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转型的研究和探讨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转型的研究和探讨

(1广西来宾市忻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200)

【摘要】笔者阅读近年来计划生育服务相关资料和文献,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内容、范围、要求等方向转型进行了如下综述。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转型;研究

计划生育作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随着20世纪70年代实施以来有效控制了我国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缓解了社会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不仅利于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还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在党以及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我国已渐渐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一条人口治理道路[2]。尤其近年来,在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计划生育服务的管理机制、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等均趋于完善,工作机制日益健全[3]。加之“二孩”政策的开放,县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转向优质服务的同时,也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4]。

1面向优质服务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优质服务作为计生部门响应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体现[5],要求计划生育服务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内容、服务、范围、要求等方向的转型[6]。因此,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的开展就面临这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转型,在技术、人员、机制和设备上均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7]。首先,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在资源分配方面的问题。县级计生部门在农村卫生资源中占有重要比重,其资源分配亦与社会整体利益分配息息相关[8]。尤其当前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其所能提供的计划生育相关服务多为主动行为,仅收取成本甚至无偿。这种无功利性服务明显能减少社会群体的负担,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利民国策的宗旨[9]。此外,医疗机构主要通过治疗提供医疗服务,其涵盖范围基本不包括保健、康复、预防、优生优育和咨询等领域。因此,县乡级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站之间的生存竞争并不利于稳定公众的卫生服务需求[10]。其次,县乡级计生机构在人员配备、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问题。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县乡级计生机构中技术人员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1]。加之工作内容的差异,加之实践经验、专业技术尚未出现在教科书中[12],医院医师也难以掌握。

因此,笔者认为加快计划生育服务的转型是必要的,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生殖系统病变防治。县乡级服务站对于常见妇科疾病具有诊断和治疗能力,但部位人员在性传播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上基本无良好认知,亦缺乏实验室条件、治疗条件[13]。②出生缺陷干预。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出生缺陷干预在保障新生儿健康方面日益重要[14]。同时也要求医师具备遗传病学相关知识和经验,加之基层机构中缺少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多进行人工镜检,误差较大,甚至缺少针对性。③不孕症诊治。由于不孕症诊治涉及了医学、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医师具有临床经验和较高资历,医学诊断检测仪器相对昂贵。加之县级计生机构难以对上位器官、功能、激素、免疫等因素导致的不孕症进行检测,难以确定确诊和治疗[15]。

2转型措施

2.1由注重管理转向注重服务

计划生育工作不仅需要稳定低生育水平,还应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引导,有效规范人们生育行为,改善传统的生育意愿[16],更要广泛开展群众生殖健康及优生优育相关的优质服务,有效调节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关注育龄人群身心健康等等问题[17]。管理向服务的转型,其根本就是以育龄期人群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调查群众所需、所想、所急,结合生殖保健、政策咨询、优生优育以及业务办理等方面需求和养老保障等方面来提供服务[18]。因此,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应时刻谨记一切行政行为均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19],以维护人民的基本礼仪为宗旨,勇敢创新,积极探索乡镇政府的计生服务的转型思路[20]。

2.2运行机制由行政约束转向市场约束

市场约束也就是依法约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群众需求,依照法律法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21]。行政约束作为旧体制遗产,约束了部分人员思维,导致了按照财政拨款金额决定日常事务的现象[22]。市场约束较行政约束则更具有先进性[23],通过灵活政策支撑,允许开展各项群众接受度较高的有偿服务,赢得群众满意以及社会支持度。也就是说市场约束是在党和国家政策领导下,根据法律法规要求来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范围的服务活动,适时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激活内需,营造新型服务市场[24]。从长远发展来看,在生育调节平衡、人口发展良性循环阶段之后,生育调节也应转变为生殖健康和保健,并逐渐专业化,进入新的文明时期。

