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长度论文-杨燕澜,武宇辉,叶惠英,刘泓妍,李雪梅

肿瘤长度论文-杨燕澜,武宇辉,叶惠英,刘泓妍,李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肿瘤长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管组,儿童血液肿瘤,静脉输液,移植术

肿瘤长度论文文献综述

杨燕澜,武宇辉,叶惠英,刘泓妍,李雪梅[1](2019)在《中等长度导管在儿童血液肿瘤移植术后患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儿童血液肿瘤移植术后患儿静脉输液中的运用优势。方法选择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移植术后患儿30例,随机分为留置针组、中等长度导管组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每组10例。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家长患儿满意度统计。结果留置针组患儿10例,平均年龄(5.39±2.31)岁,男5例,女5例;中等长度导管组患儿10例,平均年龄(5.31±2.24)岁,男5例,女5例;行PICC植入10例,平均年龄(5.31±2.8)岁,男5例,女5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留置针组平均留置时间(1.34±0.51d),中等长度导管组均留置时间(20.56±(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蔡珩玉,姜琦,娄群,王艺璇,郭鸿延[2](2019)在《中等长度导管在肿瘤姑息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3]。虽然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其仍成为主要致死率的慢性疾病。尤其肿瘤晚期病人在不可能治愈疾病时,姑息治疗可在其生命最后阶段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已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4]。在姑息治疗中,静脉输注仍为主要给药方式。而输液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输液并发症也随之出现[5]。而选择中等长度导管,进行程序化操作,不但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并发症也少有发生,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6-7]。我科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姑息治疗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输液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第四届公共健康与医学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5-29)

刘卿,邵喆,王慧,尚政军[3](2018)在《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取骨长度对供区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髂骨移植长度与疼痛等级和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对供体部位外形与日常活动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于2014年至2017年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采用髂骨肌瓣移植进行肿瘤术后下颌骨重建的患者62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标准,根据移植骨长度(9厘米为分割线)将病人分为两组,分别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所需的时间、异常感觉、供区外形、瘢痕长度和患者对供区所产生影响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的评估结果。研究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瘢痕长度、病人恢复行走所需的时间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并发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髂前上嵴仍被认为是修复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理想供体部位。(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王晟广,张彬,王长利[4](2018)在《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和预测肿瘤风险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与人类的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特殊的结构,能够防止染色体末端降解、融合和重排,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是逐渐缩短的,但肿瘤细胞由于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具有稳定的端粒长度和永生化的特征。端粒长度缩短往往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而端粒长度增长往往增加肿瘤的风险。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端粒长度的改变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而且端粒长度可以预测肿瘤风险,显示出端粒长度在精准诊疗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和预测肿瘤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8年17期)

毛世方,赵丽红,殷荣华[5](2018)在《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升置管精确率。方法: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化疗的200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100)采取体表测量公式计算PICC置管长度,研究组患者(n=100)采取胸片测量及体表测量公式结合得出PICC置管长度,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精确率、并发症发生率、长度调整率,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精确率(100%)高于对照组(96%),并发症率(2%)低于对照组(9%),置管长度调整率(3%)低于对照组(12%),患者满意率(99%)高于对照组(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着提高置管精准率和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孙金婉[6](2018)在《干扰素-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由与特殊蛋白质结合的重复DNA序列(TTAGGG)组成。其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识别为断裂的DNA双链,同时防止由于DNA半保留复制所引起的进行性染色体缩短过程中基因组信息的丢失。既往认为细胞的端粒长度为细胞自身的遗传特性,近期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相互交流的“信使”,可以通过激活某些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上参与调节细胞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干扰素是临床最为常用的细胞因子,可用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治疗前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端粒长度的变化情况,及端粒长度与IFN-α累积治疗剂量的相关性,阐述IFN-α对PBMCs端粒长度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iptase,TERT)、端粒保护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及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与Rad3相关(ATM and Rad3related,ATR)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IFN-α影响PBMCs端粒长度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4月-12月明确诊断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其中已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24例、初治者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研究对象均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DNA和RNA,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PV和ET患者PBMCs相对端粒长度及hTERT、POT1及ATR基因的表达情况。统计PV和ET患者IFN-α累积治疗剂量,并进行PBMCs相对端粒长度与IFN-α累积治疗剂量的相关性研究。对所有所得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分析,本实验数据资料符合偏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 test进行两组间的均值比较,并用中位数和下、上四分位数表示,记作M(P_(25)~P_(75)),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第一部分IFN-α治疗组PBMCs相对端粒长度0.277(0.105~0.714),明显短于初治组PBMCs相对端粒长度0.625(0.297~1.824)(P=0.016*)。IFN-α治疗组PBMCs相对端粒长度与IFN-α累积治疗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3,P=0.015*)。第二部分IFN-α治疗组PBMCs h TERT m RNA的表达水平0.024(0.005~0.120),明显低于初治组PBMCs h TERT m RNA的表达水平0.122(0.068~0.441)(P=0.005**)。IFN-α治疗组PBMCs POT1 m RNA的表达水平0.078(0.014~3.905)低于初治组PBMCs POT1 m RNA的表达水平2.690(0.139~13.313)(P=0.027*)。IFN-α治疗组PBMCs ATR m RNA的表达水平0.043(0.023~0.739)高于初治组PBMCs ATR m RNA的表达水平0.021(0.011~0.055)(P=0.038*)。结论1.PV和ET患者IFN-α治疗后PBMCs相对端粒长度明显短于未接受IFN-α治疗的PV和ET患者,且相对端粒长度与干扰素累积治疗剂量呈显着负相关。2.PV和ET患者IFN-α治疗后PBMCs的h TERT及POT1基因表达降低,ATR基因表达升高,这可能是IFN-α导致端粒缩短及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刘佳佳,张娟,谭蕾[7](2018)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Midline catheters)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医疗成本的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进行相关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PICC进行相关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医疗成本与患者医疗花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后导管维护平均费用及导管相关平均总花费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可用于围手术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静脉营养的治疗中,并且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医疗成本较PICC的均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张震杨,叶锦,何龙,陈秋霖,邹显洪[8](2017)在《端粒长度与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发生风险研究:一项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端粒长度与泌尿系统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2017年3月前发表于PubMed, Medline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评价端粒长度与泌尿系统肿瘤发生风险之间关系的文献,以OR及95%CI评价两者间的风险关系。结果:通过文献阅读和筛查,共纳入10篇相关文献,经Meta分析后证实:与正常端粒长度人群相比,端粒长度缩短并不增加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风险,OR及95%CI为1.10 (0.90, 1.3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端粒长度缩短并不增加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风险,但依旧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S4期)

