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树脂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来酸卡比沙明,药物树脂复合物,离子交换树脂,Box-Behnken优化
药物树脂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莉,李鹏,钱蓉,孙天宇,方放治[1](2018)在《马来酸卡比沙明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优化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马来酸卡比沙明药物树脂复合物,筛选最佳制备条件,并考察其理化性质、药物释放及掩味效果。方法动态法制备复合物,响应面法优化筛选药液流速、质量浓度及洗脱时间对药物利用率(DA)和树脂载药量(DL)的影响。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形成机理,并考察其释放及掩味效果。结果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后选择药液质量浓度为7.97mg·mL-1,药液流速为1.35mL·min-1,洗脱时间为114.38min,得到实际药物利用率为85.75%,树脂载药量为1.035g·g-1。经DSC与FTIR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复合物为无定型态。模拟胃肠道释放实验证明其仅在消化道离子丰富的环境中释放,且苦味实验证明其掩味效果明显。结论动态法制备药物树脂复合物能够满足实际生产中高药物利用率和高载药量的要求,同时优化的药物树脂复合物掩味效果明显,能提高药物顺应性。(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刘华[2](2016)在《醋甲唑胺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醋甲唑胺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醋甲唑胺为模型药物,以IPR-69阳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采用静态法制备药物树脂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特征比较,对药物树脂的结合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静态法制备的最佳制备工艺是药物树脂比例为1∶1,震摇温度为35℃,震摇时间为2 h,在该条件下包封率和载药量都能得到很好控制。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对二者的结合机制表征结果表明醋甲唑胺与树脂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通过离子键形成新的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6年01期)
王家龙,张秋燕,金良,刘喜明,牟稷征[3](2015)在《黄连总生物碱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缓释与矫味为目的,制备黄连总生物碱载药树脂药物复合物,分析黄连总生物碱的载药树脂的含量及溶出度。方法建立RP-HPLC方法,测定不同批次黄连总生物碱载药树脂的质量,同时评价黄连总生物碱载药树脂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情况。结果所制备的不同批次的黄连总生物碱载药树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65.68%~68.91%,RSD为2.22%。黄连总生物碱载药树脂经1h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累计释放度分别为8.6%、80.2%、77.3%。结论所制备的黄连总生物碱载药树脂中总生物碱含量稳定。黄连总生物碱载药树脂在水中释放量小,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释放度均大于75%,可起到一定缓释与矫味剂的双重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11期)
刘宏飞,师双双,赵欣,申升,何浩[4](2012)在《阿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体外释药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阿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以静态交换法制备了阿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阿昔洛韦药物树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释药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阿昔洛韦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随着溶出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且释药速率与反离子种类有关。结论:阿昔洛韦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与溶出介质的离子强度、反离子种类和温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2年18期)
刘微,徐赫鸣,乔俊亭,杨星钢,潘卫叁[5](2012)在《难溶性药物布洛芬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布洛芬药物树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方法:将布洛芬制备成可溶性的钠盐,采用不同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以静态法制备布洛芬树脂复合物,并对布洛芬树脂复合物释放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随着树脂交联度的减小,树脂对布洛芬的载药速率变快,载药量增加。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布洛芬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随着释放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以及树脂交联度和粒径的减小而加快;且布洛芬药物树脂的释放为pH依赖型。结论: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备的布洛芬树脂复合物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曾环想,王孟,黄凯,陆振举,程刚[6](2010)在《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表征及其药物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并考察其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批式离子交换法制备可待因树脂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考察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形态外观;通过红外光谱、X-ray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讨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通过释放度试验考察离子种类、离子强度及不同pH值对可待因树脂复合物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都与起始的离子交换树脂非常相似。红外光谱、X-ray衍射及DSC分析结果证实,药物树脂复合物所载药物是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而且和离子交换树脂一样呈现无定型状态。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释放度随着释放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其释药动力学过程可用Viswanathan方程进行表征。结论可待因树脂复合物是通过化学键形成的,其药物释放行为受释放介质中离子种类、离子强度及不同pH值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楠,邓岚,邓盛齐,徐公望[7](2009)在《替利定药物树脂复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替利定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了替利定药物树脂复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研磨法和搅拌法作为药物树脂复合物解离方法的效果。结果:选择具有相对较高回收率的搅拌法作为测定替利定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前处理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试验结果显示,浓度在0.005~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7);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0.3%,100.0%,99.6%;RSD分别为0.16%,0.49%,0.38%。结论:本文以搅拌法进行前处理建立的替利定药物树脂复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09年08期)
