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华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183-01
摘要:刘邦的成功与其进行的政治宣传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刘邦的迷信宣传、政策宣传、道德宣传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刘邦的成功之道。刘邦的成功再次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关键词:刘邦;政治宣传;民心
刘邦的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政治宣传上做的好。本文就是对刘邦的这种政治宣传作一个分析,借此探讨刘邦的成功之道。
一、刘邦起义前是通过迷信来作政治宣传
首先是他的出生,“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其次是他喝醉时的怪异,“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再次是斩白蛇。“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还有云气说。“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游以厭之”,刘邦“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閒。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1]
这些都是刘邦通过迷信宣传其非同凡响的表现,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目的是为了获取众人的信任,吸引追随者。因为当时龙的崇拜和云气这些东西已深入民心,刘邦正是利用这种崇拜来制造声势,以渲染自己是真龙天子,为争取民心作准备。
通过这些迷信宣传,刘邦逐渐吸引了一些追随者,从斩白蛇后的十余人,到云气说后增加到数十百人。最后到沛县起义时还获得家乡父老的推举。“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於是劉季數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这之后刘邦的兵力达到了二三千人。正是刘邦这种得天命的迷信宣传,使得其初步获取了家乡民心,赢得了支持,所以他在秦末起义大军中才能拉起一支队伍。
二、入关后进行的政策宣传,即爱民政策的宣传
第二场政治宣传是其入关后进行的政策宣传,即爱民政策的宣传。他是通过不杀秦王子婴,与民约法三章,不受秦民奉献来实现的。“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不杀秦王子婴,目的是安定秦民心,也显示了他是不会滥杀无辜的。因为之前项羽接受秦军投降后恐其变乱,把秦军二十余万都坑杀掉。这给秦人对反秦义军有不信任感。刘邦不杀子婴,就明白的告诉关中秦民,他是一个爱民之君,不会对秦民有所侵扰的。这就很好地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
接着与民约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暴政,除去酷法,不但能很快赢取关中民众的欢心,而且对全国人民来说也有着很好的激励意义。秦的灭亡,与它实行的严刑酷法有很大关系。所以当刘邦提出废除秦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时,他自然能得到秦民的大欢迎。对深受秦法之害的人民来说,它就像久旱之甘霖,这能很快地争取到民心。所以“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但在这时,“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这与其之前的行为真是相去径庭了。“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这说明他还是个比较贪财享乐的人。而且“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刚入咸阳时已经抢过了,收获已丰,对于秦民的奉献也不大看重了,所以这样的表示更能显示自己的爱民之心了。最后它也得到了需要的效果“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在这个时候,刘邦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来作政治宣传,从而赢得了关中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与项羽到来后“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的行为相比,刘邦更是好的不得了。所以到后来刘邦从汉中打回来,能够迅速夺取三秦,以后又把它作为根据地与项羽争夺天下,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粮食,这都与刘邦在这段时间的政治宣传显示其爱民形象,从而赢得了关中民心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一场政治宣传,刘邦赢得了关中人民的心。
三、刘邦通过两场哭来进行道德宣传
刘邦通过两场哭来进行道德宣传,这也是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
第一场哭是为义帝发丧时哭的。“二年冬十月,项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于郴”次年三月,刘邦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时,听了新城三老董公的劝说,马上为义帝发丧。“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并“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这其实是一种道德方面的政治宣传,因为义帝是反秦义军的共主,可以说是代表正统,是道义上的最高主。刘邦说项羽谋杀他,就说明项羽是个背主弑君之人,这在道德上是个极大的污点。刘邦为义帝发丧,讨伐项羽,在道义上就占了上风,于是他就成了正义的代表,成了正统。所以“夏四月”,当项羽攻打田横时,“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通过这一场政治宣传,刘邦在道义上赢得满分。由此他获得了民心,以至其在与项羽相争中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这与他通过政治宣传所树立的政治形象和获得的民心支持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有力的政治宣传,使其在各种斗争力量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政治势力。尽管他经常在军事上失利,但那民心还在,所以能很快起来。后来两军对垒广武,刘邦数罪项羽时,还念念不忘把“使人陰弒義帝江南”作为一条罪状来攻击他。
第二场哭是为项羽发丧时哭的。“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明明是他要置项羽于死地的,这连项羽也清楚的,“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所以项羽自刎后,抢得项羽尸首的人都封了候。到后来,“高祖令诸项籍臣皆名籍”[2],可见怨毒之深。这可看出,刘邦并不是真的对项羽有多深的感情,他的哭也绝非真心,而是一场做秀,是一种道德方面的政治宣传。这可以表明刘邦是个不计前嫌、重情义之人,尽管两人是死对头,但刘邦对其还是敬重的。这就显示刘邦在道德方面是个君子。这样做的结果也就收复了人心。项羽虽死,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乌江亭长不是对项羽说“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这说明项羽在这个地方还是有一定势力的。只是项羽自认为无脸见江东父老,最后自刎乌江边上而已。所以,礼葬项羽,并滴下几滴眼泪,多少可化解点这些地区隐藏的动乱危机,而且能把项羽的部下和属民拉到自己的一边来。所以到后来“故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令盧綰、劉賈圍之,不下。數月而降,殺之雒陽。”利几造反,“高祖自將兵擊之,利幾走。”这都表明就算项羽个别部下想起来闹,但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因为民心已归刘邦矣。刘邦通过这场哭,其实是作为一种政治宣传,以对死去的项羽的尊重,收复了敌心。
刘邦的这些政治宣传目的是为了获取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政治斗争不但需要军事力量的支持,在政治宣传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刘邦通过政治宣传,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获得民心,同时也打击了敌人。最终凭借人民的支持,在楚汉相争中战胜了强楚。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