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吸收作用论文-盛月慧

植物吸收作用论文-盛月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吸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环芳烃,菲降解菌,细菌成膜作用,gfp标记

植物吸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盛月慧[1](2015)在《菲降解细菌在植物根表的成膜作用及其对植物吸收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土壤有机污染状况严峻。多环芳烃(PAHs)是土壤中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其疏水性强、难降解、易在土壤中积累。土壤中PAHs可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严重危害动物与人群健康。随着社会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如何规避污染区农产品PAHs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植物根表存在的细菌生物膜具有促进作物增产、提高植物抗逆性等功能;然而,能否利用植物根表细菌生物膜来调控植物吸收PAHs,进而防治土壤PAHs污染、降低农作物PAHs污染风险?国内外对此至今仍少有了解。本论文从采自PAHs污染场地的健康植物根表分离筛选了 2株可高效降解菲的功能菌株RS1和RS2,研究了环境条件对菌株降解菲的影响,分析了菌株降解PAHs的广谱性及对抗生素的抗性;探讨了野生功能菌株的成膜能力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菌株的降解性能和成膜能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了gfp标记的功能菌株RS2(即45-RS2)根表定殖成膜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菌株45-RS2在根表的定殖成膜作用对紫花苜蓿吸收菲的影响及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采自PAHs污染场地的健康植株(小飞蓬、车前草、蛤蟆草)根表分离筛选得到2株可高效降解菲的功能细菌RS1和RS2。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RS1和RS2均为Sphingobiumsp.细菌。功能菌株RS1和RS2能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能够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高效降解菲。以5%接菌量(OD600nm=0.3)接种功能菌株RS1和RS2至PMM(100 mg· L-1)培养基,在30℃、150 r·min-1恒温摇床培养72 h,对菲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8.9%和98.3%,菌株的菌体数量最大值分别达到9.53和10.05 log cfu·mL-1。环境条件对菌株降解菲效率的影响表明:菌株RS1降解菲的最适温度为30℃,适宜pH值范围为5.0~7.0;菌株RS2的最适温度为37℃,适宜pH值范围为5.0~7.0。在供试条件下,底物菲浓度(50~250 mg·L-1)越高,菌株RS1和RS2对菲的降解率越低;接种量(1~15%)越大,菌株RS1和RS2对菲的降解率越高。功能菌株RS1和RS2能以苊、蒽、芘和苯并[a]芘等其他单一 PAH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相同培养时间,菌株RS1对单一 PAH蒽、芘和苯并[a]芘的降解率均低于RS2,对苊的降解率比RS2高。菌株RS1和RS2对8种抗生素的抗性差异不大,均可在含有氨苄青霉素(200 mg·L-1)、卡那霉素(25 mg·L-1)、链霉素(200 mg'L-1)和低浓度氯霉素(10mg·L1)的培养基中生长;此外,菌株RS1和RS2对红霉素的抗性有微小差异,菌株RS2(100mg·L-1)对红霉素的抗性比RS1(75mg·L-1)强。(2)明确了功能菌株RS1和RS2的成膜能力,并对菌株RS2进行了gfp基因标记。以pBBRGFP-45为供体质粒,pRK2013为辅助质粒,菌株RS1和菌株RS2分别为受体质粒,通过叁亲接合方式,成功将gfp基因导入目标菌株体内,并命名为45-RS1和45-RS2。通过在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菌株RS1和RS2均能在微型离心管中形成生物膜。菲降解能力和细菌成膜能力的验证结果表明,gfp基因没有明显干扰菌株45-RS2对菲的降解能力和成膜能力。分别以5%接菌量(OD600 nm=1.0)接种功能菌株 RS2 和 45-RS2 至 PMM(100mg·L-1)培养基,在 30℃、150r·min-1 恒温摇床培养72 h,对菲的降解率均达到99.2%,菌株的菌体数量分别达到最大值8.67和9.62 log cfu·mL-1。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证实菌株45-RS2能有效地定殖到紫花苜蓿根表形成细菌生物膜。(3)功能菌株45-RS2在紫花苜蓿根表的定殖和成膜作用可显着降低植物体内的菲浓度以及菲在植物体内的积累(P<0.05)。通过灌根或浸种处理,菌株45-RS2均能良好地定殖在紫花苜蓿的根表,并形成细菌生物膜;同时,部分菌株可进入植物根部,并随蒸腾流迁移到茎叶部。功能菌株45-RS2在植物根表的定殖能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且有效降低了紫花苜蓿根部的菲含量,说明功能菌株45-RS2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和成膜作用能促进紫花苜蓿根部菲的代谢同时降低了菲在宿主植物体内的积累。(4)功能菌株45-RS2在紫花苜蓿根表的定殖可以影响植物体内PAHs代谢相关酶系活性。在不接菌对照组中,菲胁迫使紫花苜蓿根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无显着性差异,茎叶部POD和PPO活性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CAT活性变化不显着。在无菲污染处理中,接种功能菌株使紫花苜蓿根部和茎叶部POD和PPO活性增强,CAT活性减弱。在菲和功能菌株共同作用下,紫花苜蓿根部POD和CAT活性减弱,茎叶部PPO活性增强,而CAT活性变化不显着。在菲胁迫下,浸种方式接种功能菌株使紫花苜蓿体内的POD活性增强,而灌根方式对紫花苜蓿体内POD活性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朱生翠[2](2014)在《根际真菌对植物吸收重金属镉的强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已成为生物修复研究热点,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应用从污染区分离筛选的土着微生物和高富集植物能有效提高本地区修复效率。因此,研究土着抗重金属微生物对本土高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强化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筛选了五株抗性较高的根际微生物;研究了污染区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获得一种本土高富集重金属植物;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着抗重金属根际真菌对本土高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和镉对贵州油菜的临界毒害浓度;初步探讨了油菜对镉的耐性和富集分子机理。根据清水塘工业区20种植物根际土中镉含量的检测结果,该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镉污染,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3-278.49mg/Kg,平均值53.35mg/Kg。采集的20种土着植物中油菜对镉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最高,可作为生态修复土壤镉污染的先锋植物。从优势植物根际土中筛选到5株高抗镉、铅根际微生物,其中细菌X19、X22和真菌Z1的能分泌铁载体,根据铬天青(CAS)变色程度初步断定其分泌铁载体的能力依次为Z1>X19>X22。另外两株抗根际真菌Z4和Z8初步断定能促进土着高富集植物油菜的生长,并能强化油菜对镉的吸收作用,分别通过扫描电镜、ITS序列比对和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两株真菌Z4和Z8进行了鉴定。菌株Z4和Z8分别被鉴定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和总状毛霉(Mucorrcacemosus)。总状毛霉Z8对重金属的抗性较高且生长周期短,对这株菌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在pH为8左右、以葡萄糖和硝酸钾为碳源和氮源、渗透压等于9g的NaCl在100mL的水中产生的渗透压的条件下真菌生长最好。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卷枝毛霉Z4和总状毛霉Z8单独接种、混合接种处理(Z4/Z8),对贵州油菜和金黄油菜的生长和镉污染修复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均有效增加了贵州油菜和金黄油菜的鲜重。Z4/Z8处理对植物鲜重的促进效果最显着。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植物体内对重金属的富集有增加趋势,菌的接种降低了植物对镉的转运系数,Z4/Z8处理时降低效果最明显,总体上贵州油菜富集镉效果优于金黄油菜。以油菜总DNA为模板,扩增出了油菜金属硫蛋白(MT)基因,并鉴定为MP1类型。可以初步推测油菜MT基因在解除植物的镉及其他污染物毒性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盆栽实验,确立了贵州油菜-总状毛霉Z8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是可行的。Cd对贵州油菜的临界毒害浓度为148.41mg/Kg。接菌处理使贵州油菜Cd临界毒害浓度提高到175.35mg/Kg。(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4-05-28)