周伟,谢欢,刘姹,杨大坚,陈新滋[8](2009)在《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考察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在不同释放介质、不同离子浓度及不同温度下的释药动力学。结果确定更昔洛韦药物树脂体外释药控制在37℃下,以0.1 mol.L-1HCl为释放介质进行释放度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Viswannathan方程。结论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的释药行为与释放介质中的离子种类及温度有关,离子强度对释药行为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09年08期)
曾环想[9](2008)在《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的药物传递系统与药物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因其灵活多样的独特性质而日益受到关注。离子交换树脂能与药物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形成药物树脂复合物。药物树脂复合物的物理性质与起始的离子交换树脂非常相似,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进一步作制剂加工。本论文系统地对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的药物传递系统与药物动力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阐述,主要内容包括:1.本论文对药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离子交换树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Amberlite IRP-64、Amberlite IRP-88、Amberlite IRP-69的平均粒径(d0.5)分别为52.95μm、57.33μm和62.31μm,属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最细粉末,但其流动性良好,休止角都小于30°。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能,在水中可吸水膨胀,其中Amberlite IRP-69吸水膨胀后的平均粒径(d0.5)要增大约10μm。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立体网状高分子聚合物,在水和大多数溶剂中均不溶解,但它能在水溶液中与药物离子等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形成药物树脂复合物。2.本论文建立了模型药物——伪麻黄碱树脂复合物、阿奇霉素树脂复合物、可待因树脂复合物(微囊)及氯苯那敏树脂复合物(微囊)的质量分析方法,为下一步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剂应用研究奠定了质量分析基础。为准确测定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必须首先对药物树脂复合物进行解离,让药物从树脂复合物中完全解离出来,才能准确测定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若解离1g伪麻黄碱树脂复合物(载药量约为15%),只要解离介质中可交换离子摩尔总量大于0.15 mol,则1小时之内即可达解离平衡,并且药物被充分解离出来。若解离1g阿奇霉素树脂复合物,需在250mL解离介质溶液[0.2 mol·L-1 KCl的甲醇-水(2:1)]中搅拌2小时,药物才能被充分解离出来。若解离其1g可待因和氯苯那敏药物树脂复合物,只要解离介质中可交换离子摩尔总量大于0.5 mol,则1小时之内即可达解离平衡,并且药物被充分解离出来。3.本论文以吸湿药物——盐酸伪麻黄碱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批式离子交换法,分别以Amberlite IRP 69、Amberlite IRP 64和Amberlite IRP 88为载体,制备了在高湿度下性能稳定的伪麻黄碱树脂复合物,解决解决了含伪麻黄碱胶囊剂的吸潮液化问题,以普通铝塑泡罩包装即可在有效期内保证产品质量。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盐酸伪麻黄碱和纯化水叁者的用量比例对所得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以及树脂对药物的利用率有着直接影响,从工业生产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叁者的投料比宜为10:2:100。盐酸伪麻黄碱与树脂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交换反应的正向进行,因而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4.本论文以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备的苦味药物——阿奇霉素树脂复合物,使药物的不良苦味得到了较好的掩蔽。由于阿奇霉素为非离子型药物,需在酸性条件下将其离子化后才能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到离子交换树脂上,制备出药物树脂复合物。实验表明,柠檬酸作为阿奇霉素离子化试剂的效果较好,其最佳用量比例为柠檬酸:阿奇霉素=0.37g:2g。阿奇霉素树脂复合物配以合适的助悬介质(0.2%黄原胶与1.0%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使用)即可制备出无苦味的阿奇霉素混悬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药物与树脂的交换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药物浓度、介质体积、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5.本论文以磷酸可待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模型药物,详细考察了复方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磷酸可待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在Amberlite IRP-69上的离子交换过程都是一个放热过程,适当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离子交换反应行为的进行,也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药物的利用率和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可待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对同一离子交换树脂存在竞争关系,氯苯那敏与离子交换树脂的结合能力强于可待因。因此,复方药物树脂复合物中氯苯那敏的载药量占有优先比例,但随着离子交换树脂用量的增大,磷酸可待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利用率都有所提高,其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与理论投料量也非常接近。磷酸可待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在临床上常作为复方制剂使用,将两者按比例混合投料,即可与离子交换树脂共同形成预定比例组合的可待因-氯苯敏树脂复合物,既简化了生产工艺,又提高了生产效率。