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铝氟交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铝-氟交互,茶,生理生化特性
铝氟交互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平,罗虹,刘鹏,谢忠雷,徐根娣[1](2009)在《磷对铝氟交互处理下茶树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白茶和智仁早茶在铝氟交互处理下添加外源磷的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磷(0,0.2,1.0 mmol/L)对茶树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施入0.2 mmol/L磷时,茶叶中的蛋白质、叶绿素和茶多酚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比无磷组高,且在5.0 mmol/L铝和1.0 mmol/L氟处理下,均达到最高值(叶绿素除外),表明适量外源磷的施加对茶树的生理生化特性起促进作用,并能有效缓解铝和氟毒所致的氧化损伤,从而抑制了脂质过氧化作用;(2)随着磷浓度(1.0mmol/L)增加,茶叶中的各指标值均比无磷组和对照低,出现最低值,表明磷对铝氟胁迫下茶树的缓解效应有限,超过一定的浓度,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3)在外源磷的施加下,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比智仁早茶的变化幅度大。因此,外源磷对茶树幼苗生理生化作用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王小平,刘鹏,罗虹,谢忠雷,徐根娣[2](2009)在《铝氟交互处理对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白茶’和‘智仁早茶’在不同铝氟浓度交互处理的水培试验,研究了茶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SOD)。结果表明:(1)低浓度铝(30mg.L-1)能够增强茶树根系活力和SOD活性,降低叶质膜透性以及POD和CAT酶活性;(2)在氟浓度为4和12mg.L-1时,与对照相比,茶叶的酶活性增强,叶质膜透性和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3)铝氟交互处理中,在低铝低氟-低铝高氟交互过程中,POD、CAT和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可以推断这个铝氟比例范围增强茶树对活性氧的清除,但低铝高氟处理时,POD和CAT活性均比对照低;高铝低氟浓度下,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POD、CAT和SOD活性均较单铝90mg.L-1处理低,可能铝与氟产生协同作用;高铝高氟浓度下,茶苗的POD、CAT和SOD活性较对照高,且叶质膜透性和根系活力比对照低,表明茶树受到一定伤害。这些结果说明,铝氟交互作用对茶树生理机制的影响显着优于单铝和单氟处理,且其作用存在一定比例范围,两个品种间并不一致。(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王小平[3](2009)在《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幼苗品质及生理对铝氟交互处理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2个茶树品种,白茶和智仁早茶为材料,从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上研究了茶树对铝氟交互处理的品质和生理响应机制及耐性机理,现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2个不同耐铝氟性茶树品种在不同浓度铝氟交互处理下(0,30,90 mg·L~(-1) Al~(3+)和0,4,12 mg·L~(-1) F~-)根、茎、叶的红外光谱。通过对各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根、茎和叶的红外光谱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智仁早茶变化幅度比白茶更为明显,说明智仁早茶较白茶在铝氟交互处理下物质代谢受到较大的影响。对照的2个品种茶树除1200~928 cm~(-1)区域的FTIR差异比较明显外,其他部分的红外光谱基本相似。白茶根特征峰吸光值均在单铝胁迫时高于智仁早茶,茎在单氟胁迫时高于智仁早茶,叶在铝氟交互处理下高于智仁早茶;同时,白茶1034、1519、1645和3351 cm~(-1)吸收峰的吸光值在12 mg·L~(-1)氟处理达到最大,智仁早茶则在4 mg·L~(-1)氟时为最大,说明氟胁迫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增加相关性较铝大。此外,红外光谱图证实茶树对铝氟交互耐性存在临界值问题。2.营养液栽培30d后,单铝处理时,随着铝(30 mg·L~(-1))加入,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均上升,当铝浓度增加到90 mg·L~(-1),含量却下降;单氟处理时,茶叶品质的主要成分均表现为低浓度(4 mg·L~(-1))的促进生成和高浓度(12mg·L~(-1))的抑制产生;铝氟交互作用下,在铝氟比例分别为30/4、30/12和90/4、90/12两组处理中,白茶鲜叶中各品质成分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表现为协同作用,而智仁早茶呈现下降趋势,拮抗对方的促进效应。结果说明,茶叶在低浓度的铝、氟时表现出较好的品质和抗性,高铝、氟则抑制,同时铝和氟的不同交互比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效应,减弱本身毒性,且对白茶和智仁早茶产生不一致影响,体现品种之间存在差异。3.