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性行为论文-许晶

企业理性行为论文-许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理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理性行为,投资行为,行为公司金融

企业理性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许晶[1](2019)在《非理性状态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假定企业决策者是理性的决策者,但资本市场和企业财务行为的异常现象表明,企业的投资者与管理者在决定企业的投资或制定战略时会存在认知偏差的情况。行为公司金融突破理性经济人的约束,将决策主体非理性行为引入到公司财务行为的研究中,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符合实际的解释。(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9年06期)

刘新丹[2](2019)在《内部人控制、财务治理与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让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倡导企业理性投资。在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挑战背景下,提高投资质量、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如今,非理性投资问题几乎是每个上市公司都会遇到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内部人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的企业,内部董事和高管基于私利目的很可能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探讨内部人控制对非理性投资的影响、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制度对非理性投资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代理成本对叁者之间作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以2009年至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固定效应分析法(FE)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控制程度与非理性投资行为显着正相关,财务治理对内部人控制企业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显着地抑制作用,相较于投资不足,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的交互作用对国有企业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表现欠佳。同时,在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中,财务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的交互作用对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表现明显,但在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显着。在内部人控制企业,内部人与企业目标的不完全一致,掌握决策权的内部人能够通过非理性投资来挖掘自己的利益“隧道”,而完善的财务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内部人的行为和操作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内部人的私利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非理性投资。对内部人控制、财务治理与非理性投资的研究丰富了现有的研究内容,创新了财务治理程度和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测量方式,丰富了财务治理理论,为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令锐,陈锐[3](2019)在《有限理性企业创新行为的竞争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有限理性,构建创新型企业与模仿型企业的产量竞争博弈模型,分析博弈模型均衡点的稳定性以及创新行为在博弈模型中的作用,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Nash均衡点的稳定性与所有参数都紧密相关,创新行为的相关参数对均衡点的存在性、值与稳定性都产生重要影响。模拟表明,两类企业的产量调整速度对Nash均衡点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创新行为的相关参数确实对两类企业的均衡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均衡产量增加,造成模仿型企业的均衡产量下降。(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陈爱珍[4](2018)在《基于行为会计视角下的企业非理性投资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非理性行为,仅仅依靠现有的财会理论很难全面地解析这些行为,所以文章从行为会计理论出发,重点探讨投资者的非理性判断对企业决策活动的影响,以期让读者关注企业经营决策中人的因素,进而减少企业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8年35期)

张双鹏,周建[5](2018)在《企业并购战略的决策动因述评:从理性预期到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为何追求并购战略是并购领域的重要议题。大量研究支持了基于企业价值增加的理性预期动因解释,但也面临并购结果与目标导向不相符的挑战。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并购动因的实证研究,从决策形成的视角重新整合这些动因,并补充行为研究成果,从而发展并购决策动因的分析框架。在企业一般性决策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企业价值目标、管理层价值目标、董事会治理机制的理性预期动因,和有限理性条件下管理层特征以及决策框架塑造的行为动因,整合了并购决策形成动因的成果。研究展示了理性预期的目标导向动因在面对不确定的实际结果时逐步修正的趋势和行为动因的解释贡献。本文从并购决策形成的视角回顾和整合动因的组成,并寻找整合中的缺口和前景,为理解并购决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框架。(本文来源于《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2018年10期)

赵懿清[6](2018)在《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研究综述——基于理性和非理性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羊群行为"被广泛用于解读资本市场异象,在进一步探索实体经济时发现存在大量企业间投资关联性行为,即企业投资趋同行为(Comovement),与个体投资羊群行为有着显着差异。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作为公司理财领域新兴的研究主题,系统性地构建理论框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理性和非理性视角来构建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理论研究体系,界定了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概念,区分了理性和非理性企业投资趋同行为,概括了外部性、信息不对称、薪酬契约、声誉和偏好的理性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理论视角,以及认知错误和情感偏差的非理性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理论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08期)

杨虎涛,姜景军[7](2018)在《企业生产行为的决策——基于过程理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古典完全理性假设下,企业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是对于利润最大化追求下的行为结果,其分析基于客观"完全信息"的条件,因此对企业生产行为决策的分析实际上忽略了企业的内部决策过程,从而也就不能解释广泛存在的企业异质性,尤其是企业利润的差异。通过放松完全理性的假设,在借助西蒙的"有限理性"与"满意原则"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将企业行为由"实质理性"转变到"过程理性"分析上来后可以看出,企业的生产函数所表现的不同,源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影响企业行为的因素并非完全是客观的,个体的主观"认知"在行为选择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并且"认知"的个体差异性,也决定了企业行为选择的不同。(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吴定玉,辛雅洁[8](2018)在《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探究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细分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为产品质量、企业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叁个维度,选取企业形象、消费者企业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各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企业形象和消费者企业认同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消费经济》期刊2018年03期)

