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荷转移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宇宙射线,高能粒子,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
电荷转移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文林,李豫东,冯婕,郭旗,何承发[1](2017)在《基于高能粒子入射产生亮线的CCD电荷转移效率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电荷转移效率的测试原理,基于宇宙射线高能粒子入射对CCD图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高能粒子入射产生亮线的CCD电荷转移效率计算方法,对高能粒子入射产生的12条瞬时亮线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一致性较好的CCD电荷转移效率。该方法可实时评价电荷耦合器件的在轨性能,对预测CCD成像性能退化情况和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7年04期)
冯婕,文林,李豫东,郭旗[2](2017)在《基于热像素的CCD电荷转移效率在轨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热像素的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在轨测试方法,通过对在轨暗场测试采集到的任一幅图进行计算,统计热像素个数,计算出基于单个热像素的CCD单次电荷转移效率,最后计算求出N个电荷转移效率的均值。研究结果表明:CCD未经辐照时的电荷转移效率为0.999 999,在轨受空间辐射后,电荷转移效率降低到0.999 958。(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7年04期)
石将建,吴会觉,罗艳红,李冬梅,孟庆波[3](2017)在《基于瞬态动力学的太阳能电池界面电荷转移量子效率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决定太阳能电池宏观光电转化效率的是其内部的微观电荷过程。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的内量子效率由光吸收层(p)/电荷传输层(n+)界面的电荷抽取效率与电荷传输层/电极界面的电荷收集效率决定,即IQE=ηE×ηC。故在实验上如何实现这两个关键界面的电荷转移量子效率测量对于研究电池的量子效率损失机制并针对性的提高其性能至关重要。对于太阳能电池,其实际工作在一定偏压和光照条件下。获得该状态下的微观量子效率则更为关键。然而传统的基于光学的动力学测量方法(比如瞬态荧光和瞬态吸收等)难以实现该目的。最近,我们发展了可调控的瞬态光电测量方法,实现了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电荷输运和复合动力学的测量。基于该系统和半导体电荷输运的一般机理,我们进一步理论计算得到了图1所示器件的电荷输运动力学过程,获得了瞬态光电流的理论结果~1。该理论结果表明,瞬态光电流的峰值与界面抽取效率ηE直接相关。对光电流进行积分,则可以获得界面电荷收集效率ηC。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利用瞬态光电压和光电流实现了对多晶硅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界面电荷转移量子效率,并获得了空穴传输层在电子电荷动力学方面关键作用的直接实验证据。(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5-27)
丁坤[4](2014)在《CMOS图像传感器光生电荷转移效率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CMOS工艺技术与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CMOS图像传感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克服了在灵敏度,填充因子,暗电流以及噪声等方面的不足。CMOS图像传感器是最为典型的固态图像传感器,其凭着低成本、低功耗、易于集成、制造工艺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势,在很多领域已逐步取代CCD图像传感器,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数码影像、监控系统、医疗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在各个市场领域,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正在不断地改进与演变,其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PPD型4T有源像素是目前最主流的CMOS图像传感器像素结构。它在传统光电二极管基础上引入了P型钳位层,提高了像素单元对蓝光的吸收效率,减小了像素表面的暗电流。同时采用了相关双采样技术,消除了复位噪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像性能。对于大尺寸的PPD型4T有源像素结构,由于PPD内部电势平坦,传输管沟道可能会存在电势垒和电势阱等问题,降低了光生电荷的转移效率,从而会导致图像拖尾。因此,对PPD型4T有源像素研究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Sentaurus TCAD仿真软件,对4T有源像素的PPD结构,传输管沟道电势分布进行了改进优化。首先,结合像素工艺制造流程,对PPD型4T有源像素结构进行工艺模拟和器件模拟。然后在工艺形成的PPD型4T有源像素结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四层离子注入形成PPD结构的优化方案,从而在PPD内部形成梯度电势分布,促进光生电荷的转移。在传输管沟道电势分布优化方面,分别采用了非均匀沟道掺杂,斜面栅氧化层和P~+N~+型掺杂栅极叁种优化方案,验证了叁种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12-01)
侯睿,赵尚弘,幺周石,胥杰,吴继礼[5](2012)在《空间辐射对CCD器件电荷转移效率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荷耦合器件(CCD)是卫星光通信系统中光信标子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光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叁种典型的缺陷能级下确定了影响电荷转移效率(CTE)性能的俘获时间常数和发射时间常数,得到了电荷转移失效CTI随温度、缺陷能级、读出频率、粒子辐照注量以及信号电荷密度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开展卫星光通信系统的空间辐射特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2年01期)
