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积累分配论文-比拉力·艾力,孙婷,王冀川,张迪,张建芳

物质积累分配论文-比拉力·艾力,孙婷,王冀川,张迪,张建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积累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指数

物质积累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比拉力·艾力,孙婷,王冀川,张迪,张建芳[1](2019)在《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分配模型,通过分析氮素调控的小区试验数据,采用统计模型技术建立基于相对生长度日(RDDT)的冬小麦群体和个体地上部相对干物质积累(RDMA)动态和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运用水分调控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DMA)呈典型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增加水和氮供应量明显促进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说明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极端干旱地区保证水分供应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各处理DMA的变异系数群体为3.45%~5.19%,个体为2.03%~3.91%,表明群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筛选并构建基于归一化的返青后以RDDT为变量的滴灌冬小麦群、个体RDMA预测模型(MMF):GRDMA_i=(0.001 2+1.003 2RDDT~(4.193 6))/(0.012 9+RDDT~(4.193 6))和SRDMA_i=(0.001 2+1.011 3RDDT~(4.691 1))/(0.018 9+RDDT~(4.691 1)),模拟准确度在0.988 4~1.027 4;以及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指数模型,模拟准确度为0.977 5~1.035 4,表明基于RDDT和分配指数的冬小麦群、个体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侯云鹏,孔丽丽,蔡红光,刘慧涛,高玉山[2](2019)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干物质与养分的积累分配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变化与转运分配特征,为区域春玉米滴灌施肥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6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进行定位试验,以农华101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分别设置农民栽培(FP)、高产栽培(HY)和超高产栽培(SHY)3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以及产量构成特性的影响。【结果】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玉米产量显着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6.0%和37.4%;穗粒数和百粒重低于FP模式,但单位面积穗数显着高于FP模式。HY和SHY模式较FP模式显着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并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分别提高8.0%、23.3%、10.0%、33.9%和13.8%、42.6%、21.6%、44.6%)。Logistic方程解析表明,HY和SHY模式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均高于FP模式(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6.9%、4.2%和23.8%、10.9%);且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晚于FP模式。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显着降低了玉米开花前养分转运率和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显着提高了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前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r=0.7513—0.9840),其中开花后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前。【结论】与农户栽培模式相比,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模式在提高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的同时,推迟了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进而使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有较高的干物质与养分积累,同时显着提高了玉米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贡献率。因此,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利用氮磷钾肥料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等管理措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是实现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郭松,喻华,曾祥忠,江云,熊忠伟[3](2019)在《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我国叁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氮肥的合理施用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为明确合理施用控释尿素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当地主推品种成单30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CK)、N 300 kg/hm~2普通尿素(U300)、N 225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225)和N 300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300)共4个处理。测定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含量,并在花后0、10、20、30 d动态检测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成熟期玉米各器官中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规律一致,均为籽粒>茎>叶>穗轴>苞叶,而且籽粒中氮素占比高于干物质占比,茎、穗轴和苞叶中氮素占比低于干物质占比。与U300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在CU300处理下增加4.2%,CU225处理下降低1.8%,而氮素积累在CU300处理下提高20.1%,CU225处理下降低0.2%,但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着。