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风情论文-冯巧雨

炎黄风情论文-冯巧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炎黄风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炎黄风情,小提琴,独奏

炎黄风情论文文献综述

冯巧雨[1](2019)在《关于改编《炎黄风情》小提琴独奏版的解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孕育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在充满生机屹立于世界的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中国音乐文化,需要中华音乐人本体意识更为觉醒;弘扬中国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对全人类音乐文化的贡献。作曲家鲍元恺先生的《炎黄风情》这部作品让人们听到原汁原味的民歌旋律,用交响乐的方式进一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使它的艺术价值被更多的国内外听众所了解。通过对民间音乐的再创造,找到一个中西方音乐交流的契合点,将中国民歌音乐推向世界。2015年,笔者将导师鲍元恺先生管弦乐版《炎黄风情》改编成小提琴独奏版(小提琴无伴奏版)。改编乐曲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性劳动,而是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本文就笔者是如何改编创作《炎黄风情》小提琴独奏版进行解析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3期)

滕帅,陈毅文[2](2019)在《乐曲特征与情绪诱发——《炎黄风情》中喜乐悲愁的情绪感染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感染听众。音乐作为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旋律、调式、节奏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听众的情绪。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音乐本身就具有文学性和绘画性内容,人们在聆听乐曲时,往往会浮想联翩,进而引发情绪的变化,或喜或悲,或高亢或低沉。中国的民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旋律线条和民族特色,情感脉络清晰。本文从第一部以西方管弦乐手法改编创作的中国民歌代表作品——鲍元恺教授的《炎黄风情》中选取《对花》《看秧歌》《蓝花花》《走西口》四首不同情感色彩的乐曲,通过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考察中国民歌所传达情绪体验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9年03期)

徐婧[3](2019)在《慷慨羽声:“炎黄风情”的第六变奏——析评鲍元恺第六交响曲《燕赵》》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以《炎黄风情》为代表的以展示中国传统音乐为目标的管弦乐组曲或单曲,还是承袭欧洲古典体裁的交响曲,鲍元恺的创作始终表现出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扎实的"科班"训练功底以及隽永真挚的"守旧"姿态,使得他的音乐在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协调的平衡方式。自1991年《炎黄风情》首演算起,鲍元恺的"中国风"艺术工程已走(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李彤[4](2018)在《天然状态的音高体系——论鲍元恺《炎黄风情》中的自然调式和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鲍元恺创作的《炎黄风情》组曲入手,从乐曲的和声基础、自然调式的多样技法、整部组曲调性布局中隐藏的自然调式结构叁个方面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七声自然调式和声在乐曲中的重要基础作用。(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8年09期)

鲍元恺,朱培宾[5](2018)在《《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24.看秧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11期)

鲍元恺,朱培宾[6](2018)在《《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23.爬山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10期)

关丽娜[7](2018)在《鲍元恺管弦乐曲《炎黄风情》民族性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曲家鲍元恺在交响乐的创作上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西洋管弦乐创作当中,其中,他创作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正是一部将中西方音乐元素融合的作品。作曲家将我国不同地区原汁原味的民歌融入到管弦乐中,用西方的管弦乐技术奏响了我们古朴的民歌旋律。(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09期)

鲍元恺,朱培宾[8](2018)在《《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22.闹元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9期)

鲍元恺,朱培宾[9](2018)在《《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21.走西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8期)

鲍元恺,朱培宾[10](2018)在《《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20.紫竹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7年8月起,本刊将连续刊发根据鲍元恺管弦乐曲《炎黄风情》改编的的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这部由朱培宾改编的钢琴作品,以我国六个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民歌为主题,组成了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极大丰富了中国风格钢琴曲谱,为钢琴教学积累了宝贵的音乐元素。(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7期)

炎黄风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感染听众。音乐作为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旋律、调式、节奏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听众的情绪。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音乐本身就具有文学性和绘画性内容,人们在聆听乐曲时,往往会浮想联翩,进而引发情绪的变化,或喜或悲,或高亢或低沉。中国的民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旋律线条和民族特色,情感脉络清晰。本文从第一部以西方管弦乐手法改编创作的中国民歌代表作品——鲍元恺教授的《炎黄风情》中选取《对花》《看秧歌》《蓝花花》《走西口》四首不同情感色彩的乐曲,通过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考察中国民歌所传达情绪体验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炎黄风情论文参考文献

[1].冯巧雨.关于改编《炎黄风情》小提琴独奏版的解析与思考[J].北方音乐.2019

[2].滕帅,陈毅文.乐曲特征与情绪诱发——《炎黄风情》中喜乐悲愁的情绪感染力[J].中国音乐.2019

[3].徐婧.慷慨羽声:“炎黄风情”的第六变奏——析评鲍元恺第六交响曲《燕赵》[J].艺术评论.2019

[4].李彤.天然状态的音高体系——论鲍元恺《炎黄风情》中的自然调式和声[J].名家名作.2018

[5].鲍元恺,朱培宾.《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24.看秧歌[J].当代音乐.2018

[6].鲍元恺,朱培宾.《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23.爬山调[J].当代音乐.2018

[7].关丽娜.鲍元恺管弦乐曲《炎黄风情》民族性体现[J].音乐创作.2018

[8].鲍元恺,朱培宾.《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22.闹元宵[J].当代音乐.2018

[9].鲍元恺,朱培宾.《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21.走西口[J].当代音乐.2018

[10].鲍元恺,朱培宾.《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20.紫竹调[J].当代音乐.2018

标签:;  ;  ;  

炎黄风情论文-冯巧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