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焦虑影响因素论文-施雯

特质焦虑影响因素论文-施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特质焦虑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盆腔脏器切除术,状态-特质焦虑,影响因素,护理

特质焦虑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施雯[1](2019)在《盆腔脏器切除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盆腔脏器切除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本院332例行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为期7天的观察。结果盆腔脏器切除患者术后状态-特质焦虑明显高于术前,尤其状态焦虑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8、-3.231,P<0.05);而特质焦虑与术前无明显区别(P>0.05);患者不同年龄、疾病手术知识评分、失血量、疼痛评分、医护因素的状态特质焦虑特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疾病手术知识评分、疼痛评分是盆腔脏器切除患者状态-特质焦虑特征的危险因素。结论盆腔脏器切除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心理,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潘婷婷[2](2018)在《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春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被称为“暴风骤雨期”,波动不安的情绪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青春期典型的情绪问题——焦虑。从短期来看,焦虑与学业表现、心理功能缺损有关,从长远来看,焦虑与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等密切相关(Woodward&Fergusson,2001)。以往有关特质焦虑青少年策略使用的研究主要基于单一情境,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探讨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Vasey et al.,2001)。依据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情绪调节策略,有利于个体情绪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在低强度情境中选择具有长期效应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选择短期效果好的策略是具有适应性的策略选择模式(Hay et al.,2015;Sheppes et al.,2014)。此外,特质焦虑青少年倾向于认为情绪是不可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情绪调节效能感,这会减少他们对适应性策略的选择。因此,探讨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机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情绪调节扩展过程模型,聚焦于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通过实验室行为法和自由回忆法等多种方法,从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的角度,考察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在特质焦虑青少年中的适应性;接着,从实验室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两个角度考察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模式;最后,考察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分成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在低强度情境中选择具有长期效应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选择具有短期效果的策略的选择模式在青少年中的适应性。研究1从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的角度,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在低强度和高强度负性情境中的有效性。通过情绪反应-调节图片任务考察策略的短期效果,隔天,采用情绪反应性任务考察策略的长期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具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回避策略具有短期效果。该结果说明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采用回避策略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适应性意义。第二部分:探讨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不同强度的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模式。这部分包含两个研究,分别从实验室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的角度考察策略选择模式。研究2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通过负性图片诱发不同强度的负性情绪。研究发现:低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研究3采用生态效度较高的自由回忆法探讨策略选择模式。被试通过回忆近期发生的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负性生活事件诱发不同强度的负性情绪。研究发现:低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差异;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两个研究的结果发现,两组青少年的策略选择差异主要体现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高特质焦虑青少年较少选择认知重评策略。第叁部分:探讨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4将研究3中被试自由回忆的负性生活事件标准化为一份唤醒高低强度情绪的生活事件材料。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焦虑和策略选择之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低强度负性生活情境中,他们在焦虑和策略选择的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高强度负性生活情境中,他们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5通过文字材料诱发特质焦虑青少年不同水平的情绪可控性信念,分别为情绪可控组和情绪不可控组,接着完成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研究发现:情绪可控性信念能够提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对认知重评策略的选择。情绪可控组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情绪不可控组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情绪可控组比情绪不可控组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研究6通过视频材料提高特质焦虑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效能感水平,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的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材料进一步考察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效能感能够提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对认知重评的选择。实验组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对照组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六个研究考察了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了策略选择的问题所在。他们的主要问题体现为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较少选择具有长期效应的认知重评策略,不符合具有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是他们情绪波动大的原因。此外,我们发现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焦虑和策略选择之间的中介作用,并通过材料诱发法发现两者对特质焦虑青少年策略选择的短期影响作用,说明对情绪的不可控感和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不自信是影响他们策略选择的潜在机制。未来研究要着眼于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对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长期影响效应,这对特质焦虑青少年的干预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11-22)

刘金玲,沈勤,汪国建,方柳絮[3](2016)在《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水平的关系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质焦虑水平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方法:采用护理学硕士一般情况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量表,对全国11个省份13家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共计237名全日制在读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将抽样结果纳入相关变量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总分为(43.60±4.64)分,总均分为(2.18±0.23)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为(131.55±28.26)分。特质焦虑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5个得分均不存在显着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P=0.00),可以解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5%的变异程度。结论:低水平特质焦虑尚不能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职业规划、情绪管理、父亲文化水平影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6年17期)