CU225处理与U300处理玉米花后氮素吸收比例在46.7%~49.3%之间,而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的变化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春玉米通过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替代普通尿素,其氮肥施用量减少25%仍可保障玉米花后正常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需求,保证玉米产量稳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段丽君,李国元,汪殿蓓[4](2019)在《分根区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盐离子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不同器官中离子的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对耐盐性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根区盐分异质性分布条件下植物对盐离子的积累和分配特征,通过分根的方式控制不同根区盐分的浓度,对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幼苗根、茎和叶中的Na~+、K~+、Ca~(2+)、Mg~(2+)和Cl~-的分配以及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白蜡在局部盐胁迫时,盐胁迫根系中的Na~+和Cl~-含量略高于无盐胁迫的根系;叶中的Na~+和Cl~-含量显着低于均匀盐胁迫处理,但是显着高于对照;局部盐胁迫处理提高了盐胁迫根系中的K~+、Ca~(2+)和Mg~(2+)含量,提高了叶片K~+/Na~+,而对叶中Ca~(2+)和Mg~(2+)的影响不明显。局部盐胁迫显着降低了叶中的脯氨酸的含量,而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局部盐胁迫条件下,绒毛白蜡能够显着降低叶片中Na~+和Cl~-的积累,提高了叶片K~+/Na~+,降低脯氨酸的积累,有助于缓解局部盐胁迫。(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月梅[5](2019)在《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省目前主栽的4个甘蓝型春油菜杂交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全生育期内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差异。结果表明,4个品种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杂3号>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4号。4个品种均在蕾薹期或花期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分别占全生育期的54.11%、70.36%、74.63和51.15%。植株体内氮素、磷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期推进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略有回升;钾素含量则随生育期推进始终呈下降趋势。4个品种的N、P、K养分吸收总量均呈K>N>P的趋势,氮素吸收量为119.76~168.44 kg/hm~2,磷素吸收量为26.92~51.56 kg/hm~2,钾素吸收量为223.30~283.72 kg/hm~2。同一施肥水平下,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青杂2号>青杂5号>青杂3号>青杂4号,生育期较长的青杂2号和青杂5号在产量上占有优势。成熟期氮素和磷素多分配于籽粒中,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0.86%~72.39%和68.38%~80.51%;钾素在茎枝和角壳中分配较多,占吸收量的83.63%~93.33%。(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6](2019)在《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裂区设计,以吉粳80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农艺性状和干物质量转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5 cm、株距13 cm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9 930.66 kg/hm~2,比对照增产31.5%,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最高,有效穗数与对照比减少24.6%。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开始时期、干物质形成快增期持续天数、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出现日和最大干物质形成速率不同。水稻在孕穗前,由于前期植株矮小,群体内个体的竞争较小,水稻干物质量积累较少,不同株行距配置在开花后对单株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适宜的群体结构有利于拔节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植株转运率和贡献率的影响不相同,其中以行距25 cm、株距13 cm处理收获指数较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程鹏,田欢,王佳佳,李静,黄雨[7](2019)在《6个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干型(渝薯1号和渝薯27)、中干型(渝苏303、渝苏8号和渝薯99)和低干型(潮薯1号)甘薯为研究对象,考察移栽15、30、60、90、120 d后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中、低干型品种比较,高干型品种前期(15~60 d)干物质积累多,增速快,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高,在中期(60~90 d)地上部干物质增长速度达到最高值为2.31 g/(plant·d),生长前、中期净同化率较高,最高达12.018 g/(m~2·d)。各时期生物总干产均与叶片干物质积累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各部位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相关性,块根干产与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在60 d前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高干型品种中期茎叶稳健生长,干物质向块根转移早,后期(90~120 d)叶面积和叶片干产不衰减,这些特点有利于品种高产。本研究为甘薯品质育种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唐志伟,龙文飞,戴炜,傅志强[8](2019)在《不同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早水晚用"节水条件下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在湖南省冷水滩区梯垄冲田进行了人工移栽、抛秧、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阶段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整个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大小排序为分蘖-抽穗期(43.99%~71.71%)、乳熟-成熟期(12.68%~28.17%)、播种-分蘖期(11.41%~25.36%)、抽穗-乳熟期(4.20%~11.01%);水稻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乳熟-成熟期(0.77)、分蘖-抽穗期(0.38)、抽穗-乳熟期(0.12)、播种-分蘖期(-0.18);不同处理单株茎鞘、叶片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左右达到最高,其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比例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穗部生物量所占比例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水稻各生育期茎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分蘖盛期(51.04%~59.69%)、抽穗期(46.03%~50.68%)、乳熟期(31.82%~42.15%)、成熟期(20.97%~27.93%);水稻各生育期叶片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分蘖盛期(40.31%~48.96%)、抽穗期(25.45%~28.53%)、乳熟期(17.05%~20.15%)、成熟期(11.93%~14.33%)。各处理均以分蘖-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积累比例最高;以抽穗-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小、积累比例最低。播种-分蘖期以晚稻免耕机插机收+增苗节氮模式积累比例最高;乳熟-成熟期以晚稻免耕人插人收+增苗节氮模式积累比例最高。