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弹性反应器,混合行为,动网格技术
软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昌勇[1](2018)在《模拟研究软弹性反应器中的混合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化工反应器通常是由刚性材料制成的硬式反应器,其器壁容器壁不能运动,无法主动参与内部物料的混合和反应,因此需要借助搅拌器、静态混合器等辅助装置实现内部物料的有效混合。然而,传统机械混合的方式在处理高粘性物料时存在很大的局限,特别是当雷诺数比较低时,往往导致反应器内物料浓度分布严重不均。此外,因为传统刚性反应器的器壁是固定不动的,物料很容易粘附沉积在内壁上造成结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动物上消化道工作机制的启示下,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软弹性反应器(Soft-elastic Reactors,SER)。反应器选用具有良好透明度、韧性和弹性的有机硅橡胶制成,在驱动装置下实现反应器壁面的反复形变。通过壁面运动实现高粘度物料的混合,且可避免物料在内壁上结垢。为了充分理解SER的混合机理。本论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SER的混合行为。为简单起见,也为了获得对SER更准确的理解,我们利用ANSYS Fluent动网格技术,建立了二维模型。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模拟反应器壁面多种多样的运动,我们对其中两种运动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模拟分析了示踪剂和甘油在不同条件下的混合过程和混合时间。结果表明,SER能够实现高粘流体的混合且混合效果可以通过改变示踪剂注入位点、边界运动频率和运动幅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动网格技术对椭球型软弹性反应器、人胃和小肠消化系统进行数值分析,观测内部的流场信息。(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周玭,闫朝婷,李阳飞[2](2017)在《软弹性咬合板和硬质树脂咬合板治疗颌面部疼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软弹性咬合板和硬质树脂咬合板治疗颌面部疼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诊断为颌面部疼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4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名,分别接受软弹性咬合板和硬质树脂咬合板治疗。软弹性咬合板由真空压膜法制作,咬合板厚度2mm;硬质树脂咬合板由两层材料组成,覆盖牙面部分为软弹性材料,由真空压膜法制作,方法和材料同软弹性咬合板,牙合面部分由热凝树脂制作,牙合面形态由咬合记录确定。患者在佩戴咬合板后随访3个月,并在佩戴(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2)
阿尔孜古丽·乌休尔[3](2016)在《WRC-65软弹性不处理胶辊在实践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几种软弹性不处理胶辊在纺纱企业生产应用过程中、纱线条干值进行对比,分析了软弹性不处理胶辊的选择、制作、保养维修周期、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并用成纱质量对比试验说明软弹性不处理胶辊对改善成纱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22期)
张冬,章林溪[4](2014)在《吸附到软弹性媒介上:一种有效控制有限纳米粒子结构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有限纳米粒子结构控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破译多尺度上的物质结构,控制粒子的结晶行为,了解染色质的结构等。在纳米粒子之间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为了有效的控制有限纳米粒子结构,一个合适媒介的存在是必须的。受到某些生物组织的启发,我们认为软弹性媒介(包括半刚性链,液体膜和弹性膜)能够集聚吸附到它上面的有限纳米粒子并有效的控制它们的有序结构。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半刚性链为例,我们详细地探讨了这一观点并发现有限纳米粒子的有序结构强烈依赖于软弹性媒介的弹性特性和拓朴结构特性。对于只有两个纳米粒子的情况,有叁种不同的高分子诱导的空间组织:柔性高分子链诱导的粒子桥接,半刚性高分子链诱导下的直接接触和刚性高分子链条件下的分散。对于有限纳米粒子结构,当高分子链的持久长度逐渐增加时,其空间排列会由开始的最小化第二动量的球状集聚变为线性的直接接触集聚,到最后变为沿链的均匀分散。对于有限的非球形纳米粒子,除了相邻粒子间的空间组织和粒子质心的空间排列,相邻粒子间的相对取向同样也强烈依赖于高分子链的持久长度。例如,对于有限的纳米棒,相邻纳米间的相对取向会由柔性高分子链束缚下的边对边平行关联变为半刚性高分子链束缚下的端对端的平行关联,最后变为刚性高分子链束缚下的无序状态。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半刚性高分子链来控制有限纳米粒子的有序结构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4年大分子体系理论、模拟与计算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6-18)
