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边界论文-李丽

文艺学边界论文-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艺学边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艺学边界,动态建构,文学人口

文艺学边界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1](2018)在《动态建构的文艺学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但文学终究不会消亡,对此"文学人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学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文艺学,其边界问题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文艺学的边界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建构过程,是在经历大幅扩展后而进行适当收缩、而后再扩展再收缩的过程,这种过程包含着时代和历史的因素及文艺学本身规律的要求。边界问题的出现是文艺学发展过程中必定面临的问题,对文艺学边界的研究是文艺学的自省和自救,其效果要由实践来检验。(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会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杜晓杰[2](2014)在《文艺学的边界、文化研究与文化诗学——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文艺学的内部问题,但它所带来的关于文艺学的讨论却涉及文艺学的一些本质问题,尤其是文艺学的边界问题和文艺学的文化转向问题。文艺学只能以文学作为自己的边界,把审美泛化这一原本属于美学、社会学的现象纳入文艺学的学科视野只会导致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紊乱,而以属于广义社会学研究范围的文化研究取代文艺学更是无稽之谈。文化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学研究,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文艺学的文化转向只是以文化研究为工具,探究文学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索引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因子,二者是不能混淆的。而文化诗学的出现,则是对这一论争的最佳回应。(本文来源于《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欧阳文风[3](2011)在《由网络到新媒体:移动的文艺学边界——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友权教授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笔耕不辍,在出版了《网络文学论纲》等一系列着作后,最近又推出了40余万字的国家课题结题成果《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纵观欧阳友权十余年的网络文学研究,从最初专注于网络文学,到现在(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单小曦[4](2010)在《纸媒文学·数字文学·文艺学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媒介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强势冲击,使文艺学的学科边界呈现出观念更新、内涵扩容、临界延伸和学科拓展等诸多变化,由此引发的文艺学转型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话题。本组笔谈分别从读图文化转向、文学代际变迁、纸媒与新媒体迭加共生、文学批评的尺度设定等几个侧面,探析了数字媒介语境中文艺学内涵与边界嬗变的必然与可能。其中提出的一些基础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譬如,当数字媒介下的文字表意式微和图像元素增殖形成对文学生存空间的掣肘,文艺学如何在这次博弈中赢得自己的发展机遇?新媒体强烈冲击和深度介入对文学千年帝国造成的大河改道式的巨变,人文审美怎样才能在这个"景观社会"的技术革新面前重新建立起"后文学时代"应有的自信?数字媒介文学风生水起挺进文坛时,我们该怎样调整原有的精英主义思维定势以建构更具现实解释力的文艺学观念并重新审视原有的逻各斯命题?数字化时代文艺批评内在的伦理尺度和审美尺度应该怎样培植才能支撑起新文学的价值天空?等等。也许这组笔谈未必能通彻解答这些问题,但几位学人以积极的理论姿态提出并正视这些问题,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建构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学,能够提供某些不无裨益的理论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0年02期)

杨向荣,傅海勤[5](2009)在《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六十年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学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纵观60年文艺学学科的历史及其发展走向。我以为,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99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8年。在这两个时期内,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建构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第一个阶段,文艺学的研究是以一系列学科内的经典命题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本文来源于《理论与创作》期刊2009年04期)

