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知识创新论文-程雪,张庆普

团队知识创新论文-程雪,张庆普

导读:本文包含了团队知识创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知识互动评价,叁角模糊权重

团队知识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程雪,张庆普[1](2019)在《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程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互动程度评价对改善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及知识互动程度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知识互动深度、互动广度、互动时间3个维度建立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采用叁角模糊权重、熵权和模糊积分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模型。最后,选取一所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进行实例分析,验证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可为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程度评价提供一个新视角。(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16期)

刘冰峰,王笑梅[2](2019)在《研发团队知识治理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破性创新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要素。知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来源,有效的知识治理对实现突破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治理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治理能力可以通过研发需求不确定性、研发技术不确定性和研发开放度来推动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提升,而知识整合能力在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构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机制,破解创新体制约束;强化研发团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机制,加快创新扩散速度;提升研发创新网络化机制,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等。(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张红兵,杨博,张素姣[3](2019)在《高校教师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基于“融知”发酵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高校教师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的内在机制,引入"融知"发酵理论,构建一个包括知识共享菌株、知识共享母体、知识共享酶、知识共享技术、知识共享环境、知识共享发酵吧和进阶知识七种发酵要素的高校教师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理论框架,进而对知识复制型发酵、知识适应型发酵、知识交互型发酵叁种"融知共享发酵"方式进行系统解读。最后,结合A学院教师创新团队的案例印证理论框架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高等财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姜雯雯[4](2019)在《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是将知识作为主要的竞争资源来发展壮大自身的。知识在团队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角色,团队的发展推动离不开知识的参与,离不开知识共享,知识分享是团队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有助于促进团队知识的完善,有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完成最终的成果产出。了解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共享过程,明晰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机理,对于提高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的知识共享水平,提高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创新创业团队与知识共享理论分析着手,寻找出高校创新创业团队与知识共享之间的联系;分析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构成因素,得出知识共享的整体活动中包含知识、知识主体、知识共享手段和知识共享环境四个组成要素。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活动就是知识提供者在所在的团队环境中将有助于任务完成的相关知识通过某些方式传递给知识接收者,并从接收者反馈到提供者的过程。在此情况下文章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的知识共享过程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解释后续团队的知识共享流程。结合理论分析,本文选取N校五个创新创业团队进行调查,五个团队代表不同的创新创业阶段类型,通过对团队的不同成员进行深入访谈,进行共性与个性的分析,最终形成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共享的机理模型。在机理模型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对N校五个团队进行案例分析,本文发现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知识转移机制不完善,知识融合程度不高;(2)组织结构不稳定,团队成员信任不充分;(3)团队知识共享氛围不浓厚;(4)激励机制不完善,共享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面向学校、团队层面以及成员自身提出了相关的建议:(1)提高团队知识水平,完善知识转移与融合;(2)促进团队成员多元化,制定成员选取标准;(3)拓宽知识共享渠道,增加沟通交流机会;(4)构建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增强知识共享意愿。(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赵丽梅,孙艳华,孙群英[5](2018)在《基于主体间际网络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中主体之间的知识非对称态势和知识势差,研究了团队知识创新中主体的多重角色及其关系是主体间际网络的形成依据。并得出基于主体间际网络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是在复杂的主体间际网络中规划与实施的,用新的理论和方法阐释曾经的知识资源,个体在拥有共同知识经验范畴的基础上彼此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挖掘彼此的兴趣点,建立和发展彼此的最佳联系,从而实现大科学时代的知识创新理念。(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8年11期)

刘美彤[6](2018)在《协同创新视域下的产学研团队知识转移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评析着作《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旨在完善和推动知识转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详读全书,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从内容概述、全书特点、创新之处、不足之处几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该书的特色和优缺点。该书具有论据充足、分析合理、数据真实、视角新颖,语言流畅等特点;把协同创新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主轴线,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为对象,系统研究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叁种视角,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优化策略,对于推动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协同创新视域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拓新之作。(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8年22期)

吕晨,曹方卉,周之桢,高洪利[7](2018)在《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依据高阶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情境下高科技企业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知识结构能够为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带来显着正向影响。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显着,通过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正向影响越强;而且团队中如果有经济学背景的高管,这种正向影响作用会更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8年10期)

