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准弹性电子散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原子核准弹性散射,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弱束缚近似
准弹性电子散射论文文献综述
戴宏凯,陈旭荣,符彦飙[1](2017)在《高Q~2电子原子核单举准弹性散射截面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与原子核碰撞实验是通过中高能探针探测原子核结构的方法。本文提供了一个高Q~2单举准弹性电子原子核散射截面的计算方法,此方法是基于核子-核子短程关联的经验公式与弱束缚近似下的氘核散射截面模型。在弱束缚近似下,氘核可以看成是由近似自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质子与中子的短程关联可以忽略,氘核结构函数可以写成质子与中子结构函数线性组合,从而可以得到氘核的散射截面。根据氘核散射截面以及短程关联的经验公式,可以得到考虑短程关联的原子核A>2的散射截面。我们将计算得到的散射截面与已有的实验和及Bosted拟合方法的结果比较,发现本文的方法在大x和Q~2>2 GeV~2区域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并且对于一些重原子核,尤其是~4He核,明显优于Bosted方法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7年04期)
徐春凯,陈向军[2](2014)在《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非线性非弹性电子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与样品的非弹性散射过程是电子能谱技术的基础。然而非弹性散射电子通常只占极少的比例,大多数电子是没有能量损失的弹性散射电子。最新的实验研究发现,银纳米结构激发出的局域等离激元场可以导致非线性的电子散射现象,使得非弹性电子的强度显着增强。这一新的发现未来可以用于研究吸附在金属纳米结构上的原子、分子,非线性电子散射过程会大大提高信号(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4年12期)
褚衍运[3](2011)在《一些不稳定原子核弹性电子散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弹性电子散射是研究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及质子密度分布最有力的工具。由于受制靶技术的限制,过去的原子核电子散射实验研究仅限于稳定核及长寿命不稳定核。随着放射性核束技术的发展,短寿命不稳定原子核的高能电子散射实验研究已经被提上日程。此外,考虑了弱相互作用影响的宇称不守恒弹性电子散射能够提供原子核中子密度分布的信息。鉴于以上两点,本文把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与相对论分波法结合起来,作为一个自洽的相对论模型,进行了两方面研究:一,系统研究了原子核的电荷密度分布及其高能弹性电子(库仑)散射;二,研究了原子核中质子密度分布差异及相应的宇称不守恒弹性电子散射。第一方面研究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及其弹性电子散射占了大部分篇幅,主要包括叁部分内容。首先,研究了同位素链(Z=8,50)及同中子素链(N=8)原子核的电荷密度分布及弹性电子散射。以Z=8的氧同位素链为例,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中子数目增加,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呈规律性的变化,中心及尾部电荷密度降低,而r≈3fm表面上的电荷密度增加。与氧同位素链原子核之间电荷密度分布规律性的差别相对应,其弹性电子散射微分截面也出现明显的、规律性的差异,尤其是其散射第一极小点随着中子数目增加而逐渐向内向上移动。对锡同位素链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N=8同中子素链原子核彼此之间电荷密度差异更为明显,其弹性电子散射微分截面随质子数目增加发生明显的整体向内向上移动。其次,研究了原子核质子晕导致的弹性电子散射效应。根据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计算结果,17F基态与第一激发态都具有比16O基态更加扩展的电荷密度分布。而根据弹性电子散射的计算结果,与16O基态弹性电子散射相比,不具有质子晕结构的17F基态的散射第一极小点向内向上移动,而具有质子晕结构的17F第一激发态的散射第一极小点却向外向下移动。同样的结果也在研究18Ne不同组态的弹性电子散射中得到。因此,弹性电子散射可以用来鉴别原子核是否有质子晕结构。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 46Ar和44S原子核中心电荷密分布情况,发现中心密度现象,研究了这导致的弹性电子散射的可观测效应。丰中子的46Ar和44S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出现中心压低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其质子2s1/2与1d3/2能级发生翻转,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也支持这一结果。根据相对论分波法的计算结果,中心电荷密度压低原子核的弹性电子散射形状因子的极大极小点会向上向内移动,这与采用叁参数费米分布模拟的中心电荷密度压低导致的效应一致。第二方面研究了原子核的宇称不守恒弹性电子散射。我们首先比较了平面波玻恩近似、相对论Eikonal近似与相对论分波法的数值结果,然后研究了氧、锡、铅同位素链原子核的宇称不守恒弹性电子散射。以氧同位素链为例,我们选取了 12,16,20,240原子核进行了研究。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结果显示,160原子核中子质子密度分布最为接近,12,24O原子核的中子质子密度分布差别最大。采用相对论分波法计算的氧同位素链原子核的宇称不守恒弹性电子散射结果表明,160原子核的不对称度曲线震荡幅度很小,12,24O原子核的不对称度曲线震荡幅度很大。对锡、铅同位素链原子核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随着同位素链原子核中子质子密度分布差异增大,其相应的宇称不守恒弹性电子散射不对称度曲线震荡幅度也逐渐增大。因此,可借助宇称不守恒弹性电子散射研究原子核中子质子密度的差别,进而得到精确可靠的中子密度分布。(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1-05-01)
闫新虎[4](2011)在《动量转移区间(0.55GeV/c≤|q|≤1.0GeV/c)电子准弹性散射的纵向和横向响应函数R_L和R_T的精确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JLab A大厅的库仑求和实验在较宽的转移叁动量区间0.55GeV/c<|q|<1.0GeV/c,精确测量了单举散射过程中电子在准弹性散射区域内的散射截面,所用的靶有4He; 12C,56Fe和208Pb。本文主要基于对JLab A大厅右臂12C靶的分析,分别提取出核子的纵向和横向响应函数RL和RT,填补了这个区间的数据空白。同时计算出12C靶的库仑求和值并与世界上已有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目前的结果非常初步,仍有待进一步降低误差得到更可靠的结果。当我们完成对所有右臂和左臂的数据分析后,期待能证明短程下核介质中纵向响应函数RL的“淬灭”问题,以及研究库仑求和规则(CSR)基于转移叁动量|q|的演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4-01)