张慧,王超,王沛芳,薛艳[3](2011)在《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模拟Cd、Zn重金属污染和P富营养化污染环境,研究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结果]对于黑藻施加P浓度为1 mg/L范围内,P与低浓度Cd、Zn之间为协同关系,施加P促进植物体对Cd、Zn的吸收积累。对于伊乐藻在P浓度为5~50 mg/L时,P与高浓度Cd、Zn之间为拮抗关系,随着P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Cd、Zn含量呈下降趋势。黑藻与伊乐藻对P的吸收积累有一个平衡态,约为20~23mg/g。[结论]湖泊环境中当重金属及富营养化污染同时存在时,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是污染的主要因素,而富营养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这种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张慧,王超,王沛芳,薛艳[4](2010)在《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模拟Cd、Zn重金属污染和P富营养化污染环境,研究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结果]对于黑藻施加P浓度为1mg/L范围内,P与低浓度Cd、Zn之间为协同关系,施加P促进植物体对Cd、Zn的吸收积累。对于伊乐藻在P浓度为5~50mg/L时,P与高浓度Cd、Zn之间为拮抗关系,随着P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Cd、Zn含量呈下降趋势。黑藻与伊乐藻对P的吸收积累有一个平衡态,约为20~23mg/g。[结论]湖泊环境中当重金属及富营养化污染同时存在时,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是污染的主要因素,而富营养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这种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0年Z1期)

