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力资本外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创新,董事会人力资本,董事会社会资本,高层梯队理论
人力资本外部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健,朱文博,王辉[1](2019)在《董事会人力资本、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与高层梯队理论,依据2011-2016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量董事会人力资本、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投入呈正向关系,董事会外部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董事会外部资本对董事会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着。鉴此,应优化董事会人力资本,拓展董事会外部社会资本,注重人力资本与外部社会资本的良性互动。(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张松林,孙文远,郑好青[2](2019)在《大城市限制低技能劳动力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人力资本外部性,高、低技能劳动力都不断向大城市集聚。然而,中国大城市对待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政策并不一样,与吸引高技能劳动力相反,对低技能劳动力总是进行限制。2017年以来的大城市"抢人大战"更是这种政策的进一步强化。为此,本文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重点剖析大城市限制低技能劳动力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会增大,且使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达到最大值的低技能劳动力总量也会增大;随着高技能劳动力专业化经济程度的提高,使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达到最大值的低技能劳动力总量会增大;大城市限制低技能劳动力导致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降低,且降低幅度随着限制幅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孙早,侯玉琳[3](2019)在《政府培训补贴、企业培训外部性与技术创新——基于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化加快深度融合,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现实中,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高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作为关键要素,却出现了严重短缺,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证明,存在随机匹配问题和不稳定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政府培训补贴能够有效提高高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进而提高企业使用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的能力,增强企业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意愿,从而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在职培训对高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显着,一定程度上会挤出其他创新投入,不稳定雇佣关系的加剧对企业技术创新会产生负向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为提升企业创新意愿,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培训的补贴力度,设立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基金,通过专项基金专项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培训进行成本补贴或成效奖励,帮助企业克服培训外部性,有效提升劳动力的技术技能,以满足发展创新经济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瑞,刘超[4](2019)在《城市规模对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检验了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受益程度,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劳动力市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每提高1%,农民工月收入平均提高4. 3%-11. 4%;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越高;高技能农民工比中低技能农民工更能从人力资本外部性中受益;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高于东部地区;从事生产操作类职业以及其他职业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高于从事商业服务类职业的农民工。(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9年03期)
李瑞,刘超[5](2018)在《城市规模与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城市集聚理论,高技能劳动力城市的聚集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和传播,由此产生人力资本外部性。相比于城镇职工,受自身能力及制度歧视的影响,农民工能否从城市集聚中受益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使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检验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受益程度,重点关注城市规模对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劳动力市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每提高1%,农民工月收入平均提高4.3%-11.4%之间,并且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越高。得益于较强的学习能力,高技能农民工比中低技能农民工更能从人力资本外部性中受益;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高于东部地区;从事生产操作类职业以及其他职业的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高于商业服务类职业。本文结论表明当前某些一二线城市针对高技能、高学历者的"抢人"大战对农民工有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7-16)
王珍珍,穆怀中[6](2018)在《城市规模、门槛效应与人力资本外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0年262个地级市截面数据,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估计来考察人力资本外部性大小,以及城市规模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层面的高技能劳动力比例对工资存在显着正外部性,该比例每上升1个百分点,工资收入将提高1.84%;整体层面及服务业内的人力资本外部性会随着城市规模增大而加强。进一步地,以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槛变量,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城市规模较小或过大会造成"集聚效应"不足和"拥挤效应"过度,均不利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沉淀和外部效应凸显。因此,应通过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科学引导人才流动,加大高等教育投资等举措,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易定红,陈翔[7](2018)在《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理论发展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概念定义与量化研究进行诸多尝试,并将其用于解释城市发展中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产业结构与城市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既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也是外部性理论的扩展,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人力资本在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若干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8年01期)