刘长存,邢岩,吴珊,宋建华,陈香[9](2017)在《食管鳞癌FDG PET/CT显像病灶长度、SUV最大值与肿瘤病理分级及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管鳞癌FDG PET/CT显像病灶长度、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最大值)与病理分级及肿瘤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食管癌患者113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得食管癌病灶长度及SUV最大值,检查1周内外科手术,取得食管癌标本,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HE染色确定病理分级,分析病灶长度、SUV最大值与病理分级及Ki67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病灶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30±2.44)cm、(5.24±2.20)cm和(5.81±2.63)cm,经统计学分析,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0.05)。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病灶的平均SUV最大值分别8.29±3.91、10.45±4.56和12.13±4.04,经统计学分析,叁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病灶长度与Ki67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无直线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证实二者之间无相关性(r=0.049,P=0.604>0.05)。病灶SUV最大值与Ki67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证实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719,P=0.000<0.05)。结论:食管癌病灶长度与病理分级及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关系;而食管癌病灶SUV最大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病理分级,间接评价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7年11期)

肖伟,宋静[10](2017)在《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对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对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共5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改良组(25例),分别通过测量耳垂-鼻尖-剑突和耳垂-(鼻尖+发际)-剑突长度进行胃内导管放置,比较两组患者放置后24h内引流量、胃内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腹胀程度等。结果:改良组患者放置后24h内引流量和胃内导管留置时间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置管后腹胀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延长用于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可有效提高胃肠减压效果,降低腹胀程度。(本文来源于《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肿瘤长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社会,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3]。虽然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其仍成为主要致死率的慢性疾病。尤其肿瘤晚期病人在不可能治愈疾病时,姑息治疗可在其生命最后阶段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已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4]。在姑息治疗中,静脉输注仍为主要给药方式。而输液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输液并发症也随之出现[5]。而选择中等长度导管,进行程序化操作,不但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并发症也少有发生,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6-7]。我科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姑息治疗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输液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瘤长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杨燕澜,武宇辉,叶惠英,刘泓妍,李雪梅.中等长度导管在儿童血液肿瘤移植术后患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运用[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2].蔡珩玉,姜琦,娄群,王艺璇,郭鸿延.中等长度导管在肿瘤姑息治疗中的应用[C].2019第四届公共健康与医学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19

[3].刘卿,邵喆,王慧,尚政军.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取骨长度对供区并发症的影响[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王晟广,张彬,王长利.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和预测肿瘤风险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8

[5].毛世方,赵丽红,殷荣华.胸片及体表测量公式联合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

[6].孙金婉.干扰素-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及其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7].刘佳佳,张娟,谭蕾.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

[8].张震杨,叶锦,何龙,陈秋霖,邹显洪.端粒长度与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发生风险研究:一项Meta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9].刘长存,邢岩,吴珊,宋建华,陈香.食管鳞癌FDGPET/CT显像病灶长度、SUV最大值与肿瘤病理分级及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7

[10].肖伟,宋静.胃内导管置入长度对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肿瘤长度论文-杨燕澜,武宇辉,叶惠英,刘泓妍,李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