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调树种论文-兰栗冰

基调树种论文-兰栗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调树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调树种,地域特色,疏密有致,花化

基调树种论文文献综述

兰栗冰[1](2018)在《基调树种成景——浅析园林植物在王城大道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调树种成景"在园林绿化中仍是一个较新颖的的理念,部分园林工作者对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还相对较少,本文拟通过对王城大道两侧绿化景观的解析,结合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基调树种成景的重要性和运用手法,对绿地系统中基调树种的选择,主题分区,密度把握,与地形的结合,以及花化彩化的提升,做了较为简练的阐述,其中每项内容都能够再单独成立一个专题进行细微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09期)

胡丁猛,许景伟,李士美,杨金明,囤兴建[2](2017)在《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特征分析与基调树种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和样方调查方法,对城镇森林景观类型和模式进行划分,分析其区域特征和动态变化,并选出城镇森林景观建设的基调树种,为山东半岛及周边省份的美丽城镇森林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36期)

肖持纲[3](2017)在《国槐等5个树种定为基调树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获悉,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由西安市城市管理局主持编制的《城市绿化植物配置设计导则》日前基本完成。《导则》对未来西安城市绿化总体规划、行道树品种的设计原则以及基调树种、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行道树绿带规格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规划采用(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7-04-10)

高荣[4](2015)在《哈尔滨市城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选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的构成,体现地域人工植被的景观特色,依据植物在哈尔滨城市不同生境下生存的适应性、可持续性和观赏性的景观需求的而推论选择。哈尔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选择,于2006年和2012年曾2次进行修订,其中骨干树种选择复叶槭(Acer negundo)、偃伏莱木(Cornus stolonifara)、辽东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为引种资源,常因气候变化不适应而感病虫害、死亡,或有冻害。笔者对于树种选择的结果和科学依据有不同见解。因此,研究探讨从不同视角,科学推论选择哈尔滨基调和骨干树种的方法,推选适宜的树种为研究目标,为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的人工植被构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通过选择哈尔滨所在耐寒季候分区2-3区范围内,距离哈尔滨320公里半径内山地森林植被五常凤凰山、东北林业大学伊春带岭凉水林场和哈尔滨城市所在区位的松嫩平原;以叁个自然植被种类构成特征的案例研究;结合近10年东北林业大学师生团队建立的哈尔滨不同绿地植物种类构成和空间分布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在涵盖哈尔滨市历史悠久的城区6个行政分区,哈尔滨市区5种绿地类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0个样地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设计院树种选择和观赏性状特征因子,根据5个因子的调研,对哈尔滨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进行初选和决选,确定了基调树种5种,骨干树种25种。其研究结果如下:1、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的选择在种类数量和种类构成上,与2006年和2012年树种选择不同。与2012年的树种选择相比较,相同的基调树种有3种,相同的骨干树种有12种。减少实际应用存在问题的树种5种,增加树种11种。2、研究选择的基调树种5种,乔木4种为榆树(Ulmus pumil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蒙古栎(Ouercus mongolic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灌木1种,紫丁香(Syringa oblata)、骨干树种25种,其中包括乔木16种,水曲柳(Juniperus rigid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黑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var. mukd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山皂荚(Gleditsia japon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小叶杨(Populus simonii)、银中杨(Populus alba)、山槐(Maackia amurense)、色木槭(Acer mono)、稠李(Prunus padus)、李(Prunus salicina)。灌木(亚乔木)7种: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amurensis)、树锦鸡儿(Crataegus arborescens)、东北连翘(Forsythia mandshuria)、黄刺枚(Rosa xanthina)、榆叶梅(Prunus trilob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藤本2种:山葡萄(Vitis amurensis)、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3、哈尔滨市实地调研240个样方中,涵盖植物116种,归属于29科,53属;为这一历史阶段主要的应用树种。哈尔滨不同绿地树种应用特征表现为:乔、灌木植物种类数量比例有类同性。公园绿地1:0.9,企事业单位绿地1:0.9,居住区绿地1:0.9,学校绿地1:0.9,道路绿地1:0.8。其中乔、灌木种植数量比例有差异,公园绿地1:2,企事业单位绿地1:1.2,居住区绿地1:0.89,学校绿地1:1.5,道路绿地1:0.9。说明学校绿地在空间的设计上用灌木分隔空间应用较多,灌木层设计面积比例最大;而居住绿地灌木层设计视线设计的通透性为主导。(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李凌翌[5](2010)在《银杏桂花“打底” 芙蓉紫薇“点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李凌翌)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我市应该栽什么树?常绿树种为主还是落叶树种为主?长得快的树多种一些,还是长得慢的树多种一些?日前出炉的《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试行)(以下简称《规划》)中确定,我市(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0-12-13)