王祖军,唐本奇,肖志刚,刘敏波,黄绍艳[6](2010)在《质子辐照电荷耦合器件诱导电荷转移效率退化的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电荷耦合器件(CCD)质子辐照损伤的实验研究.分析了质子辐照CCD后电荷转移效率的退化规律,阐述了质子辐照诱导电荷转移效率退化的损伤机理,比较了不同能量质子对电荷转移效率的损伤程度.通过开展辐射粒子输运理论计算,分析了不同能量质子对电荷转移效率损伤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肖志刚,唐本奇,李君利,张勇,刘敏波[7](2007)在《中子辐照导致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退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RIGA型脉冲反应堆提供的快中子,对线阵电荷耦合器件进行中子辐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012-1013cm-2中子注量范围内,该器件的电荷转移效率(CTE)随辐照中子注量的增加而线性下降;电荷转移效率的下降与电荷包在沟道中的转移时间及转移电荷包的电量有关。(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李彬华,叶彬浔[8](2005)在《CCD相机读出噪声、电荷转移效率的测试和归算的改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地介绍了CCD相机的读出噪声、电荷转移效率(CTE)的常用测试和归算方法,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噪声和CTE的测试和归算方法。也就是,读出噪声的测量以过扫描区的方差为基础来进行。而在CTE的归算时,先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确定一条适当的初始转移直线(X射线的单像元事件线)和相应的区间,在此区间中进行的第一次线性拟合得到一条较准确的转移直线,以后根据前一次的结果自动选取区间并进行线性拟合。以此方式就可以归算出较为精确的CTE数据。(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期刊2005年03期)
王祖军,唐本奇,张勇,肖志刚,黄绍艳[9](2004)在《中子辐照诱导CCD电荷转移效率降低的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半导体器件二维数值模拟软件MEDICl,分别对能量为1 MeV和14 MeV的中子,在注量范围为3×1013~5×1014 cm-2辐照下,对CCD器件电荷转移效率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MEDICI软件模拟CCD电荷转移效率变化的器件物理模型、中子辐照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机理分析,得出中子辐照诱导CCD器件电荷转移效率降低的初步规律。(本文来源于《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6-30)
郭立忠,苏玉峰[10](1985)在《580×392位面阵CCD电荷转移原理及其转移效率测试——用于固体摄象的电荷耦合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580×392位面阵CCD摄象器件具有动态范围大、转移效率高、灵敏度高、暗电流小、成象清晰等特点。且与光导管和其它摄象管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等优点。本文首先报导该器件结构原理以及电荷转移原理,然后报导电荷转移效率测试原理及其测试方法。最后简要介绍器件特征和典型特性值。(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1985年03期)
电荷转移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热像素的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在轨测试方法,通过对在轨暗场测试采集到的任一幅图进行计算,统计热像素个数,计算出基于单个热像素的CCD单次电荷转移效率,最后计算求出N个电荷转移效率的均值。研究结果表明:CCD未经辐照时的电荷转移效率为0.999 999,在轨受空间辐射后,电荷转移效率降低到0.999 95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荷转移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文林,李豫东,冯婕,郭旗,何承发.基于高能粒子入射产生亮线的CCD电荷转移效率计算方法[J].现代应用物理.2017
[2].冯婕,文林,李豫东,郭旗.基于热像素的CCD电荷转移效率在轨测试方法[J].现代应用物理.2017
[3].石将建,吴会觉,罗艳红,李冬梅,孟庆波.基于瞬态动力学的太阳能电池界面电荷转移量子效率测量[C].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4].丁坤.CMOS图像传感器光生电荷转移效率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5].侯睿,赵尚弘,幺周石,胥杰,吴继礼.空间辐射对CCD器件电荷转移效率的影响分析[J].半导体光电.2012
[6].王祖军,唐本奇,肖志刚,刘敏波,黄绍艳.质子辐照电荷耦合器件诱导电荷转移效率退化的实验分析[J].物理学报.2010
[7].肖志刚,唐本奇,李君利,张勇,刘敏波.中子辐照导致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退化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7
[8].李彬华,叶彬浔.CCD相机读出噪声、电荷转移效率的测试和归算的改进方法[J].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2005
[9].王祖军,唐本奇,张勇,肖志刚,黄绍艳.中子辐照诱导CCD电荷转移效率降低的数值模拟与分析[C].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4
[10].郭立忠,苏玉峰.580×392位面阵CCD电荷转移原理及其转移效率测试——用于固体摄象的电荷耦合器件[J].半导体光电.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