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基准面论文-付延光,李杰,厉峰,刘森波

深度基准面论文-付延光,李杰,厉峰,刘森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深度基准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东沿海,无缝深度基准面,理论最低潮面,最低天文潮面

深度基准面论文文献综述

付延光,李杰,厉峰,刘森波[1](2019)在《山东沿海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是实现海洋测绘成果基准统一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实现陆海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目前规定采用的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以及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最低天文潮面,本文利用全球潮汐模型FES2014提供的13个分潮调和常数,分别构建了山东沿海(34.5°N-38.5°N,117.5°E-124°E)分辨率为1/16°×1/16°的理论最低潮面模型和最低天文潮面模型,对两者的基准值在该研究海域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位于-30.39 cm到-318.57 cm以及-33.69 cm到-318.76cm,并研究了两者的差异情况,差值介于-6.68cm到7.99cm,其中94.1%点位的差值位于±5 cm内,78.9%的点位表现为正值,说明在山东沿海的多数海域,最低天文潮面位于理论最低潮面以上。(本文来源于《海洋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黄东武,吕立蕾[2](2019)在《内陆湖泊水深测量深度基准面确定原则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将深度基准面思想引入内陆湖泊水深测量,实现湖泊"海图"的制作。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内陆湖泊基准面确定原则及水深归算方法,在湖区水深图可读性、实用性、船舶航行安全性及湖区水域监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蒋廷臣,杨雯彦,汪峰,安俊杰,张亚一[3](2019)在《利用半参数模型估计确定验潮组网的深度基准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是进行海洋测量的基础,准确确定深度基准面是进行海洋测量的有效前提。提出了一种将CORS技术与验潮组网技术进行结合的新传递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实现长、短期验潮站同步验潮实现深度基准面的增强传递;提出了采用半参数模型理论来求取潮差比的计算方法;具体阐述了验潮组网通过间接平差求取短期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的计算方法,减少了验潮测量的人力投入,计算潮差比时考虑了系统误差的影响,计算短期验潮站时考虑了观测误差对深度基准面传递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9年02期)

柯灏,吴敬文,李斐,王泽民,张胜凯[4](2018)在《基于潮波运动叁维数值模拟的海洋连续深度基准面建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深度基准作为海洋深度起算的垂直基准,对海洋大地测量、海洋物理调查等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的海洋深度基准面存在离散、非连续等缺陷,本文开展了基于潮波运动叁维数值模拟的海洋连续深度基准面构建方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有限体积的海岸海洋叁维潮波运动模式FVCOM,具有构建叁角格网灵活,可精确适用于不规则海岸边界的特点,并在地形特征较典型区域——长江口南支水域为实验区,开展了叁维潮波运动的数值模拟.模拟所得各个格网节点处的平均潮差较好地符合了当地潮汐动力作用变化的规律,并以平均潮差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了连续深度基准面,同南支区域6个已知深度基准的长期验潮站相比,深度基准面最大差值为5.5cm,差值绝对值均值为2.6cm,模拟结果内符合精度较高;且整个模拟所得的南支深度基准面的变化规律更符合长江口南支的潮汐变化特征.本文思想为海洋连续垂直基准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相比较于传统的几何插值拟合法,本文方法更具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伍其术[5](2018)在《增江(初溪拦河坝至正果拦河坝)深度基准面确定方法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和采用是航道水深测量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以增江(初溪拦河坝至正果拦河坝)河段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为例,介绍在无基本水位站及基本水尺的水位资料可用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内河航道的深度基准面。(本文来源于《珠江水运》期刊2018年07期)

袁建刚,章鹏[6](2017)在《基于时空Kriging方法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基准面是一个呈阶梯状、不连续的基准面,该特点给海洋测绘及相关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几何插值方法,其函数模型大多以数据点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本文使用时空Kriging法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时空Kriging法综合考虑了海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通过构建不可分离型时空变异函数,对深度基准值进行插值拟合,并通过实例证实了拟合后的深度基准面模型的精度更高、连续性更好。(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7年12期)

张浩栋,刘兴胜[7](2016)在《海上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海上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推算精度,根据上海长江口2个临时验潮站的实测数据,采用3种不同的深度基准面推算方法进行基面的计算和比较分析,认为最小二乘潮位拟合传递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建议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港口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宋亚宏,岳建平,李静[8](2015)在《用“预测-校正”法建立浙江近海深度基准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AO.99JB大洋潮汐模型模拟浙江海域潮位数据。以沿海基线为界,对基线内进行调和分析,经调和分析得到各分潮调和常数,计算理论最低潮位面,即深度基准值。利用大洋潮汐模型模拟的潮位数据计算得到的深度基准值精度较差,不能满足要求。该文研究了一种"预测-校正"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即先采用"移去-恢复"作为预测值,然后采用强制改正作为校正值。经过"预测-校正"之后,数据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满足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刘聚,暴景阳,许军[9](2015)在《基于验潮站组网的深度基准面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确定的不统一性。重点研究了以长期验潮站作为控制,将验潮站组网传递确定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具体阐述了最小二乘拟合求取潮差比与平差方法求取深度基准值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利用仿真实验与实例计算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与可靠性。得出的结论是:在海道测量作业海域,基于验潮站组网确定深度基准可以达到理想的精度,且获得含义统一的深度基准面。(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5年06期)

付延光,周兴华,冯义楷,杨龙,刘森波[10](2015)在《中国南海北部海图深度基准面换算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南海北部不同时期的海图采用的深度基准面不一样,深度基准面的多样性使的不同时期所计算的深度基准面数值不具有统一性,无法充分利用诸多历史海图资料,有必要了解历史海图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中国南海北部,利用多年实测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并根据调和常数计算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获得中国南海北部14个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值,探讨了不同深度基准面之间的换算关系,研究表明最低低潮面不适合日潮海区,理论最低潮面与略最低潮面之间平均间距为18cm,理论最低潮面与最低天文潮面除厦门、叁亚外两者平均差距达到1.88cm,具有近似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5年02期)

深度基准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将深度基准面思想引入内陆湖泊水深测量,实现湖泊"海图"的制作。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内陆湖泊基准面确定原则及水深归算方法,在湖区水深图可读性、实用性、船舶航行安全性及湖区水域监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度基准面论文参考文献

[1].付延光,李杰,厉峰,刘森波.山东沿海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构建[J].海洋信息.2019

[2].黄东武,吕立蕾.内陆湖泊水深测量深度基准面确定原则探讨[J].海洋信息.2019

[3].蒋廷臣,杨雯彦,汪峰,安俊杰,张亚一.利用半参数模型估计确定验潮组网的深度基准面[J].海洋测绘.2019

[4].柯灏,吴敬文,李斐,王泽民,张胜凯.基于潮波运动叁维数值模拟的海洋连续深度基准面建立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

[5].伍其术.增江(初溪拦河坝至正果拦河坝)深度基准面确定方法剖析[J].珠江水运.2018

[6].袁建刚,章鹏.基于时空Kriging方法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

[7].张浩栋,刘兴胜.海上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计算与分析[J].港口科技.2016

[8].宋亚宏,岳建平,李静.用“预测-校正”法建立浙江近海深度基准面模型[J].勘察科学技术.2015

[9].刘聚,暴景阳,许军.基于验潮站组网的深度基准面确定[J].海洋测绘.2015

[10].付延光,周兴华,冯义楷,杨龙,刘森波.中国南海北部海图深度基准面换算关系的研究[J].海洋测绘.2015

标签:;  ;  ;  ;  

深度基准面论文-付延光,李杰,厉峰,刘森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