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腹腔开放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京总医院,严重腹腔感染,任建,黎介寿
腹腔开放疗法论文文献综述
何进,杨晨,高洁[1](2017)在《像战士一样奋战在前沿》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家小传】 任建安,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腹部战创伤治疗专家。1981年入伍,长期从事肠外科、克罗恩病、腹腔感染等临床和科研工作,多项成果获国家、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7-05-29)
姚银龙[2](2016)在《腹腔开放疗法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体会(附13例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的13例严重腹腔感染(sever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SIAI)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应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查阅其中应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的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腹腔开放前1天及腹腔开放后第1、3、5、7、10、15天检测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降钙素原、血气分析、腹内压等数据。应用这些指标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既往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比较腹腔开放前后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腹内压、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男性13例(100%)。年龄21岁至63岁,中位年龄44岁,平均年龄42.4±11.9岁。其中重症胰腺炎并发严重腹腔感染10例、腹部外伤术后并发严重腹腔感染3例。13例患者均行腹腔开放疗法,其中1例在外院已行腹腔开放,7例(53.8%)行腹腔开放疗法后治愈(治愈组),4例(30.8%)死亡,2例(15.4%)放弃治疗(死亡及放弃治疗者统称为死亡及放弃治疗组)。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2例)、腹腔内出血(1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腹腔开放前1天的APACHE Ⅱ评分在治愈组和死亡组分别为21.6±3.4和24.3±6.3,腹腔开放后第3天时分别降至10.7±3.9和11.3±4.2,腹腔开放第10天时,治愈组APACHEII评分降至7.4±3.5,而死亡组评分重新升高至18.0±10.8;治愈组及死亡组患者腹腔开放后腹内压、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均较前下降。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139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5.3天;确定性关腹时间为7-15天,平均确定性关腹时间12.0天;最高治疗费用达130.5万元,平均费用为32.5万元。结论腹腔开放疗法可有效治疗严重腹腔感染,及时使用腹腔开放疗法,可有效改善严重腹腔感染的疾病严重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周波,任建安[3](2016)在《腹腔开放疗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开放疗法(open abdomen technique)是由英国的Ogilvie医生于1940年提出,用于战伤致腹壁毁损的救治。随后将腹腔开放疗法纳入损伤控制外科,用于创伤病人的救治。此外,为治疗腹腔感染、血管瘤破裂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常须采用主动的腹腔开放。本文就腹腔开放疗法的适应证、暂时性关腹措施及后期的腹壁重建等做一综述,为开放腹腔的管理及后续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徐邦浩,汤展宏,彭民浩,文张,钟丽[4](2015)在《腹腔开放减压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开放减压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开放腹腔减压,利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聚丙烯网片和(或)无菌3L静脉营养输液袋、膀胱冲洗液袋、负压封闭引流关闭系统材料、黎氏引流管等覆盖敞开腹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于术后7~15d行确定性关腹术。结果:治愈18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肠瘘3例,腹腔出血4例;死亡4例,死因为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出院2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采用腹腔开放减压疗法等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腹内压。(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任建安[5](2015)在《腹腔开放疗法在腹部创伤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开放疗法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一项重要损害控制外科进展。腹腔开放疗法可用于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特别是肝脏破裂使用纱布填塞法止血的患者、腹腔高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和腹部创伤伴腹腔严重污染或严重感染患者。腹腔开放达到治疗目的后,应首先考虑尽早全层关腹。如二期全层关腹有困难,按阶段性治疗策略施行腹腔开放疗法,即将腹腔开放疗法分为早期开放、中期维持和后期腹壁重建阶段。腹腔开放疗法需要重点防治的并发症包括肠空气瘘和腹壁缺损。