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和顺侨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洗衣亭,女子学堂,爱与尊重
和顺侨乡论文文献综述
杨艾伦[1](2015)在《和顺侨乡对女性的爱与尊重——以洗衣亭与女子学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滇西依河而建的小镇和顺,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是远近闻名的侨乡。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和顺洗衣亭成为了"走夷方"的男人对爱妻最为温情的馈赠。同样,女子学堂的开办,也成为了和顺人民对女性尊重的见证。(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9期)
寸雪涛[2](2015)在《和顺侨乡在中缅交往史上的地位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侨乡在中缅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顺侨乡自立乡以来600余年时间里,为中缅两国的交往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和顺华侨亦儒亦商,在缅甸广设商号,为中缅两国的外事、经济和文化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究其原因,是内因、外因使然,历史选择了和顺,和顺也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变迁。(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刊》期刊2015年02期)
朱昌茂[3](2015)在《旅游影响下和顺侨乡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着名侨乡。明代以来,大量当地居民出国经商,并将资金和先进的文化带回家乡,促进了侨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侨乡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产业转型和国家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和顺开始了发展旅游产业之路。在旅游业的影响下,和顺侨乡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快速的演变与重构。本文研究的和顺侨乡是小城镇的一种类型,是历史上形成的小城镇形态的独特现象。从总体上看属于旅游城镇化研究,同时涉及侨乡研究。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建立新型外交的背景下及云南旅游小城镇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关注滇西侨乡转型发展对于充分认识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国家的中心地位,促进云南旅游小镇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侨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地图、实地调查资料、相关统计数据等,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侨乡和顺空间演变和重构过程。通过整理大量问卷及访谈记录,分析了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对比未进行旅游开发的周边村庄及其它旅游小城镇,在总结和顺侨乡旅游城镇化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对其影响的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和顺侨乡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及动力机制,并提出同类型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议。(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建坤[4](2013)在《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和顺侨乡》一文中研究指出和顺是云南省腾冲县的一个传统侨乡,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自明朝中期和顺人就已经开始向海外移民,向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在这六百多年里,和顺仍然保持着较为良好的生态状态,这体现在诸如居住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等方面。于此同时,和顺侨乡还保留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从生态人类学角度对和顺各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既可关注和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探求和顺人与人之间、多元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仅为和顺侨乡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关依据,而且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3-04-01)
张全辉[5](2012)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体——析和顺侨乡文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腾冲和顺乡是云南省着名的侨乡。在600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和顺侨乡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体现出几个典型的文化特点:自强进取的文化精神;兼容并包的文化取向;崇新爱国的文化传统;亦儒亦商的文化品格。(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13期)
梁洁[6](2009)在《人类学视野中的和顺侨乡》一文中研究指出和顺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地区腾冲县,最初由明朝初年奉命戍边的明朝军户建立,其后军户的后代们在此繁衍生息,和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十大姓人口为主体的小镇。由于靠近缅甸,和顺人很早就有“走夷方"的传统,所谓“走夷方”就是指去缅甸等地谋生。“走夷方”曾经促成了和顺的繁荣,华侨不仅为和顺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还为和顺带来外面的新思想。物质的丰盈为人文的璀璨提供了基础,和顺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随着国家边界的正式确立,和顺人走向外部世界的进程被打断,农业重新成为和顺人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走夷方”的历史事实上也是和顺参与全球化的历史,和顺在繁荣时期的表现恰可成为全球化与地方化互相建构的一个个案。通过对和顺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审视,使我们看到村落凭借地方性知识有能力达到“文化自觉”的目的。所谓“边缘”的社会在其自身的社会文化网络当中也有不可抹杀的中心性。乡村自我产出的风俗、习惯与村民对自身生活的解释是村落社会得以延续的命脉。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叙述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将与该主题相关的前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介,阐述了选择调查点的原因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论述和顺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结构,利用民族志的方式呈现和顺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叁章将历史叙述与当事人讲故事的方式结合起来,对和顺“走夷方”的历史记忆进行追溯,并叙述其对和顺产生的影响。第四章试图概括和顺人的信仰体系及精神生活。第五章倾听和展现和顺社会各方关于和顺旅游开发的不同声音,观察地方性知识如何帮助“边缘”地方的人坚持在自身社会文化网络中的中心性。第六章为笔者基于和顺个案研究对乡村命运的思考。笔者认为在国家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乡村在自身的社会文化网络当中具有“中心性”,全球化并不必然消解地方性,事实上二者是相互建构的关系,乡村社会有能力在保留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自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4-01)
段家开[7](2008)在《云南省腾冲和顺侨乡宗祠社会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方圆20平方公里的侨乡和顺小镇,分散着八大姓氏的宗祠,这些宗祠成为和顺百姓开展祭祀祖先、倡办各种公益事业活动的公共空间,推进了和顺的文明进程。(本文来源于《保山师专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段家开[8](2008)在《浅析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侨乡宗族活动的社会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是着名的侨乡,全镇总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000多人,侨居国外的华侨6000多人,为国内人口的117%。从明朝初年开始,中原汉族定居边地和顺后,各大宗族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建设乡里,推动了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08年35期)
张轶群,扶国[9](2004)在《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下的古聚落——和顺侨乡》一文中研究指出处于“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和顺乡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物质环境与人文气息完好延续、至今仍保持着形成于清及民国时期的村落格局的传统村落。在近代和顺乡因与印度、缅甸等英殖民地交流频繁而打下众多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烙印。分析了和顺乡的物质环境与人文气息,探讨了和顺村落建设取得出色成就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杨大禹[10](2003)在《走出来的和顺侨乡民居》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和顺的区位概况和顺,是历史文化名城腾冲的一个古村落。这个古村落,有超过居住人口总数的华侨分布于欧美及亚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着名的华侨之乡。侨乡和顺,山水秀丽,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旖旎,人与自然和谐,乡土文化深厚而瑰丽,是古代人们追求的恬静的田园和理想的耕读环境;是现实社会中富有生态意象,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浓郁乡土文化色彩的和谐的人居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期刊2003-06-30)
和顺侨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侨乡在中缅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顺侨乡自立乡以来600余年时间里,为中缅两国的交往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和顺华侨亦儒亦商,在缅甸广设商号,为中缅两国的外事、经济和文化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究其原因,是内因、外因使然,历史选择了和顺,和顺也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变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顺侨乡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艾伦.和顺侨乡对女性的爱与尊重——以洗衣亭与女子学堂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
[2].寸雪涛.和顺侨乡在中缅交往史上的地位及其成因分析[J].八桂侨刊.2015
[3].朱昌茂.旅游影响下和顺侨乡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4].王建坤.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和顺侨乡[D].广西民族大学.2013
[5].张全辉.多元文化的融合体——析和顺侨乡文化特点[J].大众文艺.2012
[6].梁洁.人类学视野中的和顺侨乡[D].中央民族大学.2009
[7].段家开.云南省腾冲和顺侨乡宗祠社会功能分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8
[8].段家开.浅析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侨乡宗族活动的社会功能[J].中国市场.2008
[9].张轶群,扶国.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下的古聚落——和顺侨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0].杨大禹.走出来的和顺侨乡民居[C].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