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滤层深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滤,污水深度处理,生物膜,滤层厚度
滤层深度论文文献综述
曹相生,刘杰,孟雪征,曲庆国[1](2010)在《滤层厚度对慢滤池深度处理污水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慢滤池用于污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并利用小试装置研究了滤层厚度对慢滤池性能的影响。选取浊度、COD和色度叁个指标,在滤层不同深度处多次取样,分析各指标沿滤层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0.4~0.6mm,滤层厚度为800mm的石英砂做滤床时,慢滤池对二级出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当进水浊度、COD和色度分别为1.3~6.9NTU、30.4~70.0mg·L-1和20.6°~57.6°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5%、45.0%和46.3%。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慢滤池类似一个微缩的污水二级处理系统,滤层表面的粘性滤膜起到类似初沉池的作用,可以对各指标实现较好的去除,58.6%的浊度、52.7%的COD和45.7%的色度是在滤层上部去除的;慢滤池中部起到类似曝气池的作用,下部起到类似二沉池的作用,对水质指标也能实现一定的去除。(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白宇,张杰,闫立龙,陈淑芳,郜玉楠[2](2004)在《污水深度处理生物滤层中菌群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物滤柱为反应器,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表明,生物滤层中的菌群由于生化特性的不同,启动阶段异养菌要比自养菌的生长提前一周左右。生物滤柱异养菌、自养菌的形成对稳定运行非常关键,启动阶段较高的COD容积负荷不利于亚硝化、硝化细菌的产生。异养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主要生长在滤柱的进水端和悬浮生物膜中。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造成亚硝化细菌的分布同异养菌分布基本一致。硝化细菌由于较弱的竞争能力,主要生长在滤柱的出水端和吸附生物膜中。底物浓度的改变使生物膜中的菌群对有机物、溶解氧以及生存空间的竞争也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其分布也随之改变。(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期刊2004年04期)
滤层深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生物滤柱为反应器,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表明,生物滤层中的菌群由于生化特性的不同,启动阶段异养菌要比自养菌的生长提前一周左右。生物滤柱异养菌、自养菌的形成对稳定运行非常关键,启动阶段较高的COD容积负荷不利于亚硝化、硝化细菌的产生。异养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主要生长在滤柱的进水端和悬浮生物膜中。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造成亚硝化细菌的分布同异养菌分布基本一致。硝化细菌由于较弱的竞争能力,主要生长在滤柱的出水端和吸附生物膜中。底物浓度的改变使生物膜中的菌群对有机物、溶解氧以及生存空间的竞争也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其分布也随之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滤层深度论文参考文献
[1].曹相生,刘杰,孟雪征,曲庆国.滤层厚度对慢滤池深度处理污水的性能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
[2].白宇,张杰,闫立龙,陈淑芳,郜玉楠.污水深度处理生物滤层中菌群的时空分布特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