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盈余管理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盈余管理,信息效率,非机会主义动机,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陈共荣,游彩洋[1](2019)在《盈余管理与股票价格信息效率研究——基于非机会主义动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盈余管理会改变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公司股票价格信息效率越高。区分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两权分离度和分析师关注度等公司治理环境差异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两权分离度低的公司以及分析师关注度高的公司而言,盈余管理行为能够显着提高公司股票价格效率。(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9年36期)
陈卫芸[2](2019)在《上市公司代理动机并购下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企业委托代理管理结构下,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对称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全球一浪高过一浪的并购热潮中,存在着多种并购动机,而在上市公司代理动机并购下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首先阐述盈余管理的涵义、并购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接着从代理并购动机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基于代理动机并购下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盈余管理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并分别从政府和投资者两个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为投资者和政府参考。(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许梅[3](2019)在《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防范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盈余管理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但是在我国,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往往是弊大于利,使会计信息失真、资本市场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报表的使用人数也与日俱增,盈余管理的知识普及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本文在研究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提出防范策略,以提高投资者对于盈余管理的识别同时提出一些能够降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4期)
孙朦朦[4](2019)在《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0—2016年间发行和赎回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1998—2016年间的数据,在同行业中选取与样本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相近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和赎回可转债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当年会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方式做大利润,吸引投资者,达到顺利发行的目的;在摘牌可转债的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刺激债券持有人转股。(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崔雪妍[5](2019)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以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企业发展,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管理证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财务报告是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评估的重要工具。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真,更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并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9年06期)
罗丹[6](2019)在《探究盈余管理的本质与动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会计法与会计准则中很多部分都具有着一定的弹性空间,这就给了企业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机会。关于盈余管理的本质问题,也一直存在着"好盈余"与"坏盈余"的争论。笔者个人认为,盈余管理带来的更多的是消极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投资者的个人利益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盈余管理其本身虽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但却有悖于道德标准。盈余管理背后的主要动机则是企业管理者利益的驱使,审计机构的不完全独立等因素也会促使盈余管理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财富生活》期刊2019年12期)
罗文波,李敏鑫[7](2019)在《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客户时间压力源与审计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3-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基于心理学研究所发现的自我隐瞒心理倾向,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审计师对源自客户管理层给予的时间压力的应对问题。研究发现:(1)对源自于管理层给予的时间压力的感知,稳健的审计师将通过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规避公司风险;(2)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动机与较高概率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对于上市公司较高的经济依赖程度,可能会迫使审计师配合上市公司压缩审计时滞的要求,降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9年05期)
张琦,何雪,王超男[8](2019)在《国有上市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特殊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盈余管理活动在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上市公司会利用盈余管理将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控,以此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不尽相同,鉴于国有企业本身固有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A企业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资本市场动机、政治动机和声誉动机等直接相关。适当的盈余管理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国有上市企业应当改善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动机,同时加强外部审计及证券监管部门监督,避免盈余管理滥用,以减少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张香奇[9](2019)在《企业盈余管理文献综述与动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盈余管理历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Healy和Wahlen(1999)的观点,当管理者在日常交易中使用一些手段来改变财务报告相关信息,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基本财务情况的认识时,就会产生盈余管理。这也与后来的一些研究结论相匹配,如龚启辉,吴联生等(2015)在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是财(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期刊2019年03期)
李广众,贾凡胜[10](2019)在《政府财政激励、税收征管动机与企业盈余管理——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自然实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对企业利润享有征税权,事实上是几乎所有企业的最大的中小股东,因此有动机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税收征管,进而影响公司治理。本文以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为样本,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自然实验,从企业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够显着抑制县辖区内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仅对具有征管权限的企业发挥作用;同时,当县级政府财政状况较差和税基较大时,财政"省直管县"对辖区内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够激励县级政府加强税收征管,进而改善辖区内企业盈余质量。更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够抑制企业逃税,提升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行为影响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献,同时也为财政"省直管县"如何缓解县级政府财政困难提供了微观证据。(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盈余管理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企业委托代理管理结构下,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对称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全球一浪高过一浪的并购热潮中,存在着多种并购动机,而在上市公司代理动机并购下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首先阐述盈余管理的涵义、并购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接着从代理并购动机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基于代理动机并购下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盈余管理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并分别从政府和投资者两个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为投资者和政府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盈余管理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共荣,游彩洋.盈余管理与股票价格信息效率研究——基于非机会主义动机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9
[2].陈卫芸.上市公司代理动机并购下盈余管理行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3].许梅.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防范策略[J].西部皮革.2019
[4].孙朦朦.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9
[5].崔雪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其行为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6].罗丹.探究盈余管理的本质与动机[J].财富生活.2019
[7].罗文波,李敏鑫.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客户时间压力源与审计质量[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
[8].张琦,何雪,王超男.国有上市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特殊性研究[J].商业经济.2019
[9].张香奇.企业盈余管理文献综述与动机方法[J].现代企业.2019
[10].李广众,贾凡胜.政府财政激励、税收征管动机与企业盈余管理——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自然实验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