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娅重庆市忠县实验小学404300
新课改以后,小语界提出作文教学要尊重儿童的兴趣,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于是大家去遵从了,去实践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和过去学生作文相比较,不但能力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文不条理、句不成段、套话废话连篇,甚至是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文章无活力、无新意。小学生作文需要教吗?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说:“我认为,作文是需要好好教的。”
习作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培养他们丰富的想像力,是打开学生习作之门的法宝,要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尝到习作的乐趣,使孩子们愿写、乐写,让习作逐渐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歌唱。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呢?
想像是利用原有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更有人把想像比作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而学生想像力的培养需要我们精心设题、启发延伸。
一、凭借教材,进行再造想像
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下来的,课文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我们教学的主渠道。
1、借助插图进行想像
如《雷雨》一课,雨过天晴后,有这样一段文字:“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简单的六句话给了学生一个很广阔的想像空间,在读懂这一自然段后,一位老师作了这样的设计:“雨停后,这些景物和动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它们像人一样会说、会动,那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刚提出这个问题,教室里马上炸开了锅。学生们兴致高昂地充分发挥想像以后,老师又适时地提高了要求,请同学们观察图画,模仿课文中的写作顺序(从上到下),连成一段完成的话。有了刚才的基础,此时连句成段就不显得困难了,一会儿功夫一个个精彩的片段练习就完成了。
2、抓住生成拓宽想像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可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续写、扩写等想像作文,对学生进行再造想像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信手拈来,有许多课文都适合做这方面的训练。
二、联系生活,启发延伸想像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外,我们还应该将广阔的生活资源作为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素材。
1、抓住兴趣,引导想像
爱看动画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说起《喜羊羊与灰太狼》,别说孩子,好多大人都津津乐道。一位老师巧妙地选取《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一个故事,截取其中四幅图,让学生进行看图作文。课伊始,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的播放,教室里沸腾了,学生们的小眼睛亮了,小脸红了,小嘴张开了。课堂上,教师抓住图中人物的表情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人物间的对话,就这样,一篇篇生动有趣、赋予童真的看图写话作文诞生了。
2、提供材料,任意想像
小学生的想像具有随意性,教师有目的地提供一些材料,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创造想像,这对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是有帮助的。
(1)提供关键词,任意想像。
如一位教师所作的训练:根据老师所给的词语,编个故事,先画图,再将故事写下来。“考场、小白兔、山坡、指南针、狐狸”。学生们想像的故事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去考场的小白兔在山坡上遇到了狐狸,在逃跑时迷路了,指南针帮助它找到了回家的路;有的认为从考场出来的小白兔,在山坡上路遇狐狸,把指南针当宝贝骗过狐狸,逃回了家;有的认为学究气的狐狸,从考场出来,路遇小白兔,借助指南针追击小白兔,结果指南针是坏的,狐狸追错了方向……学生们创作的故事很有意思。
(2)提供图形,任意想像。
如一个“○”,学生可以想像成太阳、月亮、鸡蛋、零分、车轮、水井、饼子……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想像,同样能创作出许多有趣的作文。一位教师让学生将“□、△、○、◇”等图形组合,再想像,编写一个故事。学生大胆想像,有的想像成人物,有的想像成高楼,有的想像成运动器材,还有的想到了“肯德基”等等,学生的想像十分丰富有趣。
(3)提供情节,任意想像。
教师给学生创造一种境界,提供给某种情节,让学生根据情节展开想像,就能打开思路,写出生动的文章。如教师可以提供这样一个情节: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支“派克”钢笔。我带着心爱的钢笔去上学,心里特别高兴。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根据提供的情节,让学生打开思路,想像一支钢笔会发生怎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呢?学生想像十分丰富:有的说写字的时候发现钢笔没墨水,写不出字来;有的说早上太过兴奋,把笔芯取出来吸墨,被妈妈一打岔结果忘了把笔芯套回去,带个空笔筒就来上学了……
少年儿童富于幻想,对身边的一切都存有好奇感,我们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习作之初就会想、敢想,滚滚才思流于笔端,从而打开他们的“习作之门”,使他们的文章生动形象、丰满活泼;使他们在习作之初就感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如同心灵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