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理论论文-雷琳

社会比较理论论文-雷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比较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组织文化

社会比较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雷琳[1](2019)在《基于社会比较理论的组织公平文化建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成员的公平感是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组织文化是影响成员观念与行为的无形之手,通过塑造公平文化来引导组织的公平行为,可以促进成员公平感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成员满意度、改善人际关系和工作绩效的效果。文章以亚当斯的社会比较理论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不公平感带来的危害,继而深入分析组织中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并以组织文化为视角提出了公平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10期)

陈媛[2](2019)在《经典社会理论的深度对比剖析——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代表,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架构和重要影响不言而喻。但可惜的是,现代民众对两位哲学家现代社会与现代性发展思想的理解却呈现出了"相互对立"的两极分化状态。由郑飞主编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基于这一现实境况,在急速转变的现代中国社会和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架构起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理论的本质内涵和象征意义,这对于澄清民众对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的误读,加深民众对这一理论的深度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9期)

李雪姣[3](2019)在《“社会生态转型”理论的术语学解析——兼与布兰德“批判性政治生态学理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生态转型"理论已逐步形成了新兴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论主张、政策导向,政治哲学领域却依旧以布兰德"批判性政治生态学理论"为研究范式。然而,该范式面临着结构性转型困境与转型动力难题,致使其理论不够开阔、实践特征比较特殊,解释力有限。因此,为了得出"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通过采用术语解析法对"社会生态转型"从"转型"、"社会"和"生态"叁个范畴进行分析,得知它是一种具有相对激进性和有机性并包含了社会公正及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左翼理论,它依靠绿色政府及绿色自发组织,并基于当下替代性实践和转型创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好生活"理念纳入长远的转型目标中去。跟进该种新型理论并进行术语解析有助于把握当代欧洲绿色左翼现状,判断和挖掘该理论在欧陆版本之外的发展潜力,为中国生态治理问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金一[4](2019)在《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以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文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国际性的文艺思潮。作为同处于亚洲的东方国家,中韩两国的现代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在其影响之下出现了许多体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文学作品和批评文章。通过对同时期中韩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其流变过程的比较,可以总结出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异同点,进而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武振华[5](2019)在《论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兼与毛泽东、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这叁大理论成果,适应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前者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基础,中者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后者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最新成果,叁者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个性。深入研究之,不但可以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脉络,而且可以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琼[6](2019)在《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与畸变: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虽然同是20世纪法国着名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重要代表,但二者之间的异质性也是明显的。列斐伏尔在20世纪上半叶规模化、机械化的福特制商品生产广泛普及的社会现实下积极思考消费问题,以"消费被控的官僚制社会"指认了当代资本主义新的统治特征。鲍德里亚则从关注日常生活消费的异化状况转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最终放弃了列斐伏尔的消费社会批判分析逻辑,走向后马克思批判理论之路。对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比较,成为了我们今天全面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面镜子。(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卢清新,卜长莉[7](2019)在《中美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的差异性给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难题,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进入中国后就受到中国各种传统文化的挑战,作为一个"舶来品",如何使专业社会工作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让社会工作能够真正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而价值观作为一种对实践活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得到更集中的关注。以一个经典的管理学学说为分析框架,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出发,以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为导向,对中美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双方价值观差异产生的文化原因和文化背景,以此探讨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夺[8](2019)在《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之多维思想资源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西方生态中心主义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虽是重要的理论资源,但通过"以古论今""以西论中"来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不仅在历时态上混淆了社会形态,在共时态上磨平了制度差别,因而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否定了传统和西方各种思想资源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差别,实质是一种"复古主义""浪漫主义"的错误阐释。因此,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必须始终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必须坚决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言说。(本文来源于《创新》期刊2019年03期)

姚尚建,晏晓娟[9](2019)在《社会融入与治理发展——一个移民理论比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民社会融入在理论上是一个行为适应、文化接纳、价值信仰与身份认同的问题,而在政治上则上升到移民个体与群体权利的实现与保障层面。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融入的基础研究彼此交织,并构建出叁种经典模型,分别从结构性维度与文化、"政治-合法性"、主流社会对移民的态度等叁个维度加以剖析。在社会融合的进程中,同化主义饱受多元文化主义的批评,理论界同时意识到文化的分离状态导致畸形的多元文化主义——即多元单一文化主义的可能性。虽然西方的理论争论起点迥异,但是从逻辑上看,基本上都承认公民是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05期)

姜强,潘星竹,赵蔚,王朋娇[10](2019)在《学习者模型可视化认同感分析与效能评测——基于社会比较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学习者模型可视化不但有助于自我改进、强化及评价,具有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价值,而且还能内化同伴的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动机,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高阶思维发展。以美国匹兹堡大学的MasteryGrids自适应学习系统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从有用性、感知性等方面对学习者模型可视化进行认同感分析,并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分析方法和实验控制组对其效能进行评测。结果表明,学习者模型可视化所具有的特性验证了期待和信仰,可为在线个性化学习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尤其是解决学生持续学习能力差和低完课率等实际问题,确保在线教育的成功实施。(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社会比较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代表,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架构和重要影响不言而喻。但可惜的是,现代民众对两位哲学家现代社会与现代性发展思想的理解却呈现出了"相互对立"的两极分化状态。由郑飞主编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基于这一现实境况,在急速转变的现代中国社会和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架构起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理论的本质内涵和象征意义,这对于澄清民众对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的误读,加深民众对这一理论的深度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比较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雷琳.基于社会比较理论的组织公平文化建设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2].陈媛.经典社会理论的深度对比剖析——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J].学术交流.2019

[3].李雪姣.“社会生态转型”理论的术语学解析——兼与布兰德“批判性政治生态学理论”比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金一.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以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文论为中心[J].东疆学刊.2019

[5].武振华.论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兼与毛泽东、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之比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6].吴琼.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与畸变: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之比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卢清新,卜长莉.中美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张夺.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之多维思想资源比较分析[J].创新.2019

[9].姚尚建,晏晓娟.社会融入与治理发展——一个移民理论比较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9

[10].姜强,潘星竹,赵蔚,王朋娇.学习者模型可视化认同感分析与效能评测——基于社会比较理论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9

标签:;  ;  ;  

社会比较理论论文-雷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