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嘧啶并环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嘧啶并吲哚,苯甲酰胺,合成,抗肿瘤活性
嘧啶并环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温倩雯,黎勇,苏正颖,万丽[1](2019)在《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D-MBA-231)、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a、5b、5c、5e、5i、5p和5r对多个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品5-氟尿嘧啶的20~100倍;其中,以5b的抗肿瘤活性最为突出,对肿瘤细胞HCT116、MD-MBA-231、C6、A549、MCF-7的IC_(50)分别为3. 26、3. 06、0. 63、0. 68、2. 32μmol/L。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跃伟,秦童,孟志勇,何媚悦,张宇飞[2](2018)在《嘧啶联芳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在医药、农药和小分子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的的嘧啶联芳环和嘧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嘧啶联芳环的合成方法:通过偶联反应合成、通过构建芳环合成及通过构建嘧啶环合成.(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皓,车鑫,彭丽,王娜,柏旭[3](2016)在《嘧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作为L3MBTL1选择性络合剂的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嘧啶并嘧啶酮替换Lethal 3 malignant brain tumor 1(L3MBTL1)小分子络合剂UNC669分子中的芳香部分,合成了一系列嘧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采用同质邻近发光放大法(Alpha Screen)测试了其活性,得到IC50值为1.21μmol/L的化合物8a;通过对其5位基团进行改造,最终获得了3个选择性L3MBTL1络合剂8g,8o与8p,它们仅对L3MBTL1有活性,对其同源蛋白L3MBTL3在内的其它甲基化识别蛋白则无活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马静[4](2014)在《InCl_3催化的Friedel-Crafts反应在嘧啶并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Friedel-Crafts反应(简称傅-克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形成C-C键的最重要反应之一,是指卤代烃、醇、烯烃或酰卤、酸酐等与富电子芳环或芳杂环在Lewis酸(例如AlCl3、FeCl3等)或质子酸(例如硫酸、磷酸等)催化下发生的亲电取代反应,在芳香族化合物及杂环的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InCl3催化的4-位嘧啶醛基直接参与的分子内单傅-克烷基化反应,并开发了一种快速合成5,10-二氢嘧啶并[4,5-b]喹啉及类似物的新方法,初步建立该类化合物分子库。全文分为两个章节。第一章综述了直接以羰基化合物(醛或酮)作为烷基化或酰基化试剂参与的傅-克反应以及叁价铟盐作为Lewis酸催化剂催化的傅-克反应研究进展。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设计了一系列叁元嘧啶并环骨架然后总结了该类叁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合成方法。传统的以羰基化合物(醛或酮)为原料进行的傅-克反应,需经过两步反应,即先将醛或酮转化为卤代烷、醇或羧酸衍生物等,再进行烷基化或酰基化反应。近年来,多个小组报道了羰基化合物(醛或酮)直接参与傅-克烷基化或酰基化反应,该类反应相比传统傅-克反应具有简洁、高效、经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化学家们的关注。Lewis酸是傅-克反应反应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催化剂,然而传统Lewis酸普遍存在催化选择性差、对水敏感、回收困难等缺点。与传统的Lewis酸相比,叁价铟盐Lewis酸(如InCl3、InBr3等)具有对水稳定、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被应用在羟醛缩合、Diels-Alder反应、傅-克反应等多类反应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以4,6-二氯-5-氨基(硝基或醛基)嘧啶为原料,利用Pictet-Spengler、Bischler-Napieralski等多类反应导向合成了多类嘧啶并环化合物并用于抗癌活性筛选。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叁元嘧啶并环骨架;并设计了以下合成路线:以4,6-二氯-5-醛基嘧啶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取代得到关环前体,再发生醛基直接参与的分子内傅-克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同时,我们总结了该类目标叁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现有合成方法,引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5,10-二氢嘧啶[4,5-b]喹啉合成的路线设计,和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以4,6-二羟基嘧啶为起始原料,通过Vilsmeier-Hack反应及简单取代得到关环前体,并在InCl3催化下发生分子内单傅-克烷基化反应得到5,10-二氢嘧啶[4,5-b]喹啉,对关环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底物的适用范围和反应规律。该关环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探索了反应规律,得到以下规律:(1)电子效应对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影响:苯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可提高反应速率;(2)取代基位于氨基邻位相比位于对位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产率降低;(3)氨基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对反应速率和产率均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无明显规律;(4)嘧啶2位引入甲硫基取代后,反应时间明显延长。通过关环产物5,10-二氢嘧啶[4,5-b]喹啉与不同的胺、醇,进行亲和取代反应与Suzuki偶联反应,考察了6-位氯原子的衍生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位置的氯原子反应活性高,易于进行多种衍生化,可以转化为相应的胺基、烷氧基和苯基等基团,产率42-94%。以上研究为构建含5,10-二氢嘧啶[4,5-b]喹啉骨架的小分子化合物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5-01)