杨艳,凌婉婷,高彦征,任丽丽,张翼[5](2010)在《几种多环芳烃的植物吸收作用及其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为供试植物,研究了芘、菲、苊和萘的植物吸收作用及其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能明显吸收富集多环芳烃(PAHs);随培养液中PAHs浓度的升高,其在黑麦草根和茎叶中的含量增大,且根的PAHs含量、富集系数要远大于茎叶.芘、菲、苊、萘污染胁迫下,黑麦草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有机碳、草酸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高于无污染对照.供试污染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液中菲、苊、萘浓度提高,可溶性有机碳、草酸及可溶性总糖的分泌量增大;但在芘胁迫下,与污染对照相比,分泌量的增加幅度随着芘浓度的升高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较低污染强度下,供试PAHs对根系分泌物的促分泌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芘、菲、苊和萘.4种PAHs对可溶性糖类的促分泌作用最强,其分泌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可溶性有机碳和草酸.(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闫双堆,卜玉山,刘利军,李红梅,李兵霞[6](2007)在《不同腐殖酸物质对土壤中汞的固定作用及植物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腐殖酸物质对土壤有机结合态汞、全汞含量及土壤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试腐殖酸物质可以显着增加土壤中有机结合态汞和残留在土壤中汞的含量,降低土壤中汞的挥发量,从而有效降低土壤汞的生物有效性.与加入HgCl2但不施加腐殖酸物质的对照CK2相比,添加腐殖酸钠、提纯后的煤基腐殖酸、土壤腐殖酸、氨化风化煤、风化煤、褐煤、泥炭的处理中油菜对土壤中汞的吸收量分别降低了73.62%、71.11%、63.39%、40.05%、33.61%、22.26%、5.66%.(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万大娟,陈娴,贾晓珊[7](2006)在《植物吸收和降解水体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黑麦草吸收和降解水中以1,2,4TCB和pp′DDT为代表的PCOPs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能不同程度吸收和降解1,2,4TCB和pp′DDT,降低水中PCOPs含量。与吸收和降解土壤中PCOPs的能力相比,黑麦草修复受PCOPs污染水体的能力相对较弱。(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马琼,黄建国[8](2003)在《菌根及其在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营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论述了菌根的不同类型及菌根与寄主植物氮、磷元素营养吸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N.,S.,Bolan,吴铁航[9](1993)在《评述菌根真菌在植物吸收磷素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认为菌根促进植物生长的效益与增加难移动养分特别是磷(P)的吸收有关。本文对菌根促进磷吸收的机制及菌根与非菌根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磷源进行了讨论。一般认为菌根促进磷的吸收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扩大吸收的土壤范围;磷较快地被输送到菌根的菌丝中,及土壤中磷的溶解。菌根植物扩大土壤体积的吸收范围是通过缩短磷离子扩散到植物根的距离并增加吸收的表面积来完成。磷较快被输送到菌根的菌丝是通过增加对磷的亲和力、减少吸磷的浓度亏缺界限来完成。土壤中磷的溶解是通过释放有机酸和磷酸酶来完成。菌根化植物能促进难溶性磷源的吸收,如磷酸铁和磷酸铝及磷矿石的吸收。然而,用同位素~(33)P标记土壤P的研究表明,菌根和非菌根植物利用的是土壤中同一标记的磷源。(本文来源于《土壤学进展》期刊1993年02期)