(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陈军[6](2009)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腹腔感染伴腹腔间隙综合征肝功能损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脓毒症是目前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脓毒症是机体对有毒物质入侵,特别是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常可导致系统炎症和免疫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引起机体器官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严重的腹腔感染或肺部感染是引起脓毒症的常见病因。如果宿主伴有免疫功能下降,如AIDS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婴幼儿及老年人等,常可出现脓毒症休克.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即“持续IAP>20mmHg,伴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压<60mmHg,同时存在新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ACS可导致一系列继发功能损害,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虽然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即发现腹腔压力升高的现象,但直到上世纪末最后二十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才逐渐认识到ACS的重要性。腹部创伤、腹腔感染、胰腺炎、腹膜腔内大量积血以及腹膜后血肿等都可以引起腹腔压力升高和ACS。TLRs是自身免疫系统抗原识别不妨。对于TLR4来说其最重要和最具特征性得识别片段为外源性的LPS,其为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糖脂的组成部分。LPS通过结合血浆中得LPS结合蛋白以及分子表面蛋白CD14而被识别,激活TLR4/MD2(myeloid differentiation2)信号系统。MD2为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糖蛋白,其结合于TLR4的外功能区域,在TLR4识别LPS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TLR4细胞内的衔接蛋白主要有髓样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88MyD88). TIR相关蛋白(TIR(Toll/interleukin(IL)-1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TIRAP). TRIF(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IFN-β)、TRAM(TRIF-related adaptor molecule)。其中依赖MyD88的信号途径激活后,引起IκBα激酶的激活,使得抑制性的IKB磷酸化而降解,同时释放出核因子NF-κB, NF-κB转移至细胞核内,激活炎性基因的表达。同时,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p38和氨基末端激酶(c-Jun-terminal kinase JNK)也被激活,导致AP1的磷酸化同时也引起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腹腔开放疗法正越来越多的出现于外科ICU中,成为严重创伤、严重腹腔感染以及其他腹部急诊情况的临床处理措施。腹壁的坏死性感染导致的腹壁缺损使得腹腔难以关闭时常常也需要行腹腔开放疗法。患者需行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时,腹腔开放疗法能够迅速的控制出血感染等症状、减少手术应激,使病人能够迅速转移至外科监护病房得到积极有效的复苏。当患者出现肠道缺血等症状需计划再次剖腹探查时,腹腔开放疗法常常是最佳的选择,其能减轻手术刺激,便于再次进腹手术。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开放疗法对腹腔感染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肝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第一部分:腹腔间隙综合征合并严重腹腔感染肝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目的:评价大鼠腹腔感染以及腹腔间隙综合征时肝脏损害的情况。方法:采用SD大鼠,将其分为4组,1组为假手术组,2组为盲肠结扎加穿孔制成的腹腔感染组,3组为腹腔间隙综合征组,4组为腹腔感染和腹腔间隙综合征联合组。分别于术后1h、6h、12h、24h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每个时间点6只)。抽血查肝功能。肝脏一部分使用苏木氏-伊红常规染色,采用肝脏损伤严重度评分系统对四种病理形态改变:点状坏死、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和脂肪变性进行评价。使用RT-PCR检测肝脏中的TLR4, TNF-a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的IκBa表达情况。结果: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肝脏中的TNF-a and IL-6水平、TLR4的表达、IκBα的降解逐步增加。在术后24小时,1组与2,3,4组肝脏病理评分相差显着(P<0.05),ALT和AST水平、TNF-a and IL-6水平、TLR4的表达、IκBα的降解第4组明显高于其余叁组(P<0.05)。结论:腹腔间隙综合征和腹腔感染均可损害肝脏功能,两者联合时肝脏功能的损害更为显着。第二部分:腹腔开放疗法对腹腔感染伴腹腔间隙综合征肝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目的:评价腹腔开放疗法和传统关腹对大鼠腹腔感染以及腹腔间隙综合征时肝脏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制作腹腔感染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模型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关腹组,另一组为腹腔开放组。分别于术后1h、6h、1d、3d、5d、7d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每个时间点6只)。抽血查肝功能。肝脏一部分使用苏木氏-伊红常规染色,采用肝脏损伤严重度评分系统对四种病理形态改变:点状坏死、汇管区炎症、气球样变和脂肪变性进行评价。使用RT-PCR检测肝脏中的TLR4. TNF-α IL-6、STAT3和SOCS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的IκBα表达情况。结果:我们发现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腹腔开放组中肝脏组织中的TNF-α、 IL-6. STAT3的表达以及IκBa蛋白降解明显高于传统关腹组(P<0.05)。同时TLR4和SOCS3的表达减弱(P<0.05)。腹腔开放组ALT、AST水平也明显低于传统关腹组(P<0.05)。结论:腹腔开放疗法可在术后的早期阶段促进肝脏再生,同时腹腔开放疗法在术后早期阶段可明显降低TLR4表达,从而达到减少局部炎症损害的作用。总结脓毒症和ACS均能增加大鼠肝脏组织中的TLR4表达,同时引起IκBα降解增加,使得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脓毒症合并ACS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腹腔开放疗法在术后早期阶段可明显增强肝脏组织中TNF-a、IL-6、STAT3表达,促进IKBa蛋白降解,减少SOCS3表达,从而达到促进肝脏再生的目的。同时,腹腔开放疗法在术后早期还可以减少肝脏组织中TLR4表达,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09-04-01)
