于AA(9. 37%)和AC(12. 50%)基因型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肝和电解质不良事件在CC基因型患儿中的发生率(33. 33%和16. 67%)高于AA(12. 50%和14. 58%)和AC(18. 75%和3. 13%)基因型患儿以外,其余不良事件在CC基因型患儿中的发生率低于AA和AC基因型患儿,3种基因型之间的MTX化疗毒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HFR rs1801131 A> C基因多态性与ALL患儿临床预后显着相关,但与MTX化疗毒性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曹建[8](2019)在《UGT1A1~* 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相关毒性及化疗疗效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立替康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迟发性腹泻限制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伊立替康代谢受到多种基因调控的影响,其中尿苷二磷酸葡苷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1A1)更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从伊立替康所致毒性反应的机制、UGT1A1~* 28基因多态性与之关系及化疗疗效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新视角。(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春燕,任晓蕾,冯婉玉,封宇飞[9](2019)在《MTHFR和ABCB1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毒性反应及排泄延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及ATP结合盒转运蛋白1(ABCB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所致严重毒性反应及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DMTX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11例成人患者的血浆样本,测定MTX血药浓度,检测与MTX代谢相关的基因ABCB1和MTHFR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HDMTX治疗急性白血病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成人患者,ABCB1 (1236)位点发生杂合突变(AG)者7例(63. 6%),发生纯合突变(AA)者3例(27. 3%); ABCB1(3435)位点发生杂合突变(AG)者8例(72. 7%),发生纯合突变(AA)者1例(9. 1%); MTHFR(677)位点发生杂合突变(GA)者4例(36. 4%),发生纯合突变(AA)者5例(45. 4%); MTHFR(1298)位点发生杂合突变(TG)者4例(36. 4%);其中7例(63. 6%)患者发生排泄延迟。结论:MTHFR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成人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严重毒性反应及排泄延迟可能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顾鹏,王璇,周月琴[10](2018)在《克唑替尼治疗肺癌肝毒性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肺癌中肝毒性的发生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5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叁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采用克唑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84例,以血清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为肝毒性表现,分为肝毒性组32例,无肝毒性组52例。检测患者CYP3A5基因型,肝功能损伤情况,经非条件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肝毒性的发生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发生肝毒性的患者与未发生肝毒性的患者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身高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毒性组发生1级肝功能损伤的有16例,发生2级肝功能损伤的有8例,发生3级肝功能损伤的有8例,没有患者发生4级肝功能损伤。其中有4例肝功损伤3级患者发生了INR值的轻度升高。肝毒性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1 d(15~162 d)。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YP3A5基因型与克唑替尼治疗肺癌所致的肝毒性有显着性关联。发生2级和3级肝毒性的16例患者均再次服用小剂量克唑替尼(250 mg/d),其中6例为同时使用了CYP3A4抑制剂的患者:氨氯地平片(3例)、硝苯地平(2例)、地尔硫(1例)个。具有*3/*3的5例患者再次发生了克唑替尼导致的肝毒性,另外1例具有*1/*3的患者没有再发生肝毒性。结论 CYP3A5活性降低不能直接预示克唑替尼肝毒性的发生,但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当CYP3A4活性被抑制时,CYP3A5活性降低可能是克唑替尼致肝毒性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5期)

毒性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一种癌症,化疗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不同患者对同样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敏感性相差很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种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目前,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在化疗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联合化疗在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中效果更显着,明确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于结直肠癌的精准化疗及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临床上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及其意义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性多态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孔连广,彭俊玲,郑祥珍,苏芳,魏宜胜.SCN10Ars1263294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2].陈硕,张林,王柏雪,王菁蕊,徐赞美.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毒性及疗效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9

[3].赵瑞杰.PI3K/Akt/mTOR通路等基因的多态性与晚期乳腺癌依维莫司治疗毒性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4].谢晓楠,文贻勇,凌琼颖,黄文锋,覃芳卉.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血液学毒性的关系[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9

[5].孔晓岩,王淑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预后和甲氨蝶呤化疗毒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谢倩.NSCLC经一代EGFR-TKI治疗后肝脏毒性与CYP2D6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

[7].孔晓岩,王淑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临床预后和甲氨蝶呤化疗毒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8].曹建.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相关毒性及化疗疗效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9

[9].张春燕,任晓蕾,冯婉玉,封宇飞.MTHFR和ABCB1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毒性反应及排泄延迟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9

[10].顾鹏,王璇,周月琴.克唑替尼治疗肺癌肝毒性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

标签:;  ;  ;  ;  

毒性多态性论文-孔连广,彭俊玲,郑祥珍,苏芳,魏宜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