熊强[5](2013)在《软弹性机织物特性与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面料的弹性舒适性能。当织物的延伸性过低时,会使人产生压迫感,使人穿着时感觉不舒服;如果面料延伸时需要费很大力气,会使面料的束缚感太强,同样会使人穿着时感觉不舒适。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探讨各种弹性纤维、弹性纱线、长丝,及其相应弹性织物之间的性能差异,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面料的弹性舒适性能;目前,弹性织物的规定或分类方式主要的依据是织物拉伸率,而没有依据织物的弹性回复率和回缩力,但这两者同样对织物的穿着弹性舒适性能有很大影响,故有必要将织物弹性回复率和回缩力纳入弹性织物的分类依据。本课题首先研究了现今主流的弹性纱线、长丝之间的性能差异,为开发软弹性机织面料提供一定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选用不同的纬组合方式,试织了24块相关面料;再次根据其经纬纱的相关性能,对织物进行了适当的后整理,并探讨了整理后织物间结构参数的差异;最后测试并分析了织物的各项性能,主要测试分析了织物的拉伸性能、定伸长弹性回复性能、透气性能、悬垂性能、弯曲性能、抗折皱回复性能;以及通过分析织物的弹性性能,提出了新的弹性织物分类的标准,为软弹性机织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通过研究,本课题得到以下结论:1、纱线的断裂强力:涤纶长丝、涤氨长丝、涤MS长丝最高,双组分复合长丝和PTT长丝居中,棉纱和棉氨包芯纱最低;纱线的断裂伸长:PTT长丝最高,涤纶长丝和双组分复合长丝居中,棉纱最低;对T400进行网络复合加工,会影响其长丝的性能,对PTT进行网络复合加工,在低伸长下,对其影响不大,在高伸长下,影响较大;通过网络复合加工的PTT/PET网络丝,可以兼并二者的性能,相对PET,不仅提升了断裂伸长,也降低了相应伸长下的强力。2、织物的断裂强度:涤织物最高,双组分复合长丝织物次之,PTT织物再次,棉织物最低;织物的断裂伸长率:PTT织物最高,双组分复合长丝织物次之,涤织物再次,棉织物最低。在伸长率小于20%时,网络复合加工对PTT长丝织物的拉伸性能影响不大;网络复合加工对T400长丝织物拉伸性能影响较大。3、通过比较单种弹性纬纱织物的性能,得出:双组分复合长丝织物的定伸长弹性性能最优,但透气性能较差,PTT织物的定伸长弹性性能和透气性能都居中;含氨纶或MS的织物,其定伸长弹性性能要比前两类织物差,但织物的透气性能要优于前两类织物;织物之间的悬垂系数和纬向抗弯刚度差异性不大。4、在定伸长率为10%和20%时,选用涤MS网络丝与PTT或者CM800的纬组合,以及选用涤氨网络丝与PTT或者T400的纬组合时,织物具有较高的弹性回复率,并且在相同定伸长下,能获得比PTT织物低的弹性回复力;而纬组合含有棉氨包芯纱时,织物的定伸长弹性回复率较低。5、在不同纬纱组合的织物之间,织物的拉伸性能和透气性能差别较大,悬垂性能和弯曲性能差别不大,但织物纬组合为涤氨网络丝与棉氨包芯纱时,织物的悬垂性和弯曲性能相对较差;比较织物间的折皱回复性能时,得出:纬组合中含涤MS网络丝的织物其折皱回复性能要优于纬组合为涤氨网络丝与PTT或者T400的织物,并都要优于纬组合中含棉氨包芯纱的织物。6、在纬纱含PTT的织物中,随着PTT含量的增加,织物的断裂伸长率会增加,断裂强度会降低,织物的悬垂系数、抗弯刚度和急缓弹性回复角变化不大;在定伸长率为10%和20%下,当PTT含量为25%时,就能改善织物弹性性;在PTT/PET中加入MS纤维后,其织物的定伸长弹性性能要由于PTT/PET织物,在其中加入氨纶后,其织物的定伸长弹性性能要优于涤氨织物。7、织物在定伸长率为10%时的回缩力与织物在定伸长率为20%时的回缩力具有显着的线性相关性。根据本课题测试的弹性织物在定伸长率时不同的弹性性能,提出新的弹性织物分类的标准。按弹性回复率的大小,将织物分为高、中、低弹织物;按回缩力的大小,将织物分为硬、中、软弹织物。并对所织的织物进行了分类,为软弹性机织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3-06-12)
常蓉慧[6](2009)在《软弹性咬合板治疗37例磨牙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软弹性胶合板治疗磨牙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为37例磨牙症患者分别制作软弹性咬合板,戴用2个月后评定治疗效果,停用3个月后复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停止戴用咬合板后3个月复查,无穿孔组复发率41.9%,有穿孔组复发率100%。结论软弹性咬合板能够有效矫治磨牙症,但是停用后有较高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电医学》期刊2009年01期)
