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底泥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保疏浚,受污染底泥,技术规范,体系
底泥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方红卫,黄磊,李晓翠,何国建,刘晓波[1](2019)在《“受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及处理”技术规范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受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及处理的主要环节及内容,包括受污染底泥的调查分析、质量评价、疏浚和处理及评估等。梳理国内外环保疏浚技术规范的现状,提出环保疏浚技术规范体系建设的框架,为环保疏浚行业发展作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19年21期)
王悦,孙金旭,卢艳敏[2](2019)在《衡水湖湖滨带底泥重金属检测及污染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染具有难分解、毒性持久、容易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并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性质,而衡水湖湖滨带作为水陆交界处,有保持物种多样性、调节物流和能流、净化水体及减少污染等功能,湖滨带是一道生态保护屏障,是健康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能很好地反映湖体本身的污染程度,很有必要检测衡水湖湖滨带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进行污染分析与评价。(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马锐[3](2019)在《初探城市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道污染底泥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城市河道治理的关键性内容,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就城市河道污染底泥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张荣贵[4](2019)在《自贡市城市河道底泥氮、磷、有机质分布与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集了自贡市旭水河、威远河、釜溪河底泥,测定并分析了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指数评价法对底泥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TP、OM含量范围分别为649~2 680 mg/kg、374~2 130 mg/kg、1. 5~71. 5 g/kg; TN空间分布顺序为釜溪河>威远河>旭水河,TP与OM空间分布顺序为威远河>釜溪河>旭水河; TN、TP、OM含量垂直分布特征总体为上层>中层>底层。各层TP与OM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中层TP与TN之间具有显着相关关系,而TN与OM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旭水河、威远河、釜溪河均属于重度污染;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显示旭水河属于较清洁区,而威远河、釜溪河属有一定污染区。(本文来源于《环保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刘传,黑亮,蔡名旋,陈传培[5](2019)在《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至河流水体中,对底泥造成污染,且破坏了水体环境。为研究底泥的污染情况,参考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量文献,对河流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赋存形态研究现状、迁移转化研究现状以及底泥重金属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许多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理底泥污染,但是在对底泥污染的高效低耗联合修复技术方面仍需努力。(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10期)
杨海君,许云海,刘亚宾,伍鹏,舒倩[6](2019)在《清水塘工业区池塘底泥典型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株洲清水塘工业区池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揭示池塘底泥重金属对霞湾港与老霞湾港水体及底泥的潜在影响。将区域内25口池塘分别划属S1、S2、S3区,于2017年12月11日在25口池塘采集32份底泥样品,并进行了Pb、Cd、As含量的测定,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r)对底泥中Cd、Pb、As污染与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1、S2、S3区池塘底泥中Cd、Pb、As含量均超过湖南土壤背景值,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657、44、12倍,表明Cd是清水塘工业区池塘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各采样点底泥中Cd、Pb、As含量分布离散,受点源输入影响大。底泥中Pb、Cd、As的Igeo均值分别为4. 87、8. 78、2. 95,分别处重度、严重、中度污染等级,不同区底泥中重金属Igeo呈S3>S1>S2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Eir呈Cd>Pb>As的分布特征,3个区底泥中Cd的Eir为9396~24 617,污染等级均为生态危害很强; Pb的Eir为101~309,S1、S3区污染等级为生态危害强,S2区则为生态危害较强; As的Eir为74~138,S1、S3区污染等级为生态危害较强,S2区则为生态危害中等。清水塘霞湾港和老霞湾港周边区域池塘底泥中Cd、Pb、As污染严重,呈S3>S1>S2分布,应依据3个区域池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采取挖掘底泥、稳定固化、填埋处理等措施。(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任焕莲[7](2019)在《漳泽水库底泥氮磷污染与表层水营养化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富营养化和底泥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漳泽水库库前、库中、库尾不同监测点的表层水和底泥总磷、总氮的监测结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明显,对应监测点的底泥中总磷含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均明显,总氮随时间变化不明显,随空间变化从库前至库尾整个监测期呈显着下降趋势,底泥与其对应的表层水氮磷含量无直接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成果为解决水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赵立君,刘云根,王妍,赵蓉,李波[8](2019)在《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原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寻底泥砷含量及砷形态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采集云南省阳宗海东、西、南、北岸湖滨湿地底泥样品,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丰富度特征,探讨了不同砷形态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底泥砷含量对微生物丰富度影响显着,砷含量高的南岸区域微生物的丰富度较高,OTU为1286~1473.而砷含量较低的西岸区域微生物丰富度也随之较低,OTU为693~1339.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主要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15.6%~59.6%)、Chloroflexi(绿弯菌门,10.1%~44.9%)及少量的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底泥中砷形态主要以残渣态砷(F5)和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为主,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对底泥微生物类群影响最为显着.同时,底泥中生物有效态砷(非专性吸附态砷+专性吸附态砷+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占到19.3%~58.6%,存在环境释放风险.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砷污染高原湖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湖泊砷污染防治提供微生物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罗刚,漆磊廷,段腾腾,耿震[9](2019)在《基于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的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处置路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处理是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针对城市河道底泥的特性,以及对固化稳定化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置中适用性及优势的分析和工程运用中影响因素的研究,最终提出基于固化稳定化技术对城市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处置的全流程技术路线,实现底泥处置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行性技术模式。(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9期)
王向辉,李莹莹,王燕莹,王秀婉,王香梅[10](2019)在《海口市龙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龙华区河湖等11个水体,设计20个取样断面进行底泥采样,分析底泥样品重金属(锌、铜、镍、镉、铅、汞、砷、总铬)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镉污染较为严重,11个水体中有9个水体底泥样品中镉污染因子Cif>1,其余重金属中除锌表现出轻微污染外,均未发现污染情况,综合评价指标污染度Cd<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表明测试底泥样品属于低风险水平;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样品中锌、铜、镉和铅的最高污染系数最高,综合评价参数点位污染指数(PLI)和区域污染指数(PLIzone)均小于1,表明测试底泥样品整体无污染。(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底泥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金属污染具有难分解、毒性持久、容易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并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性质,而衡水湖湖滨带作为水陆交界处,有保持物种多样性、调节物流和能流、净化水体及减少污染等功能,湖滨带是一道生态保护屏障,是健康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能很好地反映湖体本身的污染程度,很有必要检测衡水湖湖滨带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进行污染分析与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泥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方红卫,黄磊,李晓翠,何国建,刘晓波.“受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及处理”技术规范体系建设[J].中国水利.2019
[2].王悦,孙金旭,卢艳敏.衡水湖湖滨带底泥重金属检测及污染分析与评价[J].山东化工.2019
[3].马锐.初探城市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4].张荣贵.自贡市城市河道底泥氮、磷、有机质分布与污染评价[J].环保科技.2019
[5].刘传,黑亮,蔡名旋,陈传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动态[J].人民珠江.2019
[6].杨海君,许云海,刘亚宾,伍鹏,舒倩.清水塘工业区池塘底泥典型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J].地球与环境.2019
[7].任焕莲.漳泽水库底泥氮磷污染与表层水营养化关系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8].赵立君,刘云根,王妍,赵蓉,李波.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9
[9].罗刚,漆磊廷,段腾腾,耿震.基于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的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处置路线[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10].王向辉,李莹莹,王燕莹,王秀婉,王香梅.海口市龙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