2.3由单项资源配置转向多项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要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探索,有效挖掘潜力资源,合理进行资源配置。(1)社会资源方面。通过计生服务机构的转型,将社会资源化为我用。从而将单纯的计生服务监督转向社会诸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定有效的区域发展计划、规章制度,最终有效提升服务水平。(2)技术资源方面。由传统服务方式转向“三育”服务,最大程度满足民众健康需求;打破单纯的“查孕、查环、查病”方式,同时实现“治病防病”的服务模式。此外,还应转向技术服务、思想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转变,并为大众提供综合性的优质化服务。(3)市场资源方面。构建产业化的经营观念,利用当前网络优势,将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形成一体服务网络,集中财力和无力构建中心服务站,避免传统的乡乡建所误区。打造“名人”效应,引入“多证多岗”、“多做多奖”的机制,将服务对象延展至全社会的服务。

2.4由政府负责转向家庭负责

计划生育服务由政府为责任主体转向群众,是服务围绕需求的转向,可促使“家庭服务理念”称为小康社会体系中真正重心[25]。既往计生服务均由政府领导和负责,并没有对家庭负责引起重视。因此,笔者认为计生服务在转向家庭负责方面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家庭作为社会基础细胞,应当作为计生服务的重心。一定程度上来说家庭决定了社会存在与发展,因此计生服务的中心应当转向家庭负责。②家庭服务应是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服务。随着大众家庭实现小康,人们对家庭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尤其在指导生育调节转变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新形势下,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愈加凸显了其重要性。而计生服务也将被涂抹上小康社会现代化服务的一笔重彩。③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服务要求能力建设。当前计生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现代化服务的需求,在创建小康社会需求的人口环境方面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增强能力(包括新技术服务、宣传鼓动、阵地服务、高科技推广、依法行使、改革与发展、先进设备操作、良好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计划生育:从机构改革到转型发展[J].人口与社会,2015,(2):42-50.

[2]原新.“人口转型”后的计划生育政策走向[J].探索与争鸣,2014,4):45-49.

[3]郭熙保,郑淇泽。中国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基于统一增长理论视角[J].江海学刊,2015,(1):67-76.

[4]李佳.计划生育制度解读--谈“单独二胎”新政策[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3):75-75.

[5]米日古丽?马合木提.试论如何实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理念的创新与转型[J].管理观察,2015,(34):121-123.

[6]余志衡,叶倩,唐盈等.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检验医学建设,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转型提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6):423-424.

[7]李志明.关于“放开生二胎”与可持续发展的冷思考——对提出“普遍放开生二胎”论者几个论据的商榷[J].生产力研究,2012,(4):107-109.

[8]李慧玲.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制与转型研究[J].大观周刊,2012,(46):152-152.

[9]顾宝昌.经济新常态下的计划生育工作转型[J].人口与社会,2015,31(3):3-6.

[10]曹永钦,苏世民.探索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分析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会议在商丘召开[J].决策探索,2011,(16):94-94.

[11]余佳音,梁一灵.当前形势下关于二胎政策的思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264-265.

[12]周长洪.人口新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转型[J].人口与社会,2015,(2):56-63.

[13]古丽巴哈尔?马木提.计划生育工作在人口新政下的转型探讨[J].卷宗,2015,(8):501-501.

[14]董巧凤.新升本科高校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与转型发展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08-110.

[15]汝小美,邹燕,温勇等.利用国际合作项目探索人口计生服务转型[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7):494-495.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16):1-1.

[17]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拓创新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城市人口计生科技服务之路[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10):581-582.

[18]刘明福.“中国梦”与“中国孩”--“计划生育”应当转型为“科学生育”[J].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4,(4):16-29.

[19]石红.计划生育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J].人力资源管理,2016,(3):161-161.

[20]崔树义,李兰永.全面两孩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与计划生育工作转型[J].东岳论丛,2016,37(2):89-96.

[21]刘维鹏.人口计生工作转型服务农村促和谐的思考[J].神州,2012,(6):251-251.

[22]赵白鸽.围绕家庭发展积极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拓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6):324-327.

[23]天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口计生服务转型发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2):79-80.

[24]刘芳,徐兴文.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介入计划生育工作[J].青年与社会,2014,(16):319-319.

[25]王涤.“经济新常态”下的计划生育转型发展[J].人口与社会,2015,(2):51-55.

标签:;  ;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转型的研究和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