(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晴,杨梦雅,赵国顺,肖凯,陈素省[9](2019)在《缓释肥用量对夏谷光合特性、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通过研究缓释肥用量对夏谷光合特性、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夏谷高产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保谷21’为材料,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生育后期植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特性、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含量和单位面积氮磷钾累积量、植株性状、产量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在缓释肥底施用量0 kg/hm2(T1)、225 kg/hm2(T2)和450 kg/hm2(T3)处理中,各生育时期期叶片Pn和Chl均表现随施肥量增多而增高。随施肥数量增多,各生育时期LAI和群体干物重增大,抽穗、成熟期植株叶片、叶鞘、茎秆干质量增加,且高施肥量处理上述营养器官干质量输出量增多,但处理间营养器官转运效率差异较小。高施肥量处理成熟期植株氮、磷和钾含量增加,养分累积量增多,穗部性状得到改善,产量显着提高。施用适量缓释肥能明显改善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能力,这与植株在上述条件下养分吸收增强进而改善植株的光合碳同化能力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唐林,甄卞,王东东[10](2019)在《氮素对黄秋葵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黄秋葵五龙一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不同浓度氮素对黄秋葵整个生育期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成显着正相关,提高氮素浓度能明显增加黄秋葵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但不同的施氮浓度对黄秋葵各个生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黄秋葵未坐果期施氮浓度越高,植株干物质积累越多,表现为N_(180)>N_(120)>N_(60)>N_0。在黄秋葵整个生育期,植株营养器官随氮素浓度变化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现象均体现出这一规律。在黄秋葵坐果期,不同浓度的氮素对植株干物质的分配影响明显。施氮浓度在120 kg/hm~2时,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出现了最大值,为118.44 g/株,果实部分与整株的干重比(G/Z)为0.382。当施氮浓度超过120 kg/hm~2时,再增加施氮浓度的处理则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在氮素浓度为180 kg/hm~2时,营养部分与果实部分的比值(G/Z)为0.315,随着氮素浓度的提高G/Z呈现减小的规律。因此,在施氮浓度为120 kg/hm~2时,黄秋葵植株的营养部分和果实部分才能协调生长,植株产量可能最大。(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物质积累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变化与转运分配特征,为区域春玉米滴灌施肥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6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进行定位试验,以农华101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分别设置农民栽培(FP)、高产栽培(HY)和超高产栽培(SHY)3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群体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以及产量构成特性的影响。【结果】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玉米产量显着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6.0%和37.4%;穗粒数和百粒重低于FP模式,但单位面积穗数显着高于FP模式。HY和SHY模式较FP模式显着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并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花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分别提高8.0%、23.3%、10.0%、33.9%和13.8%、42.6%、21.6%、44.6%)。Logistic方程解析表明,HY和SHY模式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均高于FP模式(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6.9%、4.2%和23.8%、10.9%);且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晚于FP模式。与FP模式相比,HY和SHY模式显着降低了玉米开花前养分转运率和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显着提高了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前后干物质和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r=0.7513—0.9840),其中开花后群体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前。【结论】与农户栽培模式相比,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模式在提高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的同时,推迟了群体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进而使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有较高的干物质与养分积累,同时显着提高了玉米开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贡献率。因此,在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利用氮磷钾肥料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等管理措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是实现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积累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比拉力·艾力,孙婷,王冀川,张迪,张建芳.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侯云鹏,孔丽丽,蔡红光,刘慧涛,高玉山.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干物质与养分的积累分配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郭松,喻华,曾祥忠,江云,熊忠伟.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段丽君,李国元,汪殿蓓.分根区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盐离子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5].李月梅.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程鹏,田欢,王佳佳,李静,黄雨.6个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9

[8].唐志伟,龙文飞,戴炜,傅志强.不同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9].赵晴,杨梦雅,赵国顺,肖凯,陈素省.缓释肥用量对夏谷光合特性、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唐林,甄卞,王东东.氮素对黄秋葵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标签:;  ;  ;  ;  

物质积累分配论文-比拉力·艾力,孙婷,王冀川,张迪,张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