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自我概念论文-曹秋迪,宫火良

社会自我概念论文-曹秋迪,宫火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自我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学习适应

社会自我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曹秋迪,宫火良[1](2019)在《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适应是指个体根据当前的学习和所处环境的需要,通过不断地调整自我,使之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冯廷勇,2010)。学习适应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体的心理状况、学业成就及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胡琳丽、郑航,2010),所以,探究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环境因素(Leung,200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行为是环境与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业自我概念是人们对学业领域自我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假设学业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间起中介作用。交叉滞后相关设计能够获得变量自身和变量间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明确变量间关系的方向,因此,本研究尝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滞后相关设计系统考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适应间的关系以及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201名大学生间隔一个月进行前后两次施测(T1、T2),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和AMOS 22.0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领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大学生学习适应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各自显着正相关。(2)在控制T1的学习适应后,T1的领悟社会支持能显着正向预测T2的学业自我概念(β=0.10,p<0.05)和T2的学习适应(β=0.10,p<0.05),而在控制T1的领悟社会支持后,T1的学习适应不能显着预测T2的学业自我概念和T2的领悟社会支持。(3)领悟社会支持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领悟社会支持的直接促进作用(95%CI:0.70-0.94)、学业自我概念的部分中介作用(95%CI:0.14-0.38)。综上,领悟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又通过学业自我概念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卞冬磊[2](2019)在《线上社会世界的兴起——以“自我”概念探究“社交”媒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哲学研究中相关的"自我"概念,探讨了社交媒体对人类交往实践的改造。文章通过追问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失去手机意味着什么"?发现手机消解了1970年代以来虚拟/现实的二元区分,创造出一个随时更新且关系密集的"线上社会世界",成为主导人类交往实践的新场景。在线上社会世界,"自我"一方面持续地去寻求与他者互动,另一方面积极地显现自身,其根源在于"自我"是一个经验主体,需要持续不断地填充经验以获得在线的持存。但是,线上社会世界中自我和他者的互动,往往是充满着欲望的"内容",损害了社交的"形式"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9年10期)

魏静萍[3](2019)在《自我表露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友谊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内部影响机制;建立自我表露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友谊质量影响社会适应的序列中介模型。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50名大学生进行自我表露问卷(JSDQ)、自我概念清晰性问卷(SCCS)、友谊质量量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施测,并采用SPSS23.0以及Hayes编制的宏程序PROCESS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大学生自我表露水平的籍贯差异显着,籍贯为城市的大学生明显高于来自县城和农村的大学生的自我表露水平。(2)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年级差异显着,大二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显着低于大一学生,大二大叁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又显着低于大四学生。(3)大学生友谊质量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友谊质量显着高于男生的友谊质量。大学生友谊质量存在显着的籍贯差异,来自县城和农村的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大学生。(4)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别差异显着,女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明显低于男生。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还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大二大叁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明显低于大一大四学生。(5)自我表露可以显着正向预测社会适应、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友谊质量;(6)自我表露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独立中介作用正向预测社会适应;(7)自我表露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友谊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正向预测社会适应;(8)自我表露通过友谊质量的独立中介作用正向预测社会适应。结论:本研究探明了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内部影响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鼓励大学生群体适当的自我表露来提高自我概念清晰性同时获得较好的友谊质量来增强其社会适应水平。(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周慧贤[4](2019)在《小学生学业成就与自我概念:社会比较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概念在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我概念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社会比较以及自尊水平都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索小学生学业成就、社会比较、自尊以及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4-6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董奇修订的《自我概念问卷》、史文妍编制的《社会比较特点问卷》、以及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次采用访谈法对12名小学生进行半结构型访谈。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以及链式中介效应检验,采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记录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小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处于中等水平,小学生的社会比较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和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进行社会比较。(2)小学生的自尊水平普遍较高,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更高,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的自尊水平更高。(3)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自我概念要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自我概念要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要低于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而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无差异。(4)在小学生中,自尊在学业成就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越高,自尊水平就越高,自我概念就越高。(5)在小学生中,社会比较和自尊在学业成就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中起着链式中介的作用,其中链式中介作用是通过社会比较中的积极向上、向下比较、自我贬低、比较倾向维度实现的,反应平静维度的链式中介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荣华[5](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概念形成的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或物质环境互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生理、性格情绪、解决困难以及对未来追求产生的看法和认识。青少年时期是人格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当今时代,大部分青少年的生活不再被物质限制,更多的挑战则来自多元文化下思想观念的抨击。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具有可塑性且受环境影响,且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若青少年在此阶段的消极自我概念未受到积极的教育和学习,将会导致青少年在后期学习生活中,产生犹如“多米诺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消极的自我概念极有可能会阻碍青少年常规的日常生活行为,甚至引发偏差或越轨等行为。时至今日,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相关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社会工作领域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其他学科研究领域内,极易忽略社会环境整体互动下带给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因此本文中,笔者展开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概念形成的相关问题研究。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青少部的服务经验为基础,尝试分析广州市派潭镇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现状,在了解广州市派潭镇辖区内青少年自我概念形成的相关问题之后,以社工的身份,作出社会工作专业手法的实务介入,并对实务过程进行过程反思总结,并综合社会工作系统理论,提出社工介入青少年积极自我概念形成的相关建议。全文主要为分为五个部分。开篇为绪论撰写,主要讲解选题的背景依据,并对国内外自我概念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其次就是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阐述社工介入青少年自我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叁是通过相关资料对广州市派潭镇青少年自我概念进行现状分析。四是以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自我“同理心养成”的小组实务过程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概念的过程。五是结合实务过程和相关文献,在青少年系统环境的四个基本系统之上,提出对完善社工介入青少年积极自我概念形成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19)

