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制论文-谷文宏

质量管理体制论文-谷文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量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质量管理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谷文宏[1](2019)在《浅谈改进和改革现有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着施工方的施工与利益,还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公路工程的建设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将围绕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该如何改进和改革现有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进行相应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06期)

施歌[2](2018)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与体制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文章分析了网络出版物在质量管理上的叁大难点,并结合数字出版实践经验,针对"融合创新"中构建数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提炼出五点可操作、易推广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8年05期)

刘玉一[3](2017)在《新体制新业态下如何做好出版物质量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出版质量是做好出版工作的必然要求。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挑战,面对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必须尽快创新,以适应业态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从抓好出版导向和制度建设,做好选题规划,加强资源和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出版》期刊2017年05期)

房宬[4](2016)在《试论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时代的建筑对于这个时代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时代的建筑的风格、建筑水平能够体现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文思想理念与当代建筑美学的具体发展趋势。为了能够更好的讨论、研究发展我们国的建筑工程,我们就得多方面的去学习,所以,本文对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这一块做一定的比较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6年10期)

陈昕洲[5](2016)在《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现有研究古代产品质量管理以及政府质量管理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大多数与古代质量管理有关的文献,是将质量作为产品的一种附加属性,从产品的技术进步、产品的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微观视角,研究产品生产流程、标准、规则等微观技术问题,而没有将这些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从政府质量管理的制度层面进行研究。因而,本文从制度的宏观视角切入,研究政府质量管理制度的变迁规律,以及该制度如何作用于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并发掘在政府质量管理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下,质量管理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市场交易双方、社会中介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变迁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秦汉、唐宋、明清叁个主要历史时段的政府质量管理特点,得出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变迁的规律,从而补足目前在古代政府质量管理制度研究方面的不足,并为未来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可供参照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框架。同时,本文归纳得出了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的演进规律,即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是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秦汉时期政府所控制的官手工业生产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交易的管理采用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市制形式,因而形成了政府对大多数产品质量的直接控制。该时期政府直接质量管理的表现是:政府直接参与产品生产,或者对民间生产和流通的商品质量给予控制,通过政府制定的统一衡量规范、标准和查验方法,直接由政府对产品质量实施检查以确保质量,政府与生产、售卖者对产品质量负有共同责任。这一时期政府既控制了大量重要产品的生产,也将民间的交易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甚至商品价格都由政府来主导。在这种较为单一的管制环境下,政府对官手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实质是对政府所属生产机构的行政管理;政府对市场交易中的质量管理,实则形成政府对大多数重要产品的控制,以及对价格的抑制,使得市场交易中依靠产品质量的竞争激励不足,同时缺乏质量信号的传递机制。唐宋时期出现政府直接质量管理向间接质量管理转变的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从封闭向开放环境转变后,政府对商品质量管理逻辑和方法的转变。唐代前期在市制的约束下,政府实行直接质量管理,该管理方式是对秦汉时期政府管制环境下政府质量管理逻辑的继承。随着市制的破除,如果政府沿用直接质量管理,势必使政府质量管理成本不断提升,政府也难以对不同种类和数量庞大的商品一一施行直接管理并确保其质量。因而政府需要更多的依靠市场交易的其它主体来参与产品质量的检查和质量信息的传递,甚至是帮助政府对其自用产品实施检查。在向间接质量管理转变的趋势下,政府逐步减少对生产制造到售卖的整个过程的直接质量控制,而是逐步开始利用行会和牙人这样具有中介作用的组织来实施具体的产品质量查验职能,并运用一定的奖励规则鼓励民间对产品质量问题的主动发觉。政府不再是产品质量潜在问题唯一的直接发现者和检查者,而是向规则制定者转变,以达到保障产品质量的目的。政府对市场交易中商品质量的管理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转变,从事前发觉、事中检查的管理向事后运用奖惩机制管理转变。因此,政府向间接质量管理方式的转变,是随着市场的愈发开放和交易的逐渐活跃形成。明清时期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定型为间接质量管理,除了保障官方用度需求方面少量沿用了直接管理,其他官方用度都是采取间接质量管理模式,政府通过标准的形式对质量予以确认并向民间采购。在市场交易商品质量的管理方面,政府不再替代或连带对民间生产经营之商品质量负责,也没有对质量问题进行主动发觉、查验的管理职能。政府的质量管理职能重在维护交易秩序,同时保留对质量问题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惩罚的职能,并依靠牙行、行会等组织共同对市场交易的商品质量进行管理,政府不再是单一的管理者,而是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进行质量管理的格局。间接质量管理模式的形成既保持了市场活力、确保商品质量,同时也缩减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管成本。本文所述古代政府直接质量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直接控制或介入产品生产和者售卖过程,依据政府制定的规范和标准,由政府直接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查,并且与生产和售卖者共同对产品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本文所述古代政府间接质量管理是指:政府依靠生产及交易中的市场和社会主体,在各自能够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法律规范、利益团体自我行为约束等方式,进而达到间接管理产品质量的目的。这其中政府主要依靠法律规范去约束生产主体行为使其生产达到社会平均质量水平的产品,为市场提供公平交易的秩序,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从而减少政府的质量管理成本。本文认为,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至明清时期形成间接质量管理的格局。这种质量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单一主体进行质量管理带来监管成本的上升,以及因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间接质量管理强调了市场和社会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市场交易主体、中介组织和自律性质的组织,在交易中既满足了自身的利益诉求,又通过充分的质量信息供给促成了交易的顺利进行,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使得市场、社会主体弥补政府直接质量管理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6-06-01)