王飞[9](2018)在《基于MBTI人格类型的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长期持续性的发展,管理层的理性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管理者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对企业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与执行起到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品质尤其是人格类型,决定了其风险偏好与行为选择,直接影响其所在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只有能够理性思考、理性决策,企业才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才会获得持续的收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自身都会存在一些诸如过度自信与乐观、羊群效应等非理性因素,致使他们做出错误决策,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基于此背景,本研究致力于对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进行探讨。目前金融领域内有关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结果,但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普通个体投资者身上,对于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缺乏深入的研究,此外,现有的大多数学者主要针对企业管理者某一非理性行为如过度自信等对企业经济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只有少数学者对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进行综合考虑,但也只是把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未对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尤其是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行探讨,而且尚未有学者专门针对MBTI人格类型与这两种非理性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也缺乏将心理学中情绪智力与社会学中代际差异与原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等影响因素统一纳入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因此,为弥补以上不足,本研究试图通过MBTI人格类型、情绪智力、代际差异以及原生家庭所处阶层来探讨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尤其是对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MBTI人格类型理论、情绪智力理论、代际理论以及社会阶层理论,以532名企业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TATA12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系统探讨了MBTI人格类型对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之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的影响,以及情绪智力、代际差异和原生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分别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本研究证实了企业管理者这一群体普遍存在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以及内倾-感觉-思维-判断型(ISTJ)、外倾-感觉-思维-判断型(ESTJ)、内向-直觉-思维-判断型(INTJ)等叁种典型的MBTI人格类型。不同的MBTI人格类型的企业管理者在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对于过度自信的影响上,ESTJ与INTJ具有正向影响,ISTJ具有负向影响;对于羊群效应的影响上,ESTJ与INTJ具有负向影响,ISTJ具有正向影响。其次,情绪智力在MBTI人格类型与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之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其中,ESTJ与INTJ都具有明显的风险偏好的倾向,这两种MBTI人格类型当中且具有高情绪智力的管理者能够更好的对自我情绪进行掌控,相比于此人格类型情绪智力得分低的管理者在决策时表现出现更高的理性思维,降低了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对于ISTJ本身具有比较高的风险规避意识,这一类型的管理者与其他类型管理者相比,表现出更多的羊群效应,而较高的情绪智力也可以帮助ISTJ类型的管理者降低羊群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再次,代际差异调节了MBTI人格类型与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之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之间的关系,与文革代相比,新生代管理者表现出更多的非理性行为。其中,ESTJ与INTJ具有强烈的风险偏好意识,这两种类型管理者当中且属于新生代,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与隶属于文革代的管理者相比就会表现出相对更多的过度自信以及更少的羊群效应的倾向。而对于ISTJ这种本身具有强烈的风险规避意识,如果此类型的管理者隶属于新生代,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与隶属于文革代的管理者相比,则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过度自信以及更少的羊群效应的倾向。最后,原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在MBTI人格类型与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之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其中,ESTJ与INTJ都具有明显的风险偏好的倾向,这两种类型当中且原生家庭来自较高阶层的管理者,由于拥有经济与心理双重保障,同时偏好高风险的活动,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过度自信以及更少的羊群效应的倾向。而来自较低阶层的管理者,则会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相对较少的过度自信以及更多的羊群效应的倾向。对于ISTJ这种本身具有比较高的风险规避意识,原生家庭来自较高阶层与来自较低阶层的管理者相比,则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过度自信以及更少的羊群效应的倾向。本研究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以心理学、社会学、行为金融学等多种学科为理论依托,系统地分析企业管理者两种非理性行为,从企业管理者MBTI人格类型入手,以情绪智力、代际差异和原生家庭所处社会经济地位做为调节变量,综合行为金融理论,从更为深层的角度,构建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之过度自信与羊群效应的内在影响模型,在推进这两种非理性行为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的同时丰富了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同时,本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利于整合人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以及早期社会经历与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相关研究结论,促进心理学与社会学可以更加深入到行为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完善行为金融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以及监管机构了解企业管理者的内在自身因素与行为选择之间的规律,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推动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5-01)

安伟青[10](2018)在《一些非理性行为对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众多影响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因素中,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及实务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叁种行为财务理论对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代表性原则偏误越大,企业短期借款水平越高;心理账户效应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货币资金管理;投资羊群效应越重应收账款管理质量越低。(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8年01期)

企业理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让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倡导企业理性投资。在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挑战背景下,提高投资质量、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如今,非理性投资问题几乎是每个上市公司都会遇到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内部人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的企业,内部董事和高管基于私利目的很可能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探讨内部人控制对非理性投资的影响、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制度对非理性投资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代理成本对叁者之间作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以2009年至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固定效应分析法(FE)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控制程度与非理性投资行为显着正相关,财务治理对内部人控制企业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显着地抑制作用,相较于投资不足,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的交互作用对国有企业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表现欠佳。同时,在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中,财务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的交互作用对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表现明显,但在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显着。在内部人控制企业,内部人与企业目标的不完全一致,掌握决策权的内部人能够通过非理性投资来挖掘自己的利益“隧道”,而完善的财务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内部人的行为和操作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内部人的私利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非理性投资。对内部人控制、财务治理与非理性投资的研究丰富了现有的研究内容,创新了财务治理程度和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测量方式,丰富了财务治理理论,为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理性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许晶.非理性状态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

[2].刘新丹.内部人控制、财务治理与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9

[3].赵令锐,陈锐.有限理性企业创新行为的竞争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9

[4].陈爱珍.基于行为会计视角下的企业非理性投资决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

[5].张双鹏,周建.企业并购战略的决策动因述评:从理性预期到行为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

[6].赵懿清.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研究综述——基于理性和非理性理论视角[J].中国物价.2018

[7].杨虎涛,姜景军.企业生产行为的决策——基于过程理性的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8

[8].吴定玉,辛雅洁.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视角[J].消费经济.2018

[9].王飞.基于MBTI人格类型的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10].安伟青.一些非理性行为对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8

标签:;  ;  ;  

企业理性行为论文-许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