巩燎原[7](2008)在《软弹性不处理胶辊在我厂的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软弹性不处理胶辊的选择、制作、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并用成纱质量对比试验说明软弹性免处理胶辊对改善成纱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经纬股份杯”2008’纺纱主机及关键器材、专件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乔玲[8](2008)在《长程力诱导软弹性固体表面不稳定模式的预拉伸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类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代表的,弹性范围内可以承受较大变形的软弹性固体材料。这类材料普遍具有优良的材料性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各个领域。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是由这类软弹性固体材料制成的衬底在外部作用下表面形貌的稳定性问题。外部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接触体与软弹性固体表面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另一类是对软弹性固体本身施加的均匀预拉伸变形。前者能够促进表面小扰动的发展,而弹性变形引起的应变能却能抑制表面失稳。这两类外部作用相互竞争可以产生稳定有序的表面形貌。我们通过线形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有限变形软弹性固体在范德华力作用下的表面稳定性问题,并探讨了通过施加不同类型的有限变形调控软弹性固体表面失稳的具体形貌。应用非线形弹性力学理论,选择有限变形后的构形为参考构形,我们推导了在此构形下扰动变形场的平衡方程与边界条件。详细讨论了这类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计入一般有限变形效应,应力张量与扰动位移的关系式。首先,考虑了一个较为简单的二维平面应变问题,预先施加等比双向拉伸的软弹性固体薄膜在其表面与一刚性接触体存在范德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经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我们揭示了薄膜失稳的临界载荷以及临界波长与预拉伸程度之间的关系。临界载荷与临界波数随着拉伸的主伸长比增加而变大,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对软弹性薄膜进行等比双向预拉伸来调控表面失稳的形貌。接着,我们研究了经过单向预拉伸的软弹性薄膜,在范德华力作用下的形貌失稳的临界条件以及失稳的具体形貌。经过单向拉伸的薄膜在参考构形中表现出面内各向异性,通过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单向预拉伸可以引发薄膜表面形成平行于拉伸方向的条纹状失稳图样。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大预拉伸的主伸长比来减小条纹状图样的间隔接着,我们对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拓展,考虑更加一般的情况,分析经过任意均匀有限变形的薄膜的形貌稳定性。对各向同性不可压缩软弹性薄膜,预先在面内两个垂直方向上分别均匀变形。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我们得到载荷参数的表达式,并进一步讨论薄膜形貌失稳的临界载荷以及临界波长,揭示了描述有限变形的参数,即叁个方向的主拉伸比,对形貌失稳的临界条件以及失稳具体形貌的影响。并且我们利用一般有限变形的结果,分析了一个面内剪切变形的实例,验证已有的结论。最后,我们对处于有限单向预拉伸软弹性衬底上的液体薄膜由于范德华力驱动而产生的失稳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通过采用润滑理论近似,我们推导出液体表面扰动生长指数的具体表达式。相应地,我们还得到了失稳的判据,也详细讨论了扰动的最不稳定的模式。通过具体的数值运算,我们发现对衬底进行预拉伸可以对液体薄膜在拉伸方向起到抑制失稳的作用,而在其他方向却使薄膜更容易失稳。液体膜会在垂直于拉伸方向发生周期性失稳,而失稳的波长与衬底的拉伸程度相关。因而对衬底的预拉伸致使液体薄膜发生各向异性的去浸润,而各向异性的程度可以通过改变主拉伸来调控,这一现象可以用来制备某些细长而有序的微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05-01)
黄龙光[9](2008)在《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的图案形成与微结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为新材料的合成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新的物理和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但如何更好的控制自组装,让自组装朝着设计好的方向自发进行,需要对自组装规律和机理有进一步的更深刻的理解。目前自组装的研究一般都是在固体表面进行,相对而言,软弹性衬底上的自组装现象尚未得到充分关注。而软弹性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软弹性材料高弹性的特点,实现其对表面自组装过程的调控,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本文以软弹性衬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软弹性固体变形的相场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单层膜的图案形成和微结构演化,并探讨了软弹性衬底上自组装过程的可控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可归纳如下:研究了有限预拉伸对软弹性衬底上二元单层膜相分离组分畴自组装过程的影响。