倪小红,叶向红,邹志英[7](2008)在《腹腔开放患者湿性疗法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开放患者湿性疗法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入住外科监护室行腹腔开放治疗的患者21例,急性生理学、年龄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age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均≥12分。局部创面用聚丙烯网片保护,其上覆盖温湿生理盐水纱布,滴水管持续或间断滴入生理盐水保持纱布湿润。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治愈,治愈率达91%;无一例患者因创面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科学的创面保护、有效引流及湿性疗法的护理,是腹腔开放患者治疗护理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梅贤良,张旭红[8](1992)在《腹腔开放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开放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腹腔严重感染的手术措施,由于它能有效地引流腹腔、避免腹壁坏死、易于进一步清除腹腔内感染灶,解决了以前各种治疗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腹腔反复灌洗还可以去除感染性积液、减少菌体数目。特别适用于重症弥漫性肠系膜炎伴有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高危患者的治疗。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对其作一简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1992年02期)
腹腔开放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的13例严重腹腔感染(sever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SIAI)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应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查阅其中应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的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腹腔开放前1天及腹腔开放后第1、3、5、7、10、15天检测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降钙素原、血气分析、腹内压等数据。应用这些指标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既往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比较腹腔开放前后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腹内压、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男性13例(100%)。年龄21岁至63岁,中位年龄44岁,平均年龄42.4±11.9岁。其中重症胰腺炎并发严重腹腔感染10例、腹部外伤术后并发严重腹腔感染3例。13例患者均行腹腔开放疗法,其中1例在外院已行腹腔开放,7例(53.8%)行腹腔开放疗法后治愈(治愈组),4例(30.8%)死亡,2例(15.4%)放弃治疗(死亡及放弃治疗者统称为死亡及放弃治疗组)。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2例)、腹腔内出血(1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腹腔开放前1天的APACHE Ⅱ评分在治愈组和死亡组分别为21.6±3.4和24.3±6.3,腹腔开放后第3天时分别降至10.7±3.9和11.3±4.2,腹腔开放第10天时,治愈组APACHEII评分降至7.4±3.5,而死亡组评分重新升高至18.0±10.8;治愈组及死亡组患者腹腔开放后腹内压、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均较前下降。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139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5.3天;确定性关腹时间为7-15天,平均确定性关腹时间12.0天;最高治疗费用达130.5万元,平均费用为32.5万元。结论腹腔开放疗法可有效治疗严重腹腔感染,及时使用腹腔开放疗法,可有效改善严重腹腔感染的疾病严重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腔开放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1].何进,杨晨,高洁.像战士一样奋战在前沿[N].解放军报.2017
[2].姚银龙.腹腔开放疗法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体会(附13例病例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
[3].周波,任建安.腹腔开放疗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
[4].徐邦浩,汤展宏,彭民浩,文张,钟丽.腹腔开放减压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
[5].任建安.腹腔开放疗法在腹部创伤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5
[6].陈军.腹腔开放疗法治疗腹腔感染伴腹腔间隙综合征肝功能损害的研究[D].南京大学.2009
[7].倪小红,叶向红,邹志英.腹腔开放患者湿性疗法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
[8].梅贤良,张旭红.腹腔开放疗法[J].临床医学.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