6.经X-ray衍射和DSC分析,药物树脂复合物所载药物是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而且和离子交换树脂一样呈现无定型状态,不再出现药物的结晶峰。药物树脂复合物的释药动力学过程可用Viswanathan方程拟合,表明其释药动力学过程是粒扩散行为,主要与释放介质的组成及离子强度有关,其扩散系数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7.本论文以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为囊心物,通过流化床包衣法、溶剂挥发法和表面包衣法,实现了对小粒径(<1001μm)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微囊化包衣,更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行为,并进一步制备了复方可待因树脂微囊缓释混悬液,实现了液体制剂的良好缓释性能。采用有机溶剂包衣系统和水分散体包衣系统,对可待因树脂复合物和氯苯那敏树脂复合物进行了流化床微囊化包衣,研究了囊心物性质、包衣液处方和流化床工艺参数对药物树脂复合物微囊释放度的影响。采用95%乙醇为囊材溶剂代替传统方法中的丙酮囊材溶剂,对可待因树脂复合物和氯苯那敏树脂复合物进行微囊化,利用单因素考察相似因子f2评价法和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其处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表面包衣法,采用含季铵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如Eudragit RS100等)对可待因树脂复合物和氯苯那敏树脂复合物进行微囊化,并优化表面包衣的工艺参数和处方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所用表面包衣材料的浓度、反应介质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都对药物树脂复合物微囊的药物释放特性有着重要影响。8.本论文以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为基础,制备了复方可待因树脂微囊缓释混悬液。实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介质制备的复方可待因树脂微囊缓释混悬液质地均匀,有较好的塑性和流动性,低剪切力时粘度高,使混悬微囊不易沉降,高剪切力时粘度低,有利用生产灌装。复方可待因树脂微囊缓释混悬液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并采用HPLC-MS/MS分析测定血药浓度,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其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研制的复方可待因树脂微囊缓释混悬液与市售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和磷酸可待因片比较,该制剂的可待因和氯苯那敏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Tmax延长,Cmax显着降低,f1/2和MRT延长,但吸收程度相近,可以进一步开展健康成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本论文通过以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研究解决了吸湿药物——盐酸伪麻黄碱胶囊剂的吸潮液化问题,研究改善了苦味药物——阿奇霉素口服混悬液的顺应性问题,研究实现了复方可待因液体制剂的良好缓释性能,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药物树脂复合物实验研究方法和产业化工艺流程,为药物树脂复合物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推动我国药物树脂制剂关键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我国制剂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药物制剂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8-10-01)
解小刚,张敏,刘艳红,邓盛齐[10](2008)在《马来酸氯苯那敏药物树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马来酸氯苯那敏药物树脂复合物制备工艺。方法:对静态法从离子交换树脂、药物溶液和盐离子浓度单因素考察,动态法从床高、交换柱直径和药物溶液浓度单因素来考察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趋势,并对2种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静态法工艺简单,而动态法比静态法载药量高。结论:需要根据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应用形式来选择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08年16期)
药物树脂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醋甲唑胺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醋甲唑胺为模型药物,以IPR-69阳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采用静态法制备药物树脂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特征比较,对药物树脂的结合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静态法制备的最佳制备工艺是药物树脂比例为1∶1,震摇温度为35℃,震摇时间为2 h,在该条件下包封率和载药量都能得到很好控制。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对二者的结合机制表征结果表明醋甲唑胺与树脂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通过离子键形成新的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树脂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莉,李鹏,钱蓉,孙天宇,方放治.马来酸卡比沙明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优化及评价[J].西北药学杂志.2018
[2].刘华.醋甲唑胺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6
[3].王家龙,张秋燕,金良,刘喜明,牟稷征.黄连总生物碱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质量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
[4].刘宏飞,师双双,赵欣,申升,何浩.阿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体外释药动力学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2
[5].刘微,徐赫鸣,乔俊亭,杨星钢,潘卫叁.难溶性药物布洛芬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2
[6].曾环想,王孟,黄凯,陆振举,程刚.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表征及其药物释放[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
[7].李楠,邓岚,邓盛齐,徐公望.替利定药物树脂复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9
[8].周伟,谢欢,刘姹,杨大坚,陈新滋.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J].中南药学.2009
[9].曾环想.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的药物传递系统与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
[10].解小刚,张敏,刘艳红,邓盛齐.马来酸氯苯那敏药物树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8
标签:马来酸卡比沙明; 药物树脂复合物; 离子交换树脂; Box-Behnken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