黄石德,刘晓华,潘辉[6](2010)在《高质量浓度CO对福州基调树种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高质量浓度的CO环境,对福州城市基调树种小叶榕(Fious 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和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进行为期1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受到高质量浓度CO胁迫后,小叶榕叶片比羊蹄甲叶片受害程度轻,没有出现受害坏死的现象。对4个季节的小叶榕和羊蹄甲的受害程度比较发现,夏季2树种叶片受害均尤为严重。从植物的光合作用角度来看,在高质量浓度CO环境下,小叶榕和羊蹄甲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这表明在高质量浓度的CO胁迫下,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物的死亡。(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蔡燕徽[7](2010)在《城市基调树种滞尘效应及其光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尘类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对一定范围内空气中粉尘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但尘污染对植物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试验选取福州基调树种(羊蹄甲、樟树、榕树、杧果)和厦门基调树种(羊蹄甲、盆架树、高山榕、杧果)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滞尘效应及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树种滞尘叶片的光合响应及其抗性强弱。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滞尘能力存在差异。福州基调树种滞尘能力大小表现为:杧果>榕树>樟树>羊蹄甲;植株滞尘量大小表现为:榕树>杧果>樟树>羊蹄甲。厦门城市基调树种滞尘能力大小表现为:杧果>盆架树>高山榕>羊蹄甲;植株滞尘量大小表现为:杧果>高山榕>盆架树>羊蹄甲。(2)采用人工模拟降尘的方法测定福州、厦门各基调树种最大滞尘量,其大小表现为:杧果>盆架树>高山榕>榕树>樟树>羊蹄甲。经模拟试验测得的结果可以表明不同树种潜在的滞尘能力大小及趋势,可以作为比较树种滞尘能力的参考依据。(3)树种滞尘是个相对复杂的动态过程,随季节和累积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季节变化对树种的滞尘能力大小影响显着,春、冬两季滞尘量较大,而夏、秋两季滞尘量较小;各树种雨后叁周叶片累积滞尘量总体呈现出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增长的趋势,但不同树种各周的累积滞尘贡献率表现不一。(4)树种冠层不同方位(迎车道与背车道)与不同高度(冠层上位与冠层下位)上叶片滞尘量表现一定变化趋势。树种冠层不同方位叶片滞尘量基本表现为:迎车道>背车道,不同高度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冠层下位(2~5m)>冠层上位(5~7m),但树种冠层方位与高度差异对叶片滞尘影响不明显,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较大。(5)树种滞尘能力的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树种自身及环境等因素。叶面特征直接影响叶片滞尘方式从而影响树种滞尘能力,叶片粗糙、有绒毛,具乳汁等特性有利于树种滞留粉尘;叶片光滑无毛则不利于树种滞留粉尘。比叶重与叶片滞尘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即比叶重较大的树种滞尘能力则较大,比叶重影响滞尘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树种滞尘能力。叶片的滞尘量随着环境中粉尘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在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树种生长愈佳,其对环境的适宜性愈强则能表现出更好的滞尘能力及生态效益。(6)对福州、厦门基调树种四季光合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含量测定,树种之间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各指标原始数据标准化分别代入主成分方程,并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求得各树种光合生理特性的综合评分。福州基调树种中,光合生理特性优劣表现为:羊蹄甲>樟树>杧果>榕树;厦门基调树种中,光合生理特性优劣表现为:羊蹄甲>盆架树>高山榕>杧果。(7)比较福州、厦门基调树种洁净与滞尘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趋势,滞尘叶片的各项光合指标测定值均明显低于洁净叶片,说明滞尘对树种的光合作用具有负面影响。随时间、光照的变化,洁净与滞尘叶片在一天中的变化幅度不一,一般而言,滞尘叶片各光合指标一天中峰值的损失值相对洁净叶片最大。(8)分析不同树种滞尘叶片各光合指标日均损失率及光能利用率,不同树种光合特征参数损失率(△Pn、△Tr、△Gs)各不相同,表明不同树种对于粉尘污染响应不一;滞尘叶片的光能利用率明显低于洁净叶片,且光能利用率的损失量因树种各异,从而也间接反映出不同树种对粉尘污染抗性强弱上的差异。(9)分析比较长期处于粉尘污染环境下(道路)与相对清洁环境下(森林公园)的同一树种之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对福州、厦门各基调树种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长期处于粉尘污染环境下树种的叶绿素含量(Ca+b)低于清洁环境下,而粉尘污染环境下树种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Ca/Cb)则高于清洁环境下。(10)根据不同树种Ca/Cb值升高比例不同,确定其抗大气污染能力的大小,Ca/Cb值升高比例较大则抗污染能力较弱,升高比例较小则抗污染能力较强。福州基调树种抗污染能力大小表现为:榕树>樟树>羊蹄甲>杧果;厦门基调树种抗污染能力大小表现为:高山榕>羊蹄甲>杧果>盆架树。(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刘晓华[8](2009)在《城市森林基调树种降污功能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本底,社会经济活动为载体的复合系统。