王涛,刘雪英,罗劲,徐晓明,于丹红[5](2011)在《嘧啶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的嘧啶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介绍了叁大类嘧啶并嘧啶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嘧啶并[1,2-a]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并[4,5-d]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并[5,4-d]嘧啶类化合物的相关合成方法及新进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1年11期)
姚飞,曾荣今,王慧,沈鹏飞[6](2011)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新型的吡喃-嘧啶并噻唑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喃并嘧啶衍生物以及噻唑类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六氢-4-芳基-1H-吡喃[2,3-d]并嘧啶-2(8 aH)-硫酮和丁炔二酸二甲酯(DMAD)的加成、环合反应,以较高收率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吡喃-嘧啶并噻唑类化合物,以期实现多种活性的迭加.采用NMR、质谱、IR、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耿超[7](2010)在《新型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4-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分为两章,论述了新型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4-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第一章介绍了嘧啶并二元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和生物领域的的应用和意义,以及2,3-二氢嘧啶-4-酮并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合成方法,并总结了本课题组亚胺关环反应的研究工作,引出了本论文的实验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开发了以亚胺关环反应为关键步骤的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4-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代表性衍生物库的构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4-01)
王久亮[8](2009)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5H-嘧啶并[5,4-b]吲哚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近年来,多种结构新颖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相继被报道。其中,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本论文对EGFR的结构、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本论文在对喹唑啉类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根据模型特征,结合文献报道的利用同源模拟和分子对接方法推测得到的抑制剂与酶结合模式,运用药物化学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类结构新颖的4-苯氨基-5H-嘧啶并[5,4-b]吲哚衍生物。通过在4位引入不同取代的苯氨基、8位引入呋喃甲硫基侧链,并将硫原子进行单氧化,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苯氨基-5H-嘧啶并[5,4-b]吲哚类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经MS、1HNMR确证其结构。(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9-06-01)
张仰明[9](2009)在《一些嘧啶并环类化合物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是药物发现阶段的关键步骤,是目前药物化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基于优势结构单元构建小分子库的理念吸引了药物化学家越来越多的注意,并已成为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工作主要围绕一些嘧啶并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和多样性导向的化合物库设计与合成及其相关生物活性的评价来展开。第一部分:含有嘧啶并环结构单元的活性化合物数目众多,许多已上市及临床阶段的药物分子中都含该结构单元,是优势结构之一。我们在合成广谱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中间体6-乙基-5-氟-4-羟基嘧啶过程中,发现Pd-C/H_2/NaHCO_3体系能有效脱除嘧啶环上的氯原子。深入研究发现该体系能区域选择性地优先氢解诸多2,4-二氯嘧啶类化合物中的4-位氯原子,得到2-氯嘧啶类产物。初步的方法学研究表明Pd-C/H_2/NaHCO_3条件下区域选择性氢解2,4-二氯嘧啶类化合物是现有的2-氯嘧啶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的有效补充。在上述方法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叁个具有2-3个不同反应活性位点的嘧啶并环砌块A1-3,作为构建该类小分子库的起始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和Suzuki偶联反应,砌块A1依次与芳胺砌块B1-5、仲胺砌块C1-6和硼酸砌块D1-10作用,基于尽可能拓展化学空间的多样性导向原则,我们初步构建了一个含80个化合物的嘧啶并环类小分子库Library 1,并在蛋白激酶c-Met上对化合物的抑制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ibrary 1中的绝大部分化合物不是很好的c-Met抑制剂,其中LXY-78是活性最好的化合物,在浓度为10μg/mL时,对c-Met的抑制率为47.8%。