王世嫘,赵洁[4](2015)在《济宁市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选取济宁市1 227名在校高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睡眠质量差者占27.2%,一般者占53.7%,较好者占19.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白天功能紊乱(77.0%)、睡眠持续性(46.0%)、主观睡眠质量(26.6%)和睡眠潜伏期(23.3%)4个方面。不同年级、上学形式、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高中生的睡眠质量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537,13.416,8.800,6.328,P值均<0.05)。特质焦虑影响因素与高中生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及睡眠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学业压力、自卑倾向、内向性格和不良环境是高中生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能解释其变异的14.6%。结论应从学习、环境、人格方面减缓高中生的特质焦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5年04期)

董梦男[5](2014)在《不同影响因素对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赛前特质焦虑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近年来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和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2007年上海特奥会、2008年北京残奥会和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功能和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认可。在残疾人体育竞赛项目中,羽毛球运动由于参与人数多、规模大及群众基础广泛等优势,为残疾人羽毛球运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体育》期刊2014年02期)

周永安,赵静波,张小远[6](2013)在《广东高校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广东高校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广东地区10所普通高校随机抽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660名,回收问卷650份,回收率为94.2%,有效问卷624份,有效率为96.0%,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广州高校大学生状态焦虑(39.76±9.78)与大学生常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特质焦虑(42.96±7.5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却完全相反;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在状态、特质焦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贫困、有生理缺陷、对体貌、专业、学校是否满意、愿意倾诉、生活规律、是社团成员因素上,状态、特质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是否为贫困生未进入回归模型,其余7个影响因素可以解释广州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形成的18%、22.7%。结论广州高校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而特质焦虑高于全国常模;是否有生理缺陷、倾诉、是社团成员、生活有规律,身貌、专业、学校满意度是影响广州高校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状况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3年03期)

陈文,陈虹[7](2011)在《大学生特质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特质焦虑量表与自编的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对温州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和焦虑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显着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有20.6%的学生存在高度特质焦虑水平;就业压力、不能有效利用时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业压力四个具体焦虑影响因素的选择频率高于50%;焦虑影响因素因子分析得到六个维度,命名为个人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综合压力、人生价值观、不利刺激、当前生活事件,六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9.84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个人综合素质、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是预测特质焦虑水平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人群心理卫生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the 2011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ESE 2011 V3)》期刊2011-04-17)

海倩,张俊丽[8](2010)在《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特质焦虑是个体在焦虑易罹患上的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环境、人格、应对方式等方面对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为制定特质焦虑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0年30期)

陈朱云,刘宝英,郑能雄,沈波,杨华[9](2010)在《状态-特质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状态-特质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样工龄≥3年的男性行车人员及白领620人,采用自制的职工一般情况、行为方式、生活状况调查表以及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职业紧张量表(OSI-R)、A型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乘警、乘务员和白领3类职业人群是状态-特质焦虑的高检出人群,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33.5%和24.9%,其中以乘警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乘务员和白领。在控制了非职业因素后,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状态-特质焦虑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OR值为1.47、2.25)。状态焦虑主要与职业紧张和A型行为相关(OR值为1.56、1.03),特质焦虑主要与职业紧张、工龄、A型行为、体育活动和自觉生活满意相关(OR值为2.18、1.51、1.04、0.67和0.64)。结论不同的职业类型,状态-特质焦虑的检出率不同。职业紧张导致了状态-特质焦虑检出率的升高,尤其对特质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状态-特质焦虑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期刊2010年01期)

赵宏玉[10](2008)在《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使用问卷和实验方法先后对45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296名用于修订问卷,162名用于正式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修订后的焦虑控制量表、乐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焦虑控制量表包括情绪控制、威胁控制和压力控制叁个方面。乐观量表包括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风险评价通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积极事件愉悦程度/消极事件严重程度、事件的可控性叁个方面进行测量。(2)控制抑郁情绪后,特质焦虑和风险决策之间有显着的负相关。(3)性别与特质焦虑在风险决策上有显着的交互作用。高焦虑水平中性别在风险决策上存在显着差异,而低焦虑水平中性别在风险决策上不存在显着筹异。对女生而言,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之间的相关显着,而对男生而言,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不显着。(4)专业与特质焦虑住风险决策上有显着的交互作用。低焦虑水平中专业住风险决策上存在显着差异,而高焦虑水平中专业在风险决策上差异不显着。对理科生而言,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之间的相关显着,而对文科生而言,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不显着。(5)焦虑控制感、一般自我效能感是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之间的中介变量。具体而言,特质焦虑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风险决策起间接预测作用;特质焦虑通过焦虑控制感对风险决策起间接预测作用;特质焦虑通过焦虑控制感、再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风险决策起间接预测作用,而且预测作用都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8-05-19)

