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全回流论文-姜占坤,白鹏

循环全回流论文-姜占坤,白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全回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歇精馏,循环全回流,无累积罐,模拟计算

循环全回流论文文献综述

姜占坤,白鹏[1](2012)在《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操作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歇精馏循环全回流操作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新型操作方式。文中在循环全回流操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新操作方式。通过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模拟,模拟计算比较了新方式、恒回流比间歇操作和塔顶储罐一次全回流操作3种操作方式。模拟结果表明:无累积罐新操作方式的全回流阶段时间由2个因素决定,全回流开始时精馏塔内的浓度梯度情况和精馏塔内持液的平均浓度。随着全回流-全采出操作的进行,后续循环中的全回流阶段的时间增加,全采出阶段时间减少。当进料浓度低时,新操作方式的分离效率比恒回流比方式高26.4%—30.1%,并通过模拟揭示了新操作方式的特点。研究表明: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操作方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操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黄丽丽,白鹏,王磊,尹琨,姜占坤[2](2012)在《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叁温控制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通过塔顶、塔中上以及塔中3个温度控制进行操作状态转换的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控制方法,并以理想物系——乙醇-正丙醇混合物为分离物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温度控制条件为当塔顶温度稳定后且塔顶和塔中上温差为0.3℃时变全回流为全采出操作,当塔中温度升高1.0℃时停止全采出转为全回流操作。同时还考察了在不同乙醇投料浓度条件下这种操作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同投料浓度对塔顶产品平均纯度的影响并不显着,基本能保持在0.99。最后在相同的投料浓度和操作条件下,对比了这种新型控制方式和双温度控制方式,结果表明叁温度控制方式比双温度控制方式操作时间减少了23.3 min,分离效率提高了23.95%,产品浓度提高了1.06%,产品收率提高了1.08%。(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2年05期)

姜占坤,白鹏,刘岩[3](2012)在《基于浓度平台期的无回流储罐循环全回流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全回流操作中全回流-全采出操作是基础操作.提出了该过程中存在的浓度平台期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基于本课题组提出的动态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塔板数和相对挥发度对平台期的长度有明显影响.平台期的验证实验物系为甲醇/乙醇混合物和乙醇/正丙醇混合物.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共同证明了平台期现象的存在.在平台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操作方式:无塔顶回流储罐循环全回流操作.将新方式与恒回流比方式比较,结果表明新方式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姜占坤[4](2011)在《间歇精馏循环全回流新操作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全回流操作是一种不需要回流比的新型间歇精馏操作方式。其特点是全回流操作-全采出操作交替进行,直到操作结束。全回流操作是精馏塔开车时建立浓度梯度的常用操作,而全采出操作则属于特殊操作过程,其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全采出操作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经过全回流达到平衡后的全采出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和实验验证。重点考察了该阶段塔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和精馏塔塔身持液浓度变化。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全采出操作中,塔顶馏出液浓度普遍存在一个浓度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浓度平台期”。其次,对浓度平台期的影响因素,如待分离物系的相对挥发度,精馏塔塔板数,塔板持液量及进料浓度等进行了单因素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考察的因素与浓度平台期的持续时间均为正相关。再次,对全回流至一定阶段,塔顶符合采出要求,但尚未达到完全平衡时依据平衡程度进行划分,并对不同平衡程度时的全采出过程进行了平台期的研究和分析。当上部第(N-N*)/2块理论板的持液浓度达到采出纯度要求时,结束全回流进行全采出的分离效率最高。其中N*为与最小理论板数相关的常数。全采出过程中,塔中的温度和浓度变化最为剧烈。最后,在平台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操作的叁温度控制方法,在第(N-N*)/2块理论板上进行温度控制,控制全回流结束的时间;从理论上提出了塔中浓度变化范围,并对其进行温度控制,可以控制全采出结束的时间;塔顶温度作为辅助控制点,即为叁温度控制方法。并进行了数学模拟和实验验证。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方式在一定进料浓度时,分离效率比恒回流比方式高26.4%-30.1%。通过实验比较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的叁种控制方法:叁温度控制、塔顶-塔中双温度控制以及塔顶单温度控制法,结果表明叁温度控制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时间短,产品纯度高,产品收率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1-05-01)