低浓度铝(30 mg·L~(-1))增强茶树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叶膜透性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氟浓度为4和12 mg·L~(-1)时,与对照相比,茶叶的酶活性增强,叶膜透性和根系活力降低,30 mg·L~(-1)铝和4 mg·L~(-1)氟对茶树而言并不是最适浓度;铝氟交互处理中,Ⅰ.在低铝低氟—低铝高氟交互过程中,POD、CAT和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推断此铝氟比例范围增强茶树对活性氧的清除,但低铝高氟处理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低;Ⅱ.高铝低氟浓度下,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POD、CAT和SOD活性均较单铝90 mg·L~(-1)处理低,可能铝与氟产生协同作用;Ⅲ.高铝高氟浓度下,茶苗的POD、CAT和SOD酶活性较对照高,且叶膜透性和根系活力比对照低,表明茶树受到一定伤害。这些结果说明,铝氟交互作用对茶树生理机制的影响显着优于单铝和氟处理,且其作用存在一定比例范围,同时由于不同品种不同的抗胁迫能力而导致植株反映速度的差异,智仁早茶较白茶更敏感。4.智仁早茶的Fm(最大荧光)、Fv/Fm(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qP(光化学淬灭系数)均大于白茶。低铝浓度下,茶树的qP和Φ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均较对照高,而高铝浓度时,白茶的Fo(初始荧光)和Fm及智仁早茶的qP和Fm出现较对照低的值;低氟处理时,智仁早茶的Fo、Fm、Fv/Fm、qP和ΦPSⅡ均比对照低,高氟时,智仁早茶Fo、Fm、qP和qN(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现下降趋势,白茶则表现负相关性,说明低铝和氟有利于茶树保护PSⅡ,使之免受或减轻光抑制和光破坏的作用。铝氟交互过程中,低氟低铝处理时白茶的Fo、Fm、Fv/Fm、qP和ΦPSⅡ较单氟4 mg·L~(-1)高,在低氟高铝处理下,茶树的Fo、Fv/Fm和ΦPSⅡ继续上升,表明这两个交互比例虽会引起膜脂过氧化加剧但不会使叶片失绿坏死;在高氟低铝和高氟高铝处理中,茶树的Fm、Fv/Fm、qP和qN可能由于高铝的施加而下降,从而导致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使PSⅡ受到了一定损伤。5.在铝氟交互处理下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磷的水培试验中,当施入0.2 mmol·L~(-1)磷时,茶叶中的蛋白质、叶绿素和茶多酚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比无磷组高,且在5.0mmol·L~(-1)铝和1.0 mmol·L~(-1)氟处理下,均达到最高值(叶绿素除外),表明适量外源磷的施加对茶树的生理生化特性起促进作用,并能有效缓解铝和氟毒所致的氧化损伤,从而抑制了脂质过氧化作用;随着磷浓度(1.0 mmol·L~(-1))增加,茶叶中的各指标值均比无磷组和对照组低,出现最低值,表明磷对铝氟胁迫下茶树的缓解效应有限,超过一定的浓度,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外源磷的施加下,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比智仁早茶的变化幅度大。因此,外源磷对茶树幼苗生理生化作用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9-05-31)
傅绍光[4](2009)在《铝氟交互下茶树铝迁移和转化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茶园土壤含多种形态的铝氟,是一个天然的铝氟交互实验基地,本文通过茶园实地调查研究和实验室内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浙江省五大地区自然茶园土壤—茶树系统中铝氟积累和形态分布特征,综合分析了茶园土壤—茶树系统中各形态的铝、氟以及茶叶铝氟含量的相关性,并采用土培法,结合水培法,比较研究了实验室模拟铝氟交互作用对两个品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对茶树铝氟积累特性和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有如下结果:1.不同地域的典型自然茶园其理化性质和条件各有不同,各地茶园土壤普遍偏酸,对土壤铝氟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发现茶园土壤中铝有交换态铝、单聚体羟基铝、酸溶态铝、有机络合态铝和腐植酸铝五种主要形态,腐植酸铝含量最高。茶园土壤中的氟有水溶态氟、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和残余态氟五种主要形态,残余态氟含量占全氟比例最高,其余四种形态氟的含量较低。对茶园相应样点茶树新老叶的铝氟含量进行分析得到,老叶中的铝氟含量均远高于嫩叶,表明茶叶具有强烈的富集铝氟的特性。2.对土壤条件、土壤铝和氟各级形态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表明交换态铝和有机络合态与土壤pH值呈显着负相关,随pH的降低,土壤酸化的加剧,促进了活性的交换态铝和有机络合态铝的溶出,使得土壤铝污染加重,另外两者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单聚体羟基铝则与pH值显着正相关;而土壤氟则是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与土壤pH呈负相关,可见,土壤溶液酸性的加强,导致活性铝、氟的溶出增加,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活性Al与F极易形成少毒且相对稳定的铝氟配位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铝的毒害效应。对土壤中铝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水溶态氟与交换态铝和有机络合态铝显着正相关,交换态氟与交换态铝也成相关,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3.