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时延论文-王常玲,赵元

业务时延论文-王常玲,赵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业务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承载网,端到端时延,低时延,DTU

业务时延论文文献综述

王常玲,赵元[1](2019)在《基于5G承载网的电力差动保护业务时延抖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5G网络不仅要面临电力行业低时延、高可靠的差动保护类业务需求,还要面对万物互联下更多应用场景的更多差异化需求,除了大带宽技术,同时要考虑业务端到端、流量物理隔离、低时延、网络保护等电信级技术要求,网络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至关重要。在电力行业中,差动保护机制对于网络传输的时延和抖动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随机产生的抖动直接影响到差动保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基于5G组网的电网业务外场试验环境,验证差动保护(本文来源于《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32期)

魏向欣,何涛,李一航,高强[2](2019)在《5G网络切片承载电力系统业务的时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力系统业务的特殊性,对其传输网络有低时延和高安全性的要求。5G网络切片以其多样化服务和隔离性为电力通信场景提供可能。文章分析了主要电力系统业务的指标要求,对电力切片的网络规模和结构进行了仿真研究,对电力系统业务的时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很好地降低电力系统业务的传输时延,对电力系统通信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并不能达到所有业务的时延要求。最后,对业务端到端时延的概率密度进行分析,得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李彬,曹望璋,马永红,朱朝阳,陈宋宋[3](2019)在《计及倒换时延的需求响应业务P圈保护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响应业务传输带宽需求,该文设计了一种考虑节点与链路业务承载能力的动态负载均衡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有效实现网络局部业务疏导,将业务导向负载能力大的且保护水平高的链路上。同时,利用重要度将需求响应业务与非需求响应业务进行区分。在该基础上利用启发式算法自适应学习,有选择地针对需求响应业务提供不同的保护方式。以传统P圈配置和复用的方式为低重要度的业务配置保护路径,而高重要度的业务分别复用已配置P圈中单链路故障下的倒换时延最小保护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阻塞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基于动态负载均衡的最小倒换时延P圈保护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冗余度的同时,实现重要等级高的业务倒换时延最小化目标局部最优求解。(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信晓峰[4](2019)在《面向即时消息业务的低时延传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即时消息业务(以下简称IM业务)是互联网(特别是无线互联网)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业务之一。IM业务包含在线信息更新、实时消息传递两种服务。低时延传输是IM业务最重要的性能要求,是IM业务良好运行的前提。然而,在线信息更新服务中,现有的小数据包周期性发送的传输模式会打断运行IM业务的设备(特别是移动设备)的休眠,造成高能耗;采用多跳传输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发送功率,减小能耗,却又会带来数据传输时延增大等新问题。在实时消息传递服务中,IM业务用户同时使用一个或多个子业务(如视频会话、语音会话、文本会话等),低时延传输意味着使用户的时延感知低。然而,每个子业务的时延性能、用户对子业务种类的使用偏好当前的网络情况都会对用户的时延感知造成影响。本学位论文针对无线网络中的IM业务,研究在线信息更新服务、实时消息传递服务的低时延传输技术。针对在线信息更新服务,研究在能量捕获供电的无线多跳网络中,移动设备(以下简称MD)在能量受限且存储的能量动态变化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延最小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为减轻能量限制,设计了降低中继节点能耗的新的聚合转发数据传输方式,中继节点在其不传输时接收其它节点传给它的数据包,在其传输时将所有数据包打包一齐发出。为寻找使时延最短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案,建立了以能耗为限制,最小数据包平均端到端时延为目标的优化问题。为解决优化问题求解过程中的非因果难题,将无限时长的最优中继选择问题转化为有限状态数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为兼顾求解复杂度低和决策最优,提出了离线生成“系统状态—时延最小的中继选择决策”查找表和在线使用查找表快速生成时延最小的中继选择决策的完整方法。这样就以离线的方式完成大计算量的查找表生成工作,获得每个状态的最优中继选择决策;在线生成中继选择决策只需进行查表操作,复杂度低,速度快,满足实时性要求。针对实时消息传递服务,研究在一个IM业务用户同时使用多个子业务的情况下的用户时延感知评价模型,并依据此模型设计低时延的数据调度算法。为度量子业务对用户时延感知的影响大小,定义了子业务的关注度。并依据用户每一时刻只能关注一个实时子业务的特点,判定关注度最高的子业务为用户当前关注的子业务,称为用户的代表业务。为比较不同类型的子业务的时延性能,定义了子业务的归一化评分。为度量用户时延感知,定义用户代表业务的归一化评分为代表业务质量。为跟踪用户关注的子业务,设计了子业务关注度更新过程,依据网络参数变化,实时跟踪用户行为。利用上述用户时延感知评价模型,设计了最小代表业务质量优先的调度算法,该算法分为两步,首先选择用户时延感知最差的用户,然后对该用户的所有子业务依据它们的关注度大小选择一个子业务进行数据传输。此算法可以有效的分配资源给对用户时延感知影响大的子业务,降低网络中所有IM业务用户的最大时延,实现低时延传输的同时还兼顾了 IM业务用户之间时延感知的公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徐海波,殷方亭[5](2019)在《数据业务端到端感知时延优化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业务成为使用最为频繁、最受用户关注的业务,但随之而来的大数据流量和种类繁多的应用模式,使数据业务成为用户感知的重灾区。其中最重要的是数据业务端到端时延,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数据业务感知,从多维度针对感知时长的优化工作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引言:人体肌肉响应时间在0.5s-1s,这意味着人在点击一个(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雷汉樟[6](2019)在《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业务数据传输时延及优化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智能电网中智能变电站是其关键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而言,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有着明显不同的物理表现形式,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了电磁式互感器,提升了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间。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系统和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关键技术,对智能变电站业务数据传输实时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1期)

