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调节机制论文-王锦涵,路冬冬,尹飞,朱英

自适应调节机制论文-王锦涵,路冬冬,尹飞,朱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调节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硬件预取,",Cache污染",预取深度,自适应调节

自适应调节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锦涵,路冬冬,尹飞,朱英[1](2018)在《基于预取深度自适应调节机制的硬件预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硬件预取技术是一项可以提升处理器性能的优化技术,有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借鉴了学术界关于硬件预取技术的研究成果,针对预取机制中预取深度问题进行优化,提出了预取深度自适应调节机制。该机制可以根据当前地址流的访存特征动态调节预取深度,在解决预取时效性不足的同时也避免了"Cache污染"问题。经测试在运行SPEC2006测试集时,有10项应用的性能提升幅度超过了10%。其中,性能最大提升幅度达到了92.07%。测试结果表明,预取深度自适应调节机制能够有效隐藏访存延时,提升处理器性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8-16)

张里,汪波,曾雯,杨小会[2](2016)在《基于自适应调节机制的网络虚拟实验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网络虚拟实验平台的组成,对虚拟实验区进行了4个层次的划分,提出了一种网络虚拟实验的自适应调节机制。该平台既能实时采集当前学生虚拟实验的信息,又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还能根据评估数据,对实验难易度做出相应调节,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点和实验技能;同时,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为虚拟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李斯萌,杨雪[3](2012)在《虚拟实验系统的自适应调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虚拟实验系统中增加自适应调节功能,以便于根据实验参与者的学习能力自动调节教学实验情境和难度。将虚拟实验的教学应用以两方面界定,即强调知识准确积累的学习型系统和能力综合运用的培养型系统。结合各自特征,将学习者实验操作的正确率和时间间隔等反馈信息映射到沉浸理论中,分别提出相应的自适应调节策略,以实现基于反馈的动态平衡,对改善学习者在不同水平上的学习体验具有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李汇文[4](2011)在《802.11e性能分析及MAC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10年里,整个世界正在逐渐走向移动化,无线技术正逐渐占领传统的固定式或有线式网络所占有的领域,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应用的无线网络技术之一。但是,随着具有特定服务质量要求的多媒体应用的广泛流行,现有数据网络必须提供对此类应用的支持。传统的802.11 MAC协议不能很好的支持现代多媒体应用。为此,802.11工作组提出了一种新的标准IEEE 802.11e,其中包含了对QoS的支持。IEEE 802.11e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机制通过定义四个具有不同MAC参数的队列(AC)来为不同的业务提供服务区分,从而为不同的业务流提供不同的传送优先级,这些MAC参数包括争用窗口、帧间间隔和传送机会。802.11 DCF在QoS方面有很多局限性,802.11e EDCA相比DCF在QoS方面做了很多增强,对IEEE 802.11e EDCA进行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是研究EDCA性能的两个主要手段。理论和仿真结果均表明IEEE 802.11e EDCA的服务区分机制比原始的802.11极大的增强了网络的QoS性能,EDCA的MAC参数值的选取对协议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同时又表明802.11e EDCA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QoS局限。这些问题包括802.11e的MAC参数AIFSN、CWmin及TXOP值是固定的,不能根据网络状态做出自适应调整;802.11e标准规定的这些默认值虽然多数情况使协议运行较好,但是不一定在任何网络状况下都能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当网络负载较轻时,过分牺牲了低优先级业务的性能,信道利用率较低;而当网络负载较重时,高优先级业务的性能仍有继续改进的余地。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动态调整EDCA(DA-EDCA)算法,使EDCA的参数能够根据当前网络拥塞状况做出自适应调整。当网络负载变的很重时,优先考虑满足高优先级业务的QoS需求,当网络负载很小时,兼顾高优先级业务的同时提高低优先级业务的QoS需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最后使用NS2进行DA-EDCA和EDCA的性能仿真比较,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在不同的通信负载下DA-EDCA相对EDCA能得到更高的吞吐量、更小的延迟和误码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5-13)

姚全珠,李宏涛[5](2011)在《基于iSCSI的多连接自适应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iSCSI使用两端协商的固定TCP连接数进行文件的传输,严重限制了系统的性能。基于此,提出一种多连接自适应调节机制,能够根据网络状态,采用变种抛物线插值法自动改变TCP连接数,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实验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地确定最优值,相对于传统的iSCSI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徐强,孙乐昌,张旻,刘海涛[6](2011)在《Kademlia协议中的路由表自适应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DHT网络在抖动条件下的性能,该文研究Kademlia协议及其路由表自适应调节机制,提出一种k桶容积参数K值的自适应调节算法,根据路由数据的可用概率判断网络的抖动状况,通过调节K值来实现路由表的规模对抖动强度的自适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缩短抖动情况下的查询延迟,将网络的崩溃点提高了近10%,使网络在抖动强度波动时仍能保持较高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吴飞,罗军,李慰[7](2007)在《基于实时监控的Apache自适应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Apache服务器的性能及服务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监控的Apache自适应调节机制。该机制运用分析性能模型结合组合搜索技术,根据负载变化,自适应地完成调节任务。该文结合Apache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实现该机制的模型,描述了模型中各模块的具体功能,给出了实现技术和相关算法,并对其功效进行了评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7年20期)

陶慕柳,吴产乐,邢建兵,张沪寅,吴黎兵[8](2004)在《基于性能监控的网格应用自适应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动态网格环境中获取网格应用的更好性能是网格技术一直关注的课题 为实时地调整和改善应用性能 ,介绍了一种基于性能监控的网格应用自适应调节机制 ,该机制运用模糊控制技术 ,不依赖于应用对象的数学模型 ,对无法建模或很难建模的复杂对象 ,能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完成调节任务 结合网格监控体系结构 (GMA) ,设计了一个实现该机制的模型 ,描述了模型中各模块的具体功能 ,给出了实现技术及相关算法 ,最后对这种自适应调节机制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该模型结构建立在GMA基础之上 ,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4年12期)

自适应调节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网络虚拟实验平台的组成,对虚拟实验区进行了4个层次的划分,提出了一种网络虚拟实验的自适应调节机制。该平台既能实时采集当前学生虚拟实验的信息,又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还能根据评估数据,对实验难易度做出相应调节,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点和实验技能;同时,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为虚拟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调节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锦涵,路冬冬,尹飞,朱英.基于预取深度自适应调节机制的硬件预取策略[C].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8

[2].张里,汪波,曾雯,杨小会.基于自适应调节机制的网络虚拟实验平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

[3].李斯萌,杨雪.虚拟实验系统的自适应调节机制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

[4].李汇文.802.11e性能分析及MAC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5].姚全珠,李宏涛.基于iSCSI的多连接自适应调节机制[J].计算机工程.2011

[6].徐强,孙乐昌,张旻,刘海涛.Kademlia协议中的路由表自适应调节机制[J].应用科学学报.2011

[7].吴飞,罗军,李慰.基于实时监控的Apache自适应调节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7

[8].陶慕柳,吴产乐,邢建兵,张沪寅,吴黎兵.基于性能监控的网格应用自适应调节机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

标签:;  ;  ;  ;  ;  

自适应调节机制论文-王锦涵,路冬冬,尹飞,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