董丽华[6](2009)在《数字媒介时代文艺学边界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学边界问题是自本世纪以来文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数字媒介时代为背景,分析研究文艺学边界问题自提出到争论多样化的发展过程,在了解了文艺学边界问题的几种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边界的变化对文艺学学理原点的影响并概述了文艺学边界问题的意义与局限。本文主体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文艺学边界问题的提出。希利斯·米勒在中国提出的“文化终结论”成为了我国学界对文艺学边界问题研究的导索,在对文艺学边界问题的不断论争中,老一辈学者与中青年学者的看法有所不同,主要形成了积极开放文艺学的研究边界、坚守文学理论的审美场域以及在一定前提下适度开放文艺学边界等的几种观点。本文认为,在各种观点的背后,实质却是文艺学的话语权争夺和文艺学学科本身对新的发展空间的寻求。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文艺学边界的变化对文艺学学理原点的影响。由于文艺学学理原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文艺学边界的变化必然会对文艺学的学理原点造成影响。本文将位移前后进行对比,阐述了文学是什么、文学写什么、文学怎么写、文学干什么这四个学理基点在文艺学边界变化的影响所发生的位移。第叁部分则是总结了文艺学边界问题对文艺学学科和文学研究的意义与局限。本文认为,对文艺学边界问题的论争就是在对文艺学进行深入思考,而论争的观点越是多样化,就越能促进文学理论民主化,文艺学边界问题的论争就是对文学理论更进一步贴近现实所做出的努力;另外,对文艺学边界问题的论争,也会出现将边界本质主义化并将边界两边的内容二元对立化等的局限。(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01)

赵思奇,杨倩[7](2009)在《文艺学学科边界问题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对于人类文学艺术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总结和概括的文艺学,其边界是在变化的,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论着《艺术哲学》中强调的种族、时代、环境叁元素对文艺的制约作用,对文艺学边界问题的研究不无启发。近年来,中国一些学者在反思文艺学学科的基础上,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并做出倡导文化研究的策略。但由于文化研究自身的特点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言说语境的差异,使得其着陆中国后,并未完全发挥出倡导者原本的设想。(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肖建华[8](2008)在《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艺学边界的消解——反思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诸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讨论及由此引起的文艺学边界之争现在正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论文梳理了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提出的理论和时代背景,在对其合理性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对它那种消解文艺学边界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08年06期)

李勇[9](2007)在《究竟什么是文学理论——兼论文艺学边界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要解答文学理论有没有边界的问题,应该从知识社会学中的"理论"概念入手。"理论"是不断打破已有模式和权威的知识活动,它与对象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之间是对话关系。文学理论就是以文学为基础的理论。本雅明、巴赫金和海德格尔分别代表了叁种不同类型的"文学理论"。为文学理论设定边界的是一种传统理论,在新型文学理论中边界是应该被突破的。(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金宏建[10](2007)在《文艺学理论研究的边界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发表了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的文章《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还会存在吗?》。文章从德里达的名作《明信片》谈起,依次论述了印刷技术以及电影、电视、电话和国际互联网这些电信技术对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写作的影响。该文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处于高科技时代,在(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期刊2007年01期)

文艺学边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文艺学的内部问题,但它所带来的关于文艺学的讨论却涉及文艺学的一些本质问题,尤其是文艺学的边界问题和文艺学的文化转向问题。文艺学只能以文学作为自己的边界,把审美泛化这一原本属于美学、社会学的现象纳入文艺学的学科视野只会导致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紊乱,而以属于广义社会学研究范围的文化研究取代文艺学更是无稽之谈。文化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学研究,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文艺学的文化转向只是以文化研究为工具,探究文学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索引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因子,二者是不能混淆的。而文化诗学的出现,则是对这一论争的最佳回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艺学边界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动态建构的文艺学边界[J].山东工会论坛.2018

[2].杜晓杰.文艺学的边界、文化研究与文化诗学——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反思[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3].欧阳文风.由网络到新媒体:移动的文艺学边界——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

[4].单小曦.纸媒文学·数字文学·文艺学边界[J].中州学刊.2010

[5].杨向荣,傅海勤.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六十年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走向[J].理论与创作.2009

[6].董丽华.数字媒介时代文艺学边界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

[7].赵思奇,杨倩.文艺学学科边界问题的再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肖建华.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艺学边界的消解——反思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诸问题[J].艺术百家.2008

[9].李勇.究竟什么是文学理论——兼论文艺学边界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0].金宏建.文艺学理论研究的边界思考[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

标签:;  ;  ;  

文艺学边界论文-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