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科外科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科手术,脑外科手术,自体血液回输
骨科外科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朱斌,任学武[1](2017)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和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自体血液回输,为骨科和脑外科手术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23例骨科患者和15例脑外科患者采用京精3000P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液回输,然后将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等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术中出血总量45600m L,自体血回输27650m L,38例患者都没有出现任何输血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手术后第1天和手术后1周未出现明显凝血功能的变化(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骨科和脑外科大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输注异体血,自体血回输后未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是一种安全、经济、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纪红秀[2](2015)在《骨科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科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108例骨科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悉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改善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的态度和水平,同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本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分析,制定了一定的护理规章制度,对于平时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方案,同时明确了如何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论:医患关系不断激进的当今社会,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协同相应的健康教育,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5年17期)
袁伟,吴成如,吴健,廖国权,孙国荣[3](2013)在《骨科通用手术器械的设计研制与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研制一套骨科通用手术器械,解决在无法获得专用配套手术器械时的手术难题,并为脊柱内固定螺钉滑丝、断裂等情况下的取出提供适用的手术工具。方法收集、整理目前骨科常用器械的配套工具规格,采用极限法对本套通用拆装器械规格进行设定并制造。结果此套通用拆装器械箱内包含各类螺丝刀、钻头、环钻、螺钉打滑取出器、骨凿、钢丝剪等工具。结论本课题组设计、制造的骨科通用手术器械,可作为骨科手术备用工具,在无法获得配套器械时为术者提供帮助,同时配备的环钻、螺钉打滑取出器等也为应对断钉、螺丝滑丝等意外情况提供了手术工具。(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李文波,卢青云,张玉娟,孙亚丽,刘丽华[4](2013)在《我院2008-2011年骨科和普外科手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及体外药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患者创面伤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手工及仪器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分析,对菌种特点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对耐药表型进行检测。结果:在我院2008-2011年骨科和普外科送检标本382份中,共分离出病原菌菌株171株,阳性率为44.7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2株,占53.80%;革兰阳性球菌71株,占41.52%;真菌8株,占4.6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31.58%、15.21%、14.04%、8.19%、7.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3.7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77.36%,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检出率为78.26%。9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38.68%,产AmpC酶菌占59.77%,产SSBL(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持续高产Ⅰ型β-内酰胺酶)菌占14.70%。结论:外科手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产酶率以及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数逐年上升,对常规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3年02期)
段丽群,方萍[5](2010)在《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骨科将显微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骨科,已为30余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将显微镜引入脊柱外科后,医生可以在10倍放大显微镜下,清晰观察病变情况,利用精巧、先进手术器械,微创、细致、精确、高效地进行手术治疗,创(本文来源于《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李宝华[6](1996)在《骨科显微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1978-1994年间共施行显微外科手术500例。我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手术野彻底无菌准备,做好备血和肝素溶液的配制,术后保持病房25℃左右,保持各种手术后的特殊体位,严密而细致地观察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移植肢,指与健侧的皮肤温度,血管移植后远端肢体色(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1996-04-01)
张少成,程庭英,杨锡铭,刘植珊,高建章[7](1985)在《骨科显微外科手术的几点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1982~1983年在我们开展骨科显微外科手术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病例,在手术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有的则属新的尝试,初步观察效果尚好,在此作一介绍,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85年03期)
骨科外科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骨科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108例骨科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悉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改善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的态度和水平,同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本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分析,制定了一定的护理规章制度,对于平时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方案,同时明确了如何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论:医患关系不断激进的当今社会,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协同相应的健康教育,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科外科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斌,任学武.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和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7
[2].纪红秀.骨科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
[3].袁伟,吴成如,吴健,廖国权,孙国荣.骨科通用手术器械的设计研制与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3
[4].李文波,卢青云,张玉娟,孙亚丽,刘丽华.我院2008-2011年骨科和普外科手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及体外药敏分析[J].中国药房.2013
[5].段丽群,方萍.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骨科将显微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6].李宝华.骨科显微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6
[7].张少成,程庭英,杨锡铭,刘植珊,高建章.骨科显微外科手术的几点改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