许岩[8](2017)在《中国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及其异质性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经济学领域,人力资本外部性一直被视作城市集聚及城市高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整个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近十几年来城市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有关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经验性研究与其传统的逻辑重要性还很不相称。而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则更是寥若晨星。近年来,中国正处在努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城市人口以及人力资本的加速集聚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实现人的价值,使城市发展的成果为广大城市居民所共享是一个既影响效率又关乎公平的重要命题。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塑造城市经济结构的一股基础性力量,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无疑将影响到每一位城市劳动者的价值创造效率以及其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能力。在城市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没有被适当评估的前提下,任何旨在强调人力资本集聚及其外部性福利后果的政策,都将很可能带来不确定的政策效应。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研究与探索,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致力于回答以下叁个大的问题:(1)近年来,中国城市部门所发生的人力资本集聚有没有形成显着的人力资本外部效应?(2)中国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在不同地区,对不同劳动群体的影响是否是同质的?有没有“普惠”式地使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劳动者受益?(3)如果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在不同地区和劳动群体间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那么引发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因此,本文在对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将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个人微观数据与手工搜集的城市层面数据相结合,并综合利用最小二乘回归、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分位数回归与门槛效应回归等多种实证方法对上述叁个大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本文利用CHIP2013、CHIP2007、CHIP2002的城市人口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平均强度的观测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个人特质与城市特征,并使用工具变量进一步克服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我们观测到了显着的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在排除了粘性工资等潜在问题的影响后,这一结论依然是稳健的。同时,分时间与分地区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显示,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在不同的时空上表现出了显着的差异。而针对人力资本外部性微观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主要是通过Jacbos外部性与“劳动力池”效应两个途径而得以实现的,MAR外部性的贡献较弱。(2)中国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红利并没有“普惠”式地使不同收入阶层的劳动者受益。本文利用CHIP2013数据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城市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并不是均衡分布的,而表现出了巨大的结构性分化。基于户籍人口的实证结果说明,收入水平越高,人力资本的外部性越强,工资收入最高10%阶层的城市人力资本工资溢价是工资收入最低10%阶层的4倍左右。而不同收入劳动者在个人素质、工作行业上的差异,以及各种制度壁垒所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造成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出现收入阶层分化的重要诱因。虽然在考虑到劳动力间不完全替代效应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影响后,低收入群体的获益能力有所增强,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对高收入群体更有利的基本趋势。(3)城市规模是人力资本外部性的重要条件约束,在不同的城市规模下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形成机制有着显着的差异。本文利用CHIP2013数据的门槛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确实表现出了逐步增强的趋势。但从产业异质性的角度来看,以上趋势主要是通过第叁产业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增强来推动的,第二产业的人力资本外部性不仅没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反而逐渐减小。而从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叁种微观机制来看,城市规模与多数微观机制间也没有像传统城市经济学理论预期的那样表现出城市规模越大外部性越强的简单趋势。(4)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并不是天然可以发挥作用的,而必须依赖于制度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本文运用CHIP2013微观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城市人力资本与市场化指数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着为正,且在考虑到城市规模、劳动力素质的潜在影响后,这一观测结果始终是稳定的,这表明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受到市场化进程的显着影响,随着市场化指数的提高,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而保护劳动力私有产权、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劳动力竞争是市场化影响人力资本外部性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11-01)
袁俊,刘丽洁,许露露[9](2017)在《基于人力资本外部模型下河南省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同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投入比例逐渐的超过了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量逐渐被重视。因此,文章基于人力资本生产函数的外部模型,通过把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进行相关的量化,然后进行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分析,针对计量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7年28期)
许岩,曾国平,曹跃群[10](2017)在《市场化改革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剖析,从人力资本产权、劳动力流动与劳动竞争叁个维度勾勒出了市场化影响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逻辑链条,并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中的城市住户调查数据与1997-2014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给出了市场化影响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经验证据。在微观上,人力资本外部效应显着地受到市场化水平的约束,市场化水平较高城市的人力资本工资溢价显着高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城市。在宏观上,省级地区人力资本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外部性影响存在着基于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市场化指数高于5.62时,人力资本的技术溢出效应将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人力资本外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得人力资本外部性,高、低技能劳动力都不断向大城市集聚。然而,中国大城市对待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政策并不一样,与吸引高技能劳动力相反,对低技能劳动力总是进行限制。2017年以来的大城市"抢人大战"更是这种政策的进一步强化。为此,本文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重点剖析大城市限制低技能劳动力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会增大,且使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达到最大值的低技能劳动力总量也会增大;随着高技能劳动力专业化经济程度的提高,使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达到最大值的低技能劳动力总量会增大;大城市限制低技能劳动力导致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程度降低,且降低幅度随着限制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力资本外部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健,朱文博,王辉.董事会人力资本、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2].张松林,孙文远,郑好青.大城市限制低技能劳动力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人文杂志.2019
[3].孙早,侯玉琳.政府培训补贴、企业培训外部性与技术创新——基于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4].李瑞,刘超.城市规模对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9
[5].李瑞,刘超.城市规模与农民工人力资本外部性研究[C].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6].王珍珍,穆怀中.城市规模、门槛效应与人力资本外部性[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
[7].易定红,陈翔.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理论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2018
[8].许岩.中国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及其异质性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7
[9].袁俊,刘丽洁,许露露.基于人力资本外部模型下河南省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
[10].许岩,曾国平,曹跃群.市场化改革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