徐利[5](2010)在《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过渡馏分新操作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歇精馏由于其高纯度、易操作等优点在制药、精细化工等化工行业广为应用。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方法可以减少间歇精馏时间,提高产品纯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轻组分从塔顶馏出,具有分离效率高、控制简便、对扰动不敏感、易于操作等优点。目前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操作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并且仅限于二元物系的研究,而使其在工业应用中受到局限。本文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叁元物系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的操作方法的研究的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采用理论板辅助设定控制参数,并在塔中增加一个中间储罐用于过渡馏分阶段的采出和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方法确定回流罐的设计参数及带中间回流罐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多温控制的控制策略用于叁元物系的分离过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以甲醇-乙醇-正丙醇为实验物系,采用加有中间回流罐的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多温控制策略,使精馏塔的利用率更高,过渡馏分的采出量和采出时间都较恒回流比更短。采用这种新的控制策略,使甲醇的产量提高了26.2%,过渡馏分采出量减少了39.3%。确定了采用塔中回流罐的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5-01)

宋爽[6](2010)在《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新型控制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无塔顶回流罐的全回流-全采出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的操作方式,模拟和实验验证了无回流全采出操作期间塔顶浓度平台的存在。提出了增加塔中存液罐强化过渡馏分采出的新操作方法并采用甲醇-乙醇-正丙醇叁元物系进行了分离过程。建立了具有塔中存液罐过渡馏分操作过程的数学模型。针对新型操作方式提出了多点测温叁温控制策略。本文以理论塔板辅助法进行参数设定,结合系统辨识及预测控制理论构建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的自动化和在线优化平台,并通过数学模拟及实验研究对提出的叁温控制策略进行可行性研究。首先,对无回流罐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过程的基础—全采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分别讨论了不同的精馏塔参数对于精馏全采出过程的影响,验证了作为全回流-全采出式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的理论基础的塔顶浓度平台的存在;然后,对加有中间储罐的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用于过渡馏分采出阶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中间储罐的充、放液操作对塔顶轻组分的变化和对塔釜重组分上升的影响,并建立了新型操作方式的数学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板辅助法的叁温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RBF径向神经网络进行温度系统辨识,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EKF)进行时变系统的温度推算和精馏塔浓度预测估计,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FNNC设计控制系统,对系统的采出与回流过程加以控制,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达到在线控制间歇精馏全采出-全回流切换过程的目的。最后,建立了带有中间回流罐的全回流间歇精馏叁温控制的实验装置,应用本文提出的新型操作及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甲醇-乙醇-正丙醇叁元物系的分离,控制过程有较好的鲁棒性,与恒回流操作方式相比,产品的产量提高了26.2%,过渡馏分采出时间缩短了53.4%,精馏塔利用率提高了66.2%。对于循环全回流叁元物系间歇精馏过程,加有塔中回流罐的叁温控制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固定回流比控制,证明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4-01)

穆钰君[7](2009)在《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多温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方法是近年来开发的间歇精馏新型操作方法之一。这种操作方法包括全回流浓缩和无回流采出两个基本操作状态,反复循环直到操作结束。同传统的间歇精馏过程相比,全回流操作方式能获得最高的浓缩速率,而全采出操作方式具有最大的排出速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轻组分从塔顶馏出,具有分离效率高、控制简便,对扰动不敏感,易于操作的优点。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操作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而缺少对其优化控制的实验研究。本文针对已有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多温控制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以乙醇-正丙醇为实验物系,对该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过程的基础—全采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然后对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多温控制过程的具体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进料浓度、温度控制点和全采出时间下多温控制过程的规律;然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多温控制法;最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比了单温控制法、双温控制法和本文提出的多温控制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温控制法和单温控制法相比,操作时间仅增加了3%,而采出产品的体积增加了27.76%,轻组分回收率提高了19.63%;和双温控制相比,采出产品的总量和轻组分回收率降幅均不超过3.09%,而操作时间节省了35.88%;因此,和已有的单温和双温控制法相比,多温控制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采出轻组分,同时有效防止重组分的上升,保证得到高浓度的合格产品,明显优于已有的单温控制法和双温控制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赵冠鹏[8](2007)在《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双温控制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双温度控制循环全回流操作的实验装置,提出了用塔中和塔顶温度联合控制间歇精馏操作的方法。采用塔顶温度作为采出产品的控制点,设定的塔中温度作为无回流采出向全回流浓缩转换的控制点。其中,在设定塔中控制温度参数时,对以往提出的设定方法进行修订,增加塔釜测温点,提出了采用理论板法设定塔中温度控制点的方法,即利用全回流时的实际和理论上的理论板数的对应关系进行塔中预设上升温度计算,将过去只单凭经验的设定方法优化为具体的计算方法,以利于准确控制精馏过程,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本文以异丙醇-正丙醇为实验物系对该操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进行了单温度控制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实验,采用BDC 1.0控制程序的双温度控制制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实验和理论板法辅助双温度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塔顶和塔中温度的联合控制,不仅保留了原有操作方式的优点,而且保证了最终产品浓度达到要求。引入塔中温度控制使产品数量、质量及操作时间优于单独用塔顶温度控制,并且双温度控制操作弹性更高;通过新提出的设定塔中控制温度方法与原有经验方法比较,改进后的双温控制方法将原来的采出次数由11次减少到7次,才出时间由原来的410分钟降低到300分钟,提高了采出效率和产品的纯度和收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5-01)