朱雨墨[6](2019)在《高中生学业成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个人成长过程中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同一性逐渐整合、完善的主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有助于学生建立并保持积极、自信的心理状态。学习活动是高中生活的主旋律,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外部评价和学生内在自我评定,进而可能对学生幸福感等的主观体验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探讨高中生学业成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两个变量,进一步分析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在高中生学业成绩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提升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在对主观幸福感、社会比较、自我概念的概念、测量工具及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及评价的基础上,以海南省海口市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了海口市的叁所高中,共73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社会比较方面,男生在社会比较的自我贬低维度得分上显着低于女生;高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比较总分显着高于高二、高叁年级学生,其中比较取向、向上比较、平行比较和自我完善维度得分均随年级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2)在自我概念方面,高中男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显着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概念水平上无显着差异。(3)在主观幸福感方面,高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着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主观幸福感上无显着差异。(4)高中生学业成绩、社会比较、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四者除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外,两两呈显着相关关系;高中生社会比较作为个体外部心理资源与学业成绩和主观幸福感呈显着负相关,高中生自我概念作为个体内部心理资源与学业成绩和主观幸福感呈显着正相关。(5)高中生学业成绩、社会比较、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预测作用,其中高中生学业成绩可以分别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负向预测社会比较、正向预测自我概念;社会比较得分可以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自我概念得分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6)高中生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在学业成绩和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肖小月[7](2019)在《学生社会支持与希望品质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及《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概念与希望品质的关系;以期为希望品质研究提供实证支持。结论如下: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希望品质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并且社会支持水平能显着预测希望品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希望品质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自我概念水平能显着预测希望品质;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对希望品质作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着。(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02期)

王思变[8](2018)在《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围绕“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仍有待提高。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总体偏低,这种现象引起了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和低效的学习行为将会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大学教育的质量,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本研究基于参与-认同模型和自我加工理论的视角,了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状况,探讨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旨在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水平,促进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的叁所高校中选取86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时勘等学者设计的《学习投入问卷》、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郭成等学者设计的《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量化研究,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状况进行考察,探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学习投入叁者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在专注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学业自我概念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大学生学习投入在年级因素和专业因素上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学业自我概念在年级因素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社会支持在性别因素、年级因素、专业因素、生源地因素、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上表现出显着性差异。(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着性的正相关;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着性的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显着性的正相关。(4)大学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投入的回归效应达到显着水平,二者均可正向预测学习投入。(5)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学业自我概念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社会支持通过学业自我概念间接对大学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结论:大学生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年级和专业对学习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概念都对学习投入有显着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预测学习投入,也能通过学业自我概念间接影响学习投入。(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12-26)

谢敏芳,黄徐婧,李黎,高奇扬[9](2018)在《流动儿童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性的现状,探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校社会行为量表(school social behavior scale,SSBS)、自我概念描述问卷(self-concept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SD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124名流动儿童和125名常住儿童随机取样,进行问卷测量。结果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在自我管理技能和学业技能得分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不同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的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分析显示,学业自我、身体自我、人际自我、一般自我与社会能力(人际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学业技能)呈显着正相关(r=0. 313~0. 563,P <0. 01);而情绪自我则是与人际技能维度呈显着正相关(r=0. 193,P <0. 05);客观支持和人际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及学业技能因子呈显着的正相关(r=0. 330~0. 403,P <0. 01);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与人际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因子呈显着正相关(r=0. 209~0. 281,P <0. 05)。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性具有显着的回归效应(R~2=0. 289,F=49. 446,P <0. 000)。结论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张殷鹏[10](2018)在《基于自我概念视角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纷繁复杂、知识爆炸的社会中,高校大学生认识外界事物主要凭借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检测、转换、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等个体内在加工处理过程完成的。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关系到其能否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做出亲社会行为,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引导。研究以自我概念为视角,选取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六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亲社会倾向量表》,重点调查了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及人口学差异;全面剖析自我概念九个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六种类型间的关系;尤其对自我概念综合、内容和结构叁大维度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度解析。依据研究结论,从自我满意、社会自我、道德伦理自我、自我行动四个层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的策略与建议。通过研究形成的主要结论有:(1)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的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人口学差异显着。(2)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总体上呈显着正相关关系。(3)性别和学历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亲社会行为均有重要影响。(4)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龄的递增逐渐增强。(5)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对亲社会行为影响显着。(6)提高自我行动和自我满意两个因子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得到的结论对我们全面把握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3-19)

社会自我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借助哲学研究中相关的"自我"概念,探讨了社交媒体对人类交往实践的改造。文章通过追问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失去手机意味着什么"?发现手机消解了1970年代以来虚拟/现实的二元区分,创造出一个随时更新且关系密集的"线上社会世界",成为主导人类交往实践的新场景。在线上社会世界,"自我"一方面持续地去寻求与他者互动,另一方面积极地显现自身,其根源在于"自我"是一个经验主体,需要持续不断地填充经验以获得在线的持存。但是,线上社会世界中自我和他者的互动,往往是充满着欲望的"内容",损害了社交的"形式"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自我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曹秋迪,宫火良.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卞冬磊.线上社会世界的兴起——以“自我”概念探究“社交”媒体[J].新闻.2019

[3].魏静萍.自我表露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友谊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9

[4].周慧贤.小学生学业成就与自我概念:社会比较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D].河北大学.2019

[5].王荣华.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概念形成的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9

[6].朱雨墨.高中生学业成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海南师范大学.2019

[7].肖小月.学生社会支持与希望品质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

[8].王思变.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业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8

[9].谢敏芳,黄徐婧,李黎,高奇扬.流动儿童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8

[10].张殷鹏.基于自我概念视角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社会自我概念论文-曹秋迪,宫火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