孙煜博[8](2018)在《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更高的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的创业型企业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创业人士加入到这场创业的滚滚洪流中,为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这一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成为各经济实体未来规划的重要战略。创业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显得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创业型企业则必将技术创新思想贯彻到底。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技术创新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从而在进行再生产时,有充分的资源再次投入技术创新活动中,在这个循环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绩效的提高成为可能。本文从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出发点,考察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并得出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何种影响。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的叁个不同维度均以不同程度正向影响了技术创新效率,即教育水平异质性、教育专业异质性和职业背景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作用。在考察激励因素对于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时发现,团队成员的股权激励效果因异质性的维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股权激励对团队成员的教育水平异质性产生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成员的教育专业异质性产生了正向的调节作用。薪酬的调节作用在于对创业团队成员职业背景异质性,团队成员的薪酬水平越高,对职业背景差异越大的创业团队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越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本文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一方面考虑到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运作的规范性、企业成长的良好性及数据获取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显着的创业特征,其核心高管团队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视为创业团队的研究对象。因此,本文有关创业团队的知识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效率关系影响研究,对未来创业企业、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乃至创业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实践性启示。(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10)

嵇娟,翟丹妮[9](2018)在《高校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影响高校创新团队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探究,得出影响高校创新团队成员间知识共享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和Vensim-PLE软件构建高校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反馈图和系统流图,对此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多因素下该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原理。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在各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高校创新团队内成员知识水平变化的现实情况,根据仿真结果做出的对比不仅能促进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共享,而且对增加团队的知识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11期)

张婷[10](2018)在《跨学科团队知识转移情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利器。跨学科团队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解决复杂问题、产出创新绩效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世界各国都正在积极开展跨学科团队的组建工作。然而,目前国内跨学科研究不仅受制于外部制度不足,也受制于内部沟通障碍。对于这类情境性问题,学术界尚未得到充分的答案。人们迫切需要理解其中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新机制,从而为创新绩效的提升以及团队管理者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它们提供建议。本研究将从调节焦点理论视角出发,以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跨学科团队知识转移情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回顾了知识转移理论、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调节焦点理论相关研究,确定了跨学科团队中知识转移情境包含信任关系、创新氛围、团队学习型文化和制度支持四种因素。依循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并基于对理论的理解建立了本文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应假设。为了验证假设,利用预调查后得到信、效度较高的量表对国内64个高校跨学科团队进行了正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96份,回收201份,回收有效率为69.9%。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研究知识转移情境的每种因素在调节焦点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验证了团队调节焦点在跨学科团队知识转移情境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跨学科团队知识转移情境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跨学科团队的信任关系、创新氛围、学习型文化和制度支持与创新绩效均为正相关关系;(2)团队调节焦点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即促进型调节焦点与防御型调节焦点均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促进型调节焦点与防御型调节焦点在知识转移情境中部分因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促进型调节焦点在创新氛围、制度支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防御型调节焦点在学习型文化和制度支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弥补了国内外缺乏团队层面相关研究的不足,澄清了知识转移情境、团队调节焦点以及创新绩效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调节焦点的视角分析提出了跨学科团队中知识转移情境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为团队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团队知识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破性创新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要素。知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来源,有效的知识治理对实现突破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治理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治理能力可以通过研发需求不确定性、研发技术不确定性和研发开放度来推动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提升,而知识整合能力在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构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机制,破解创新体制约束;强化研发团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机制,加快创新扩散速度;提升研发创新网络化机制,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团队知识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1].程雪,张庆普.高校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互动程度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2].刘冰峰,王笑梅.研发团队知识治理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探析[J].企业经济.2019

[3].张红兵,杨博,张素姣.高校教师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基于“融知”发酵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

[4].姜雯雯.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5].赵丽梅,孙艳华,孙群英.基于主体间际网络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8

[6].刘美彤.协同创新视域下的产学研团队知识转移机理[J].知识经济.2018

[7].吕晨,曹方卉,周之桢,高洪利.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8

[8].孙煜博.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8

[9].嵇娟,翟丹妮.高校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J].科技与创新.2018

[10].张婷.跨学科团队知识转移情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标签:;  ;  ;  ;  

团队知识创新论文-程雪,张庆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