白鹏,刘佳,宋爽[9](2006)在《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采用塔顶和塔中温度控制进行操作状态转换的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控制方法,并以异丙醇-正丙醇为试验物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塔顶和塔中温度控制动态累积全回流—全采出的状态切换是完全可行的。此外,引入塔中温度控制使产品数量、质量及操作时间优于单独用塔顶温度控制,并且双温度控制操作弹性更高。(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06年06期)

刘佳[10](2006)在《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与模拟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方法是近年来开发的间歇精馏新型操作方法之一。这种操作方法是由全回流浓缩,出料,无回流充液叁个步骤组成,反复循环直到操作结束。同传统的间歇精馏过程相比具有分离效率高、控制简便,对扰动不敏感,易于操作的优点。该操作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但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操作方法优化的理论研究方面,而缺少对其自动控制和工业化装置的实验研究。本文建立了双温度控制循环全回流操作的实验装置,研究了该实验装置的流体力学特性,提出了用塔中和塔顶温度交替控制间歇精馏操作的方法,在采出产品阶段,通过塔顶和塔中温度交替控制产品的采出和塔顶的回流,结果表明引入塔中温度控制使产品数量、质量及操作时间优于单独用塔顶温度控制,并且双温度控制操作弹性更高;在过渡馏分采出阶段,采用时间脉冲控制过渡馏分的采出,并研究了在过渡馏分段中不同的采出时间、不同的回流时间对采出过渡馏分量和整个精馏过程所用时间的影响。本文以异丙醇-正丙醇为实验物系对该操作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操作方式是完全可行的,并使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更加紧凑连贯,并且各组分的采出也非常容易实现自动控制。本文建立了计算间歇精馏过渡馏分量的数学模型,并与实验得到的过渡馏分量进行了对比,表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6-01-01)

循环全回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通过塔顶、塔中上以及塔中3个温度控制进行操作状态转换的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控制方法,并以理想物系——乙醇-正丙醇混合物为分离物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温度控制条件为当塔顶温度稳定后且塔顶和塔中上温差为0.3℃时变全回流为全采出操作,当塔中温度升高1.0℃时停止全采出转为全回流操作。同时还考察了在不同乙醇投料浓度条件下这种操作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同投料浓度对塔顶产品平均纯度的影响并不显着,基本能保持在0.99。最后在相同的投料浓度和操作条件下,对比了这种新型控制方式和双温度控制方式,结果表明叁温度控制方式比双温度控制方式操作时间减少了23.3 min,分离效率提高了23.95%,产品浓度提高了1.06%,产品收率提高了1.0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全回流论文参考文献

[1].姜占坤,白鹏.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操作的模拟研究[J].化学工程.2012

[2].黄丽丽,白鹏,王磊,尹琨,姜占坤.无累积罐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叁温控制操作[J].化工进展.2012

[3].姜占坤,白鹏,刘岩.基于浓度平台期的无回流储罐循环全回流操作[J].天津大学学报.2012

[4].姜占坤.间歇精馏循环全回流新操作方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

[5].徐利.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过渡馏分新操作方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

[6].宋爽.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新型控制方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

[7].穆钰君.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多温控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

[8].赵冠鹏.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双温控制方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

[9].白鹏,刘佳,宋爽.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

[10].刘佳.循环全回流间歇精馏操作与模拟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06

标签:;  ;  ;  ;  

循环全回流论文-姜占坤,白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