尹怀宁,熊韶峻,洪欣[10](1990)在《大连市区主要绿化植物吸收SO_2净化大气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测试几种植物叶片含硫量基础上,通过与大气SO_2浓度相关性分析,得到几种植物吸收SO_2量与大气SO_2浓度呈相关关系的事实。进而从植物对净化的吸附、积累等基本过程,并结合绿地调查,对大连市区绿地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作以探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0年03期)

植物吸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已成为生物修复研究热点,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应用从污染区分离筛选的土着微生物和高富集植物能有效提高本地区修复效率。因此,研究土着抗重金属微生物对本土高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强化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筛选了五株抗性较高的根际微生物;研究了污染区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获得一种本土高富集重金属植物;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着抗重金属根际真菌对本土高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和镉对贵州油菜的临界毒害浓度;初步探讨了油菜对镉的耐性和富集分子机理。根据清水塘工业区20种植物根际土中镉含量的检测结果,该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镉污染,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3-278.49mg/Kg,平均值53.35mg/Kg。采集的20种土着植物中油菜对镉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最高,可作为生态修复土壤镉污染的先锋植物。从优势植物根际土中筛选到5株高抗镉、铅根际微生物,其中细菌X19、X22和真菌Z1的能分泌铁载体,根据铬天青(CAS)变色程度初步断定其分泌铁载体的能力依次为Z1>X19>X22。另外两株抗根际真菌Z4和Z8初步断定能促进土着高富集植物油菜的生长,并能强化油菜对镉的吸收作用,分别通过扫描电镜、ITS序列比对和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两株真菌Z4和Z8进行了鉴定。菌株Z4和Z8分别被鉴定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和总状毛霉(Mucorrcacemosus)。总状毛霉Z8对重金属的抗性较高且生长周期短,对这株菌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在pH为8左右、以葡萄糖和硝酸钾为碳源和氮源、渗透压等于9g的NaCl在100mL的水中产生的渗透压的条件下真菌生长最好。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卷枝毛霉Z4和总状毛霉Z8单独接种、混合接种处理(Z4/Z8),对贵州油菜和金黄油菜的生长和镉污染修复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均有效增加了贵州油菜和金黄油菜的鲜重。Z4/Z8处理对植物鲜重的促进效果最显着。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植物体内对重金属的富集有增加趋势,菌的接种降低了植物对镉的转运系数,Z4/Z8处理时降低效果最明显,总体上贵州油菜富集镉效果优于金黄油菜。以油菜总DNA为模板,扩增出了油菜金属硫蛋白(MT)基因,并鉴定为MP1类型。可以初步推测油菜MT基因在解除植物的镉及其他污染物毒性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盆栽实验,确立了贵州油菜-总状毛霉Z8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是可行的。Cd对贵州油菜的临界毒害浓度为148.41mg/Kg。接菌处理使贵州油菜Cd临界毒害浓度提高到175.35mg/K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吸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盛月慧.菲降解细菌在植物根表的成膜作用及其对植物吸收菲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

[2].朱生翠.根际真菌对植物吸收重金属镉的强化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3].张慧,王超,王沛芳,薛艳.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

[4].张慧,王超,王沛芳,薛艳.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0

[5].杨艳,凌婉婷,高彦征,任丽丽,张翼.几种多环芳烃的植物吸收作用及其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

[6].闫双堆,卜玉山,刘利军,李红梅,李兵霞.不同腐殖酸物质对土壤中汞的固定作用及植物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7

[7].万大娟,陈娴,贾晓珊.植物吸收和降解水体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J].环境工程.2006

[8].马琼,黄建国.菌根及其在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营养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科学.2003

[9].N.,S.,Bolan,吴铁航.评述菌根真菌在植物吸收磷素中的作用[J].土壤学进展.1993

[10].尹怀宁,熊韶峻,洪欣.大连市区主要绿化植物吸收SO_2净化大气作用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标签:;  ;  ;  ;  

植物吸收作用论文-盛月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