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胡明艳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胡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护理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胡明艳[1](2018)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的4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继发性感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继发性感染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1.67%(P<0.05);其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期刊2018年04期)

蒙丹丽[2](2018)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全球发病率较高,其中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预后不良,综合治疗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的有机羧酸,参与肠上皮细胞能量供应,可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强肠粘膜屏障,参与肠道免疫调节,还参与肝脏能量供应。SCFA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已引起学者关注,SCFA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目前并没有慢性重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SCFAs的相关研究。粪便标本测定SCFAs水平可间接反映肠道SCFAs水平。本研究以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研究粪便SCFAs水平的变化,探讨SCFAs在CSHB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25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的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人口学资料、病史、生化、病毒学、凝血功能、腹部影像等相关资料。同步收集两组的粪便标本,应用HPLC法检测粪便SCFAs水平,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根据病例组的腹水情况、肝储备功能、肝性脑病等,对SCFAs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粪便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其中丙酸、异戊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伴肝性脑病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粪便乙酸、丙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显着低于不伴肝性脑病患者(P<0.05)。3.Child-Pugh C级的患者丙酸、丁酸、异丁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其中乙酸水平显着降低(P<0.05)。4.腹水组患者粪便中各短链脂肪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低于无腹水组,但无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丙酸、异戊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下降,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2.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伴肝性脑病者肠道乙酸、丙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下降,可能与肝性脑病的发病有关。3.Child-Pugh C级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乙酸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患者肠道乙酸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的储备功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黄卫娥,周昌静,余小舒,卢平宣[3](2017)在《恩替卡韦分散片对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分散片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相关影响。方法对住院48例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组与46未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的其它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28天复查乙肝病毒DNA转阴率81.2%、总胆红素(BILT)、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各项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性。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有助改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06-02)

刘天保[4](2015)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初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0%,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23期)

胡飘萍,吴承高,李松,邹娟,肖昆[5](2015)在《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纠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方法将275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其中输血治疗组85例,非输血治疗组190例;监测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以探讨预防性输注FFP的临床价值。结果 1)输血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和INR与非输血治疗组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logistics回归分析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有效纠正凝血功能的PT和INR cut-off分别为31s、2.55,其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结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小剂量预防性输注FFP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不佳,预防性输注FFP不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独立性因素,但当PT或INR达到一定阈值时输注FFP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沈效军[6](2015)在《泛昔洛韦联合苦参素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泛昔洛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泛昔洛韦,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参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00%,显着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冇2=0.128,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肝功能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阴转率、各肝纤维化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苦参素能够提高抗HBV DNA的能力,显着提高患者疗效,防止肝纤维化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5年18期)

周箐[7](2014)在《胸腺素α_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在入院后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素α1,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肝功能进行对比,随访1年观察其存活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显着改善肝功能,提高1年存活率,对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4年32期)

邬碧波[8](2014)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氢化可的松25mg/日静脉滴注,疗程2周,治疗20例重型肝炎,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有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作用,副作用小。(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4年18期)

路德艳,杨慧玲,杜鹃,刘锦锋,陈天艳[9](2013)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构成,分析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调查212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构成情况,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212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医疗费平均36 045元,其中药品费所占比例最高,达65.896%,其次为化验检查费(10.024%),血库血(浆)费(7.35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包括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性质(P<0.05)。结论药品费是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注意组成部分。应提高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及门诊长期应用抗病毒药费用的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尤其是农民患者。(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3年13期)

路德艳,杨慧玲,杜鹃[10](2013)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影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从年龄、性别、职业、乙肝家族史、既往饮酒史、抗病毒治疗、发病诱因、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202例慢性重型乙肝治疗有效130例,治疗无效72例,并发肝性脑病(OR=11.936)、抗病毒治疗(OR=4.257)、乙肝家族史(OR=3.678)及并发肝肾综合征(OR=4.707)是治疗无效的强预测因子(均P<0.01)。结论慢性重型乙肝合并肝性脑病或肝肾综合征者,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无乙肝家族史者预后较差。医护人员应早期发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加强此类患者的抗病毒药物相关知识教育,强调抗病毒药物的远期效果,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提供院外护理指导,保证抗病毒药物的正规应用,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与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全球发病率较高,其中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预后不良,综合治疗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的有机羧酸,参与肠上皮细胞能量供应,可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强肠粘膜屏障,参与肠道免疫调节,还参与肝脏能量供应。SCFA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已引起学者关注,SCFA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目前并没有慢性重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SCFAs的相关研究。粪便标本测定SCFAs水平可间接反映肠道SCFAs水平。本研究以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研究粪便SCFAs水平的变化,探讨SCFAs在CSHB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25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的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人口学资料、病史、生化、病毒学、凝血功能、腹部影像等相关资料。同步收集两组的粪便标本,应用HPLC法检测粪便SCFAs水平,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根据病例组的腹水情况、肝储备功能、肝性脑病等,对SCFAs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粪便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其中丙酸、异戊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伴肝性脑病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粪便乙酸、丙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显着低于不伴肝性脑病患者(P<0.05)。3.Child-Pugh C级的患者丙酸、丁酸、异丁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其中乙酸水平显着降低(P<0.05)。4.腹水组患者粪便中各短链脂肪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低于无腹水组,但无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丙酸、异戊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下降,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2.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伴肝性脑病者肠道乙酸、丙酸、总短链脂肪酸水平下降,可能与肝性脑病的发病有关。3.Child-Pugh C级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乙酸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患者肠道乙酸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的储备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1].胡明艳.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分析[J].InfectionInternational(ElectronicEdition).2018

[2].蒙丹丽.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

[3].黄卫娥,周昌静,余小舒,卢平宣.恩替卡韦分散片对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摘要[C].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2017

[4].刘天保.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初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5].胡飘萍,吴承高,李松,邹娟,肖昆.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纠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探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

[6].沈效军.泛昔洛韦联合苦参素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

[7].周箐.胸腺素α_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

[8].邬碧波.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

[9].路德艳,杨慧玲,杜鹃,刘锦锋,陈天艳.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

[10].路德艳,杨慧玲,杜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

标签:;  ;  ;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胡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