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保有量的攀升,城市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例如,环境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增强,酸雨危害,城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仅使居民生活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也使城市生态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针对城市化带来的弊端,发挥森林作为绿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城市绿色GDP的有效途径,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以福州市、厦门市城市建成区城市森林基调树种为研究对象,从2008年3月起,进行为期一年的定位观测,使用GXH-3011A便携式CO红外线分析仪、HBD5-SPM4220手持式粉尘测试仪测量不同空间位置的CO与TSP浓度;利用N962风速温湿度计记录相应时刻小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利用LI-6400对CO胁迫后的受害叶片与正常叶片光合作用进行测定,掌握实验树种对CO与TSP的沉降作用,小气候环境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探讨不同的配置结构对大气污染物的沉降的规律,CO胁迫对植物光合的影响,为指导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结构配置、健康经营提出科学的依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取得的主要的成果如下:(1)福州市试验点树下CO浓度年均值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厦门市试验点树下CO浓度年均值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福州市四个季节的净化百分率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厦门四个季节的净化百分率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净化百分率仅夏季厦门高于福州,其他季节福州较高。(2)福州、厦门四季道路中央CO浓度均高于树下,厦门各季度的累积量均低于福州。各试验点树下CO浓度均低于无行道树的空白试验。(3)福州市四个树种净化百分率季变化表现为:樟树>芒果>小叶榕>羊蹄甲,常绿阔叶树较落叶树种净化CO的效果更为明显。厦门市四个树种的净化百分率表现为:凤凰木>芒果>高山榕>羊蹄甲。?(4)福州市道路中央和树下两个位置TSP浓度季变化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厦门道路中央和树下两个位置TSP浓度季变化均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福州市四季的净化百分率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厦门市四季的净化百分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两个城市净化百分率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且福州的净化百分率高于厦门。(5)福州和厦门各试验点树下的TSP浓度均低于道路中央,而空白试验两个位置TSP浓度相差较小。福州各树种净化百分率春、夏、秋叁季小叶榕最高,冬季为芒果最高,四个季节羊蹄甲试验点的净化百分率均为最低。厦门市春、秋、冬叁季高山榕净化百分率最高,夏季羊蹄甲最高,芒果最低。总体上看常绿阔叶树的在全年的净化效果较好,而落叶树种相对较差。(6)复层结构种植空间位置年变化规律分别表现为,CO浓度年累积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TSP浓度年累积量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由道路中央至人行道各个测量点的CO浓度表现为逐渐降低,年累积值为:E>D>C>B>A?。TSP浓度表现为两边高中间低,年累积值为:E>A>D>B>C。复层结构种植对于降低空气中CO含量,沉降空气中的TSP有着明显的作用。(7)复层结构种植对道路空间CO净化百分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TSP净化百分率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与厦门市单层种植结构的道路绿化空间CO、TSP净化百分率的年变化相同。(8)CO浓度在多层结构的道路空间的日变化的峰值出现的时刻因季节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在上下班用车高峰期时大气CO浓度均较高,在凌晨前后CO浓度也存在一个较小的峰值或回升的趋势。垂直空间结构CO浓度之间不存在显着的差异。复层结构种植道路空间TSP浓度四个季节日变化均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两个出行的人车活动的高峰期即上午的10:00——12:00和午后的13:00——15:00两个时段。(9)通过CO气体胁迫后,严重受害的羊蹄甲叶片大量失水、失绿,边缘出现大面积浅褐至深褐色的坏死,叶片中间出现白斑;受害较轻的叶片边缘出现褐色坏死,整个叶片无规律的出现黄绿色斑点。榕树叶片受害程度较轻,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没有出现受害坏死的现象。对四个季度叶片受害程度比较发现,夏季叶片受害最严重。(10)受到CO胁迫的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均受到抑制。(11)道路中央CO浓度与车流量存在明显的幂指数关系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75,没有种植行道树的空白对照试验两个位置的相关性系数均较高,道路中央为R2=0.914,人行道位置为R2=0.865。树下CO浓度与车流量的相关性较小。CO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的相关性较小。?(12)实验数据表明道路中央TSP浓度与车流量呈现较明显的线性相关,而树下TSP浓度与车流量变化的相关性较差且系数均低于道路中央。凤凰木试验点道路中央与树下两个位置的TSP浓度与车流量的相关性系数较低。?(13)小环境的湿度与TSP浓度呈反比例线性相关,除凤凰木试验点道路中央与树下湿度的相关性系数较小,其他的试验点的相关性均较高。实验过程中当有洒水车经过,湿度增加,空气中TSP浓度也相应下降。与温度、风速的相关性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9-04-01)

基调树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和样方调查方法,对城镇森林景观类型和模式进行划分,分析其区域特征和动态变化,并选出城镇森林景观建设的基调树种,为山东半岛及周边省份的美丽城镇森林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调树种论文参考文献

[1].兰栗冰.基调树种成景——浅析园林植物在王城大道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8

[2].胡丁猛,许景伟,李士美,杨金明,囤兴建.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特征分析与基调树种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7

[3].肖持纲.国槐等5个树种定为基调树种[N].西安日报.2017

[4].高荣.哈尔滨市城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选择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5].李凌翌.银杏桂花“打底”芙蓉紫薇“点睛”[N].成都日报.2010

[6].黄石德,刘晓华,潘辉.高质量浓度CO对福州基调树种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

[7].蔡燕徽.城市基调树种滞尘效应及其光合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8].刘晓华.城市森林基调树种降污功能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标签:;  ;  ;  ;  

基调树种论文-兰栗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