Library 1在腺苷受体上的评价工作仍在进行之中。第二部分: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是一种在细胞内广泛存在的酶,它催化腺苷同型半胱氨酸(AdoHcy)水解生成腺苷(Ado)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抑制SAHH将导致细胞内AdoHcy的蓄积,从而对转甲基反应产生反馈性抑制作用。与机体其它细胞相比,淋巴细胞的活化更依赖于这种由SAHH调控的甲基化作用,因而抑制SAHH的活性,就有可能实现免疫抑制。与早期的SAHH不可逆抑制剂相比,DZ2002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一种Ⅲ型可逆抑制剂。研究发现DZ2002在有效降低不可逆抑制剂所固有的细胞毒性的同时,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酶抑制活性。DZ2002在一系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上都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DZ2002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在毒性剂量和治疗剂量间有较宽的距离,这些都提示DZ2002有可能发展成为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基于DZ2002的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必要对它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我们以价廉易得的大宗化商品L-苹果酸为手性原料,丙酮叉保护,硼烷选择性还原4-位羧基到醇。所得醇转化为对甲苯磺酸酯后,与商品化原料腺嘌呤偶联,所得偶联产物于甲醇中用乙酰氯处理,在脱去丙酮叉保护的同时实现甲酯化反应,得到目标分子DZ2002。以L-苹果酸计,经5步反应,重结晶后总收率为6.54%,所得样品经测试满足临床前研究的各项质量指标。基于上述合成路线,我们首次报道了DZ2002的比旋光值和ee值,为今后进一步的工艺优化奠定了基础。DZ2002小试工艺合成路线简洁,所用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方便,易于放大。为了进一步考察手性与DZ2002生物活性的关系,我们设计并合成了DZ2002的叁个相关异构体。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四个化合物中DZ2002的酶抑制活性最强(IC_(50)=21.2.μM,Table 3-1),SAHH抑制活性顺序依次为:(S)-DZ2002>(Rac)-DZ2002>(R)-DZ2002>(Ketone)-DZ2002。四个化合物的体外免疫抑制活性与它们对SAHH的抑制活性相一致,DZ2002的体外免疫抑制活性最强。这些结果表明DZ2002分子中的手性中心采取(S)绝对构型最有利于活性的保持。通过计算模拟DZ2002与SAHH的结合情况,发现DZ2002中手性的不同会导致化合物与酶结合时其边链的空间伸展方向的不同,并导致与SAHH残基形成氢键个数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DZ2002分子中的手性影响其活性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柏旭[10](2007)在《新嘧啶并环化合物的合成与kinase抑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权结构”是指一类能够高效作用于多个生物学靶点的化学结构。从一个特权结构构建的化合物库往往可以获得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一点恰巧与化学遗传学中的多样化合成目标相一致。因此,基于特权结构的分子设计,构建多样化小分子库是多样化合成和化学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有效手段。嘧啶环是存在于生物分子中的核心结构之一,例如嘌呤环是(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嘧啶并环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在医药、农药和小分子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的的嘧啶联芳环和嘧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嘧啶联芳环的合成方法:通过偶联反应合成、通过构建芳环合成及通过构建嘧啶环合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嘧啶并环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温倩雯,黎勇,苏正颖,万丽.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19
[2].张跃伟,秦童,孟志勇,何媚悦,张宇飞.嘧啶联芳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
[3].周皓,车鑫,彭丽,王娜,柏旭.嘧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作为L3MBTL1选择性络合剂的设计与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
[4].马静.InCl_3催化的Friedel-Crafts反应在嘧啶并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
[5].王涛,刘雪英,罗劲,徐晓明,于丹红.嘧啶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1
[6].姚飞,曾荣今,王慧,沈鹏飞.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新型的吡喃-嘧啶并噻唑类化合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耿超.新型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4-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吉林大学.2010
[8].王久亮.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5H-嘧啶并[5,4-b]吲哚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沈阳药科大学.2009
[9].张仰明.一些嘧啶并环类化合物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柏旭.新嘧啶并环化合物的合成与kinase抑制活性的研究[C].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