特质焦虑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春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被称为“暴风骤雨期”,波动不安的情绪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青春期典型的情绪问题——焦虑。从短期来看,焦虑与学业表现、心理功能缺损有关,从长远来看,焦虑与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等密切相关(Woodward&Fergusson,2001)。以往有关特质焦虑青少年策略使用的研究主要基于单一情境,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探讨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Vasey et al.,2001)。依据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情绪调节策略,有利于个体情绪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在低强度情境中选择具有长期效应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选择短期效果好的策略是具有适应性的策略选择模式(Hay et al.,2015;Sheppes et al.,2014)。此外,特质焦虑青少年倾向于认为情绪是不可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情绪调节效能感,这会减少他们对适应性策略的选择。因此,探讨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机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情绪调节扩展过程模型,聚焦于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通过实验室行为法和自由回忆法等多种方法,从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的角度,考察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在特质焦虑青少年中的适应性;接着,从实验室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两个角度考察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模式;最后,考察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分成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在低强度情境中选择具有长期效应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选择具有短期效果的策略的选择模式在青少年中的适应性。研究1从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的角度,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认知重评和回避策略在低强度和高强度负性情境中的有效性。通过情绪反应-调节图片任务考察策略的短期效果,隔天,采用情绪反应性任务考察策略的长期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具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应,回避策略具有短期效果。该结果说明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采用回避策略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适应性意义。第二部分:探讨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不同强度的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模式。这部分包含两个研究,分别从实验室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的角度考察策略选择模式。研究2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通过负性图片诱发不同强度的负性情绪。研究发现:低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研究3采用生态效度较高的自由回忆法探讨策略选择模式。被试通过回忆近期发生的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负性生活事件诱发不同强度的负性情绪。研究发现:低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差异;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两个研究的结果发现,两组青少年的策略选择差异主要体现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高特质焦虑青少年较少选择认知重评策略。第叁部分:探讨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4将研究3中被试自由回忆的负性生活事件标准化为一份唤醒高低强度情绪的生活事件材料。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焦虑和策略选择之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低强度负性生活情境中,他们在焦虑和策略选择的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高强度负性生活情境中,他们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5通过文字材料诱发特质焦虑青少年不同水平的情绪可控性信念,分别为情绪可控组和情绪不可控组,接着完成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研究发现:情绪可控性信念能够提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对认知重评策略的选择。情绪可控组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情绪不可控组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在高强度负性情境中,更多选择回避策略;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情绪可控组比情绪不可控组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研究6通过视频材料提高特质焦虑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效能感水平,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的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材料进一步考察情绪调节效能感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效能感能够提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对认知重评的选择。实验组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对照组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的策略选择没有显着性差异;在高低强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更多选择认知重评策略。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六个研究考察了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了策略选择的问题所在。他们的主要问题体现为在低强度负性情境中较少选择具有长期效应的认知重评策略,不符合具有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模式,是他们情绪波动大的原因。此外,我们发现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在焦虑和策略选择之间的中介作用,并通过材料诱发法发现两者对特质焦虑青少年策略选择的短期影响作用,说明对情绪的不可控感和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不自信是影响他们策略选择的潜在机制。未来研究要着眼于情绪可控性信念和情绪调节效能感对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长期影响效应,这对特质焦虑青少年的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质焦虑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施雯.盆腔脏器切除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2].潘婷婷.特质焦虑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刘金玲,沈勤,汪国建,方柳絮.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水平的关系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

[4].王世嫘,赵洁.济宁市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

[5].董梦男.不同影响因素对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赛前特质焦虑的差异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4

[6].周永安,赵静波,张小远.广东高校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3

[7].陈文,陈虹.大学生特质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C].Proceedingsofthe2011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ndsportsEducation(ESE2011V3).2011

[8].海倩,张俊丽.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才智.2010

[9].陈朱云,刘宝英,郑能雄,沈波,杨华.状态-特质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0

[10].赵宏玉.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特质焦虑影响因素论文-施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