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熵论文-朱元海,范森,关秋红

反应熵论文-朱元海,范森,关秋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化熵,标准摩尔反应熵,标准态,齐次函数

反应熵论文文献综述

朱元海,范森,关秋红[1](2019)在《2种标准摩尔反应熵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认为以温度和浓度为自变量的摩尔反应熵Δ_rS_m(c)实质是定容摩尔反应熵,因而不能用偏摩尔量定义,它与相应的定压摩尔反应熵Δ_rS_m(p)即使在同一状态点数值也不相等。通过严格数学处理得到了■和■2种标准态下摩尔反应熵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现有文献不同。文中还推导了其他相关标准态摩尔反应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并通过相互关联和转换印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2期)

荆凤娥,秦向阳,崔修德,徐志新[2](2014)在《七氟醚吸入维持下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维持期间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维持期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后的维库溴铵(0.1mg/kg)2mL,4min后给予尺神经强直刺激(频率50Hz,电流80mA,时间0.25ms)。比较2组麻醉后(T1),应用维库溴铵或生理盐水后4min(T2),强直刺激即刻(T3),强直刺激后1min(T4)、3min(T5)、5min(T6)反应熵值。结果 2组T1、T2时间点反应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3时间点反应熵值增高,T4时间点反应熵值最高,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5、T6时间点反应熵值低于T4(P<0.05),观察组T4、T5时间点反应熵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6时间点反应熵值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伤害性刺激时,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不明显;存在伤害性刺激时,维库溴铵可抑制反应熵增加的数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陈浩文,吴涯雯,阮绪广,陈郡兴,孟利刚[3](2007)在《状态熵及反应熵应用于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熵指数(entropy)在静吸复合全麻期间监测的有效性和特点。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异氟醚吸入,维持在1.0最低有效浓度,追加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全过程同时监测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恢复期呼之睁眼各时间点所对应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及BIS值,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同时比较两者术中受电刀干扰的程度。结果:SE基础值低于RE;诱导后RE、SE、BIS值均显着下降;恢复期呼之睁眼时明显回升,但未能完全回到基础值,RE值回升最明显。SE值、RE值与BIS值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及0.91。MAP和HR变化趋势与SE值、RE值和BIS值变化趋势相一致。熵指数和双频指数受术中电刀干扰程度分别为12%和62%。结论:熵指数能够及时反映麻醉期间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受术中电刀干扰的程度较双频指数小。(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16期)

董良俊,庄继华,江志裕[4](1997)在《交流电化学热法测定电极反应熵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电化学热法测定电极反应熵变①董良俊庄继华江志裕*(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电极反应的熵变是电极过程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之一.测定电极反应的熵变不仅有助于分析电极反应,而且由于熵变与电极反应时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对于一些实际体系,如化学电源、...(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1997年01期)

反应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维持期间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维持期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后的维库溴铵(0.1mg/kg)2mL,4min后给予尺神经强直刺激(频率50Hz,电流80mA,时间0.25ms)。比较2组麻醉后(T1),应用维库溴铵或生理盐水后4min(T2),强直刺激即刻(T3),强直刺激后1min(T4)、3min(T5)、5min(T6)反应熵值。结果 2组T1、T2时间点反应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3时间点反应熵值增高,T4时间点反应熵值最高,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5、T6时间点反应熵值低于T4(P<0.05),观察组T4、T5时间点反应熵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6时间点反应熵值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伤害性刺激时,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不明显;存在伤害性刺激时,维库溴铵可抑制反应熵增加的数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熵论文参考文献

[1].朱元海,范森,关秋红.2种标准摩尔反应熵的关系[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2].荆凤娥,秦向阳,崔修德,徐志新.七氟醚吸入维持下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

[3].陈浩文,吴涯雯,阮绪广,陈郡兴,孟利刚.状态熵及反应熵应用于全身麻醉深度监测[J].实用医学杂志.2007

[4].董良俊,庄继华,江志裕.交流电化学热法测定电极反应熵变[J].电化学.1997

标签:;  ;  ;  ;  

反应熵论文-朱元海,范森,关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