茶树叶片的铝含量与土壤交换态铝含量正相关,土壤交换态铝含量越高,茶叶中铝的含量也越高,且与其他铝形态无显着相关性。茶叶氟含量则与土壤水溶态氟正相关。4.实验室铝氟交互培养下茶树根际微生物、土壤酶表现出适量的铝氟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生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则显着抑制。两个品种茶树比较分析,铝氟交互作用下白茶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较为敏感。5.铝在茶树根部主要以铝—草酸(1:1)(2:1)、铝—苹果酸(3:1)和一部分铝—磷酸的复合物的形态存在,而茎提取液中则主要以铝—柠檬酸的形式存在,叶中除了铝—草酸(1:1)(2:1),铅—柠檬酸、铝—磷酸的形态存在外,还发现在-0.17处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经分析可能是Al—F复合物,白茶和智仁早茶两个品种比较分析发现,在铝氟交互处理下两个品种各部位组织内的铝形态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5)
王小平,刘鹏,罗虹,谢忠雷,徐根娣[5](2009)在《铝氟交互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安吉白茶和智仁早茶为实验材料,营养液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铝氟浓度交互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30d后测定茶多酚、咖啡碱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单铝处理时,随着铝(30mg/L)加入,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均上升,当铝浓度增加到90mg/L,含量却下降;单氟处理时,茶叶品质的主要成分均表现为低浓度(4mg/L)的促进生成和高浓度(12mg/L)的抑制产生;铝氟交互作用下,在铝氟比例分别为30/4、30/12和90/4、90/12两个过程中,安吉白茶鲜叶中各品质成分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表现为协同作用,而智仁早茶呈现下降趋势,拮抗对方的促进效应。结果说明,茶叶在低浓度的铝、氟时表现出较好的品质,而铝和氟的不同交互比例产生不同程度的交互效应,减弱本身毒性,且安吉白茶和智仁早茶之间的不一致现象,体现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刘磊[6](2007)在《铝—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茶园土壤氟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热力学特征,铝(不同氟铝比为2F/Al、4F/Al、8F/Al)、磷酸根和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丁二酸)(浓度为1mmol/L和10mmol/L)分别存在和共存下对茶园土壤氟吸附特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铝、磷酸根与低分子量有机酸分别存在和共存下外源氟进入茶园土壤后的形态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5-09)
铝氟交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白茶’和‘智仁早茶’在不同铝氟浓度交互处理的水培试验,研究了茶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SOD)。结果表明:(1)低浓度铝(30mg.L-1)能够增强茶树根系活力和SOD活性,降低叶质膜透性以及POD和CAT酶活性;(2)在氟浓度为4和12mg.L-1时,与对照相比,茶叶的酶活性增强,叶质膜透性和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3)铝氟交互处理中,在低铝低氟-低铝高氟交互过程中,POD、CAT和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可以推断这个铝氟比例范围增强茶树对活性氧的清除,但低铝高氟处理时,POD和CAT活性均比对照低;高铝低氟浓度下,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POD、CAT和SOD活性均较单铝90mg.L-1处理低,可能铝与氟产生协同作用;高铝高氟浓度下,茶苗的POD、CAT和SOD活性较对照高,且叶质膜透性和根系活力比对照低,表明茶树受到一定伤害。这些结果说明,铝氟交互作用对茶树生理机制的影响显着优于单铝和单氟处理,且其作用存在一定比例范围,两个品种间并不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铝氟交互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平,罗虹,刘鹏,谢忠雷,徐根娣.磷对铝氟交互处理下茶树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
[2].王小平,刘鹏,罗虹,谢忠雷,徐根娣.铝氟交互处理对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9
[3].王小平.茶树(CamelliasinensisL.)幼苗品质及生理对铝氟交互处理响应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4].傅绍光.铝氟交互下茶树铝迁移和转化的特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5].王小平,刘鹏,罗虹,谢忠雷,徐根娣.铝氟交互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9
[6].刘磊.铝—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