李钟瑞,戴明珠[7](2019)在《移动用户业务感知时延类KQI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互联网业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通信设备的KPI无法反映用户真实业务感知的问题日益凸显,运营商逐渐从传统KPI向感知时延类KQI转变,以期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为实现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感知评估,分析用户业务感知时延类KQI流程,对包括DRX相关参数、智能预调度参数等7个方面的参数配置进行优化,完成对主流网站时延类KQI指标的测试,结果证明该优化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移动用户业务感知时延类KQI。(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9年02期)

李常国,贺庆,贾永超[8](2018)在《移动终端HTTP业务时延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HTTP业务流程的分析,采用网络分段的优化思想对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将时延长的问题精确定界到无线侧、传输侧、核心网侧、内容源侧这四段。优化过程中多部门联动,根据分段定界的问题点定位到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面优化页面浏览显示时长问题,并通过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山东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高月红,李岚,张欣,杨鸿文[9](2018)在《URLLC业务概率时延约束及资源预留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业务与增强移动带宽(eMBB)业务共存时,资源预留分配策略对URLLC业务的时延保障程度以及对eMBB业务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基于随机网络演算分析理论,推导了满足URLLC业务概率时延约束要求的前提下所需的资源预留比例,即满足URLLC业务时延要求的最小门限值.此外,分析了eMBB业务的时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总资源固定的情况下,为URLLC业务预留一定比例的资源后,eMBB业务的时延分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时延分布的恶化程度与资源预留比例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任智源,肖尧,郭凯,程文驰,张海林[10](2018)在《适应低时延业务需求的分布式可穿戴单兵作战信息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云计算应用在单兵作战系统场景下业务处理时延高、服务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穿戴计算的分布式单兵作战信息系统。利用士兵身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构建本地计算层,在作战地点就近处理计算数据,提供给士兵本地的信息处理与融合能力,并采用广义扩散负载均衡算法平衡各设备负载,降低业务处理时延;同时利用分布式计算的容错能力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分布式本地网络架构能有效地降低作战任务的处理时延,同时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业务时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电力系统业务的特殊性,对其传输网络有低时延和高安全性的要求。5G网络切片以其多样化服务和隔离性为电力通信场景提供可能。文章分析了主要电力系统业务的指标要求,对电力切片的网络规模和结构进行了仿真研究,对电力系统业务的时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很好地降低电力系统业务的传输时延,对电力系统通信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并不能达到所有业务的时延要求。最后,对业务端到端时延的概率密度进行分析,得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业务时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常玲,赵元.基于5G承载网的电力差动保护业务时延抖动分析[J].通信世界.2019

[2].魏向欣,何涛,李一航,高强.5G网络切片承载电力系统业务的时延特性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9

[3].李彬,曹望璋,马永红,朱朝阳,陈宋宋.计及倒换时延的需求响应业务P圈保护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信晓峰.面向即时消息业务的低时延传输技术[D].浙江大学.2019

[5].徐海波,殷方亭.数据业务端到端感知时延优化提升研究[J].电子世界.2019

[6].雷汉樟.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业务数据传输时延及优化对策[J].低碳世界.2019

[7].李钟瑞,戴明珠.移动用户业务感知时延类KQI优化[J].软件导刊.2019

[8].李常国,贺庆,贾永超.移动终端HTTP业务时延优化的研究[J].山东通信技术.2018

[9].高月红,李岚,张欣,杨鸿文.URLLC业务概率时延约束及资源预留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8

[10].任智源,肖尧,郭凯,程文驰,张海林.适应低时延业务需求的分布式可穿戴单兵作战信息系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业务时延论文-王常玲,赵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