赵朝府[6](2016)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煤炭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煤炭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煤炭企业还没有完全从以往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介绍了煤炭企业质量管理的背景及现状,概述了煤炭企业质量管理的原则,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提高煤炭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本文来源于《质量探索》期刊2016年05期)

徐建国,李德鹏[7](2016)在《农村公路质量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公路里程数不断增加,但农村公路的质量管理与运行模式没有跟上步伐,文中主要探讨的是农村公路质量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的研究,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首先论述了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农村公路质量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物流工程与管理》期刊2016年05期)

邹春艳,邹孝,宋洋[8](2016)在《浅析《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制中,合理应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在应用《评审准则》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6年09期)

韩笑,李志,刘何[9](2016)在《关于种子质量管理检打联动体制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种子质量管理检打联动,是建立种子质量检测和行政执法密切配合,有效控制制售假劣种子的机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适应的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了杜绝假劣种子流入市场坑农害农,检验检测部门应及时将种子质量检测结果告知执法部门,为种子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和必要证据,以便及时纠正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6年04期)

程虹,陈昕洲[10](2016)在《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的实证考察,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的一般规律。本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梳理了主要历史时期与政府质量管理相关的机构、职官、职能和管理方式,并分析了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是由直接质量管理转向间接质量管理,具体表现为: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向流通和交易环节的质量管理转型;从直接行政干预管理产品质量向发挥市场竞争与习惯性规则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转变;由单一政府主体管理产品质量向依靠牙侩、行会等多方社会主体参与质量管理转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质量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文章分析了网络出版物在质量管理上的叁大难点,并结合数字出版实践经验,针对"融合创新"中构建数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提炼出五点可操作、易推广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量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谷文宏.浅谈改进和改革现有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J].中国标准化.2019

[2].施歌.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与体制创新[J].编辑之友.2018

[3].刘玉一.新体制新业态下如何做好出版物质量管理[J].科技与出版.2017

[4].房宬.试论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J].四川水泥.2016

[5].陈昕洲.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D].武汉大学.2016

[6].赵朝府.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J].质量探索.2016

[7].徐建国,李德鹏.农村公路质量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

[8].邹春艳,邹孝,宋洋.浅析《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制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6

[9].韩笑,李志,刘何.关于种子质量管理检打联动体制之初探[J].种子世界.2016

[10].程虹,陈昕洲.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质量管理体制论文-谷文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