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摘要:新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追求化学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机遇;专业发展;素质能力;载体
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化学新教材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地思考,从钻研教材,更新观念出发,逐步完成自身在教学中的定位。
新教材依然采用实验修订本的形式,即高一年级为必修教材;高二年级为必修教材和必修加选修教材;高三年级为选修教材。
在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多以专题形式,把化学知识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要求。
新课程下的新教材,对培育的人才的要求综合度比过去更大、层次和内涵更广、时代性和未来性更强。
为此,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精心编排了基础知识和习题之外,同时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并设有一定量的“资料”、“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等栏目,其中“家庭小实验”的安排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同时还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表格,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生动活泼,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旧教材的课程编制体系有很大差别。旧教材的内容展现多以描述性为主,重视科学结论的传授,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大都为验证性实验。这种编制体系往往造成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从而也反映了应试教育的一个侧面。
新教材优化了课程编制体系,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材并不直接把科学结论显露出来,主要以发现法为主,先提出与科学结论有关的问题(多以“讨论”形式出现),然后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的物质条件(如实验、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分析、归纳或做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发现新的事物,获得新知识。
新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大都为探究性实验。这种编制体系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教材这个硬件中,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教材更加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特点的结合。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
如:高一册将碱金属与“卤素”位置调整,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
再如:“电解质”内容编排在必修一中,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重视和体现知识的更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与高科技、环境、材料、信息和生命科学有关的知识引进教材,使中学生接触了许多现代化的内容,尤其与社会生活、人类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
新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追求化学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基本理念。
打开高中化学新教材,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体系已被打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自然延伸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等现实领域。
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引人入胜,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展现其间,为实施素质教育和争取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新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更是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向、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全方位的整体变革。
教师在这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要勤于学习、要善于学习,要进一步学习领会教学课程标准之内涵,为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竭尽全力。
总之,教师、教材、教学是一个纽带,教师是关键,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新教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谌启标.与新课程一同成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