以组分浓度作为序参量,计入衬底弹性变形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模拟软弹性衬底上单层膜自组装过程的连续相场模型,模拟了有限预拉伸软弹性衬底上二元单层膜的组分演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限预拉伸控制组分畴的生长方向,引导图案沿预拉伸方向优先生长。有限预拉伸的强度越大,条纹的宽度和间距越小。有限预拉伸强度的增大,也加速了条纹形成的过程。改变单层膜的组分浓度和衬底的有限预拉伸强度,可得到多种多样的有序图案,包括伸长的点阵,平行的段状条纹,以及完全平直的条纹等。图案的特征尺寸由有限预拉伸的强度决定。所以,相分离图案可通过调节衬底的有限预拉伸强度和单层膜的组分浓度来进行有效的调控。研究了表面化学修饰和衬底有限预拉伸的联合作用对软弹性衬底上自组装图案形成的影响。对衬底进行预先的有限拉伸,可以调节衬底的瞬时弹性性质、材料对称性以及其与表面上分子的相互作用,而表面化学修饰则导致了局部平均浓度的改变。考虑表面化学的影响,建立了二元单层膜组分演化的连续相场动力学模型。连续相场动力学模拟结果揭示了:通过表面化学修饰,改变了衬底表面的局部平均浓度,导引组分畴形核,形成了丰富的演化初始图案,从而引导最终生成的图案花样;有限预拉伸则控制了组分畴的生长方向,从而增加了相分离图案的有序性。在表面化学修饰和衬底有限预拉伸的联合作用下,获得了可控性更高、形貌更丰富的相分离图案。研究了多组分和衬底的有限预拉伸对软弹性衬底上自组装图案形成的影响。组分的增加,使得系统的能量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综合考虑有限预拉伸和多组分的共同作用,建立了一个模拟叁元单层膜组分演化的连续相场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相分离图案很大程度依赖于有限预拉伸的强度和各相的相对百分比。有限预拉伸引导组分畴的生长方向,浓度影响着各组分畴的尺寸大小,分布状况以及连续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05-01)
涂同华[10](2008)在《软弹性胶辊倒角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由于市场的需求,中、高支纱的市场前景看好。不少大型企业在生产中、高支纱,许多小企业也步入了生产中、高支纱的行列。软弹性胶辊、免处理胶辊作为重要的纺纱牵伸器材,其使用面也愈来愈广,不单是纯棉,棉涤、粘胶的中高支纱也已采用软弹胶辊。许多初接触软弹胶辊的企业,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胶辊外角的形状忽视了,而引发了许多问题。本文仅对"倒角"工序的重要性作一讨论。(本文来源于《“安徽潜阳杯”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新型纺织器材科技成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3-01)
软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软弹性咬合板和硬质树脂咬合板治疗颌面部疼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诊断为颌面部疼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4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名,分别接受软弹性咬合板和硬质树脂咬合板治疗。软弹性咬合板由真空压膜法制作,咬合板厚度2mm;硬质树脂咬合板由两层材料组成,覆盖牙面部分为软弹性材料,由真空压膜法制作,方法和材料同软弹性咬合板,牙合面部分由热凝树脂制作,牙合面形态由咬合记录确定。患者在佩戴咬合板后随访3个月,并在佩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昌勇.模拟研究软弹性反应器中的混合现象[D].厦门大学.2018
[2].周玭,闫朝婷,李阳飞.软弹性咬合板和硬质树脂咬合板治疗颌面部疼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比较[C].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3].阿尔孜古丽·乌休尔.WRC-65软弹性不处理胶辊在实践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4].张冬,章林溪.吸附到软弹性媒介上:一种有效控制有限纳米粒子结构的方法[C].中国化学会2014年大分子体系理论、模拟与计算研讨会论文集.2014
[5].熊强.软弹性机织物特性与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
[6].常蓉慧.软弹性咬合板治疗37例磨牙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水电医学.2009
[7].巩燎原.软弹性不处理胶辊在我厂的应用实践[C].“经纬股份杯”2008’纺纱主机及关键器材、专件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8
[8].乔玲.长程力诱导软弹性固体表面不稳定模式的预拉伸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9].黄龙光.有限预应变软弹性衬底上的图案形成与微结构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10].涂同华.软弹性胶辊倒角的重要性[C].“安徽潜阳杯”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新型纺织器材科技成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