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声学实验论文-吴创宾

心理声学实验论文-吴创宾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声学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听觉感知,随机共振,阈上随机共振,选择性注意

心理声学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吴创宾[1](2014)在《听觉非线性信号处理的心理声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觉感知中非线性信号的处理一直是听觉研究中的重点,了解听觉感知中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听觉独特的信号处理功能的认识。课题组先前的工作已经从理论与实验上证实听觉感知中的阈下随机共振,导师新的理论认为在有时间积分信号处理中还存在阈上随机共振以及听觉可通过耳蜗中外毛细胞的主动效应的参数调节实现选择性注意。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通过心理声学实验的方法分别研究加噪声后的听觉强度辨别阈的变化以及注意与非注意情况下听阈的变化,对上述理论作实验检验。实验观察到了噪声使听觉强度辨别阈限下降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和选择性注意中绝对听觉阈限的下降。第一章介绍了听觉感知特性及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并简单介绍了听觉中随机共振研究背景以及听觉选择性注意机制。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第一个实验的理论知识:随机共振和阈上随机共振,以及具体介绍了本次实验即加高斯白噪声时对听力正常人的听觉辨别阈的影响。并对此从结果分析出,听觉感知中存在阈上随机共振。第叁章介绍了本文第二个实验,首先简单介绍了选择性注意,然后就选择性注意对听觉感知阈的影响这一问题设计了实验,并从结果证明了选择性注意能降低人的听阈。第四章是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刘昱[2](2010)在《同时掩蔽心理声学实验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掩蔽是心理声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音频压缩编码、语音增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上对同时掩蔽曲线与模式的研究非常重视,并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建立基于中国人的完整及系统的同时掩蔽数据库的研究很有必要,其目的除了能够更深入了解人类听觉系统的工作机理之外,还可以为开发适合中国人听觉特性的声频信号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基于临界带窄带噪声的同时掩蔽曲线数据库需要对大量的测试点进行心理声学实验,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寻找准确并快速的实验方法对目标阈值点进行估计。本文主要研究了心理声学实验中的受试者的响应、心理物理学方法及实验设计;其中重点对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自适应程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通过仿真与真人心理声学实验比较了叁种非参数估计方法:修正上升下降法(UDTR)、加速随机估计(ASA)以及序列测试参数估计(PEST)在同时掩蔽实验中的性能。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同时掩蔽心理声学实验中,强制选择(forced choice)比Yes/No响应方式能得到更可靠的实验数据。2)使用恒定激励法拟合心理尺度函数,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证明是可行的。3)加速随机估计(ASA)对比另外两种自适应程序,更适合用于同时掩蔽心理声学的阈值估计。本文作为同时掩蔽阈值测量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自身独立成为一个研究内容,同时也为以后大量实验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04-28)

张逢春,谢菠荪[3](2009)在《头相关传输函数左右对称性的心理声学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耳听觉的研究和虚拟听觉的应用经常采用头相关传输函数(HRTF)对称性的假设。但理论分析已经表明,由于头部和耳廓等生理结构的细微不对称,高频HRTF是左右不对称的。本文采用心理声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平面和中垂面上HRTF左右不对称在听觉上的可辨别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对4 kHz以下的频率,在水平面和中垂面的绝大部分方向上,HRTF左右不对称在听觉上是不可辨别的。而在5~6 kHz以上的频率,HRTF的左右不对称会带来可辨别的听觉效果。(本文来源于《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9-01)

孙安民,谢菠荪[4](1999)在《连续运动立体声像的心理声学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双通道立体声和5通路3/2环绕声系统的运动声像进行了研究,指出连续运动的立体声像可通过产生跳跃运动的声像而近似得到,用心理声学的实验方法探讨了运动声像在听觉上的连续性与声像的跳跃角度、运动速度、信号类型等的关系,实验还证明了采用现有的信号馈给法,在5通路3/2系统的的一些路径(如侧向)是难以产生连续运动的声像的。研究结果对运动声像的模拟具有实际意义,在录音和信号处理过程中可以作为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1999年07期)

心理声学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时掩蔽是心理声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音频压缩编码、语音增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上对同时掩蔽曲线与模式的研究非常重视,并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建立基于中国人的完整及系统的同时掩蔽数据库的研究很有必要,其目的除了能够更深入了解人类听觉系统的工作机理之外,还可以为开发适合中国人听觉特性的声频信号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基于临界带窄带噪声的同时掩蔽曲线数据库需要对大量的测试点进行心理声学实验,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寻找准确并快速的实验方法对目标阈值点进行估计。本文主要研究了心理声学实验中的受试者的响应、心理物理学方法及实验设计;其中重点对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自适应程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通过仿真与真人心理声学实验比较了叁种非参数估计方法:修正上升下降法(UDTR)、加速随机估计(ASA)以及序列测试参数估计(PEST)在同时掩蔽实验中的性能。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同时掩蔽心理声学实验中,强制选择(forced choice)比Yes/No响应方式能得到更可靠的实验数据。2)使用恒定激励法拟合心理尺度函数,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证明是可行的。3)加速随机估计(ASA)对比另外两种自适应程序,更适合用于同时掩蔽心理声学的阈值估计。本文作为同时掩蔽阈值测量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自身独立成为一个研究内容,同时也为以后大量实验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声学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吴创宾.听觉非线性信号处理的心理声学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2].刘昱.同时掩蔽心理声学实验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3].张逢春,谢菠荪.头相关传输函数左右对称性的心理声学实验分析[C].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2009

[4].孙安民,谢菠荪.连续运动立体声像的心理声学实验[J].电声技术.1999

标签:;  ;  ;  ;  

心理声学实验论文-吴创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