王世宽[5](2004)在《电子—核物质准弹性散射中负能海贡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的实验证明电子散射是探测核的性质的非常好的实验手段,而且由于电子与核子的电磁相互作用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是很弱的,所以可以采用Born近似和单光子交换近似.这样在理论处理上就简单多了.散射截面可以用响应函数表示,而响应函数包含了核体系的大量信息. 尽管非相对论性的两核子相互作用势在描述核的各种性质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要较完整的理解核的各种性质必须采用相对论性的多体理论.目前相对论性的量子场理论已经广泛的用于核多体问题的研究,如量子色动力学(QCD),量子强子动力学(QHD)等.虽然QCD是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非微挠低能领域已知的QCD中尚缺乏恰当的求解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核现象起主要作用的是强子而不是夸克胶子自由度.因此当前核现象的相对论多体理论仍主要建立在量子强子动力学(QHD)基础上,而且量子强子动力学在具体应用时较量子色动力学要简单的多,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中我们采用了最简单的量子强子动力学模型-Walecka模型, 该模型只包括中性标量介子σ与中性矢量介子ω. 由于Walecka模型中介子与核子的耦合常数很大,所以必须采用非微扰的方法计算,至少要进行部分求和.我们用相对论性的Hartree近似计算核子的完全传播子,对蝌蚪图无限求和(包含真空极化的贡献,并进行了自洽计算),在计算流-流关联函数时对 ring 图进行无限求和(即相对论性无规位相近似RRPA). 在Walecka模型中,核子通过交换虚介子而相互作用,核子是没有内部结构的,一般当着点粒子看待,本文中的形状因子是唯象的引进的.对于核物质关联函数的FF项中来自核子反常电磁流的部分(称之为反常FF项)及来自核子Dirac流的部分(称之为Dirac FF项)是发散的.关联函数中来自Dirac流的FF项可以通过引进恰当的抵消项和重整化条件将之重整<WP=57>化.而反常FF项是不可重整化的, HARUKI KURASAWA等在计算响应函数时忽略了反常FF项的贡献, 到目前我们也没有看到别人考虑过这项的贡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反常FF项中的发散积分与Dirac FF项中的一个发散积分相同,因此我们对反常FF项中的发散积分进行与Dirac FF项中的相同的发散积分一样的减除,从而使积分收敛了.计算发现: Dirac FF项对响应函数有很重要的贡献,而反常FF项对纵向响应函数的影响只有左右,它对横向响应函数没有明显的贡献,只有千分之几. 考虑反常FF项后响应函数的值变小了..计算结果表明负能海中的粒子-反粒子激发仅在Dirac FF项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反常FF项中起的作用很小.在计算 响应函数时,反常FF 项的贡献是可以忽略的.由于有限核目前尚无恰当的重整化理论计算方法,所以我们只考虑核物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6-01)
刘文勤,马中玉[6](1997)在《电子准弹性散射宇称不守恒中的奇异夸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计算了12C和40Ca的准弹性电子散射的字称不守恒不对称性A.研究了核内奇异夸克成份对A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97年10期)
金维睦[7](1995)在《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准弹性光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准弹性光散射金维睦(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成都610066)Qusi-ElasticLightScatteringFromElectronsInSemiconductors¥JinWeimu(Phys.Dept.SichuanNorma...(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1995年Z1期)
马中玉,陈宝秋[8](1994)在《电子准弹性散射的动量转移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实验上观察到电子准弹性散射过程核的响应函数的动量转移依赖性 [1].当转移动量在0.55Gev 以下电子准弹性散射核的纵向响应函数与费米气体模型的预言有较大的压低,介质效应是很重要的,而在 SLAC上~(56)Fe(e,e′)转移动量为1.14GeV/c 的实验[1]发现纵向响应函数可以由相对论费米气体模型 (RFGM)较好地描述.它表明介质效应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大而减小.这种介质效应的压低的动力学原因可以由核子的关联效应来解释,即核子在核介质中的自能随核子的动量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1994-10-01)
陈宝秋,马中玉[9](1994)在《电子准弹性散射高动量转移时介质效应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4电子准弹性散射高动量转移时介质效应的抑制陈宝秋,马中玉近来在SLAC上的实验 ̄[1]观察到电子准弹性散射过程中介质效应依赖于动量转移。在 ̄(56)Fe(e,e')反应中,动量转移为1.14GeV/c时纵向响应函数可以用自由的相对论Fermi气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1994年00期)
马中玉,冯大春,陈宝秋,刘文勤[10](1994)在《电子准弹性散射纵向响应函数压低是否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1.5电子准弹性散射纵向响应函数压低是否存在马中玉,冯大春,陈宝秋,刘文勤电子准弹性散射纵向响应函数的压低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八十年代初在实验上观察到对轻核和中重核,如 ̄(40)Ca、 ̄(56)Fe等,电子准弹性散射纵向响应函数的峰值强度以及积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1994年00期)
准弹性电子散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子与样品的非弹性散射过程是电子能谱技术的基础。然而非弹性散射电子通常只占极少的比例,大多数电子是没有能量损失的弹性散射电子。最新的实验研究发现,银纳米结构激发出的局域等离激元场可以导致非线性的电子散射现象,使得非弹性电子的强度显着增强。这一新的发现未来可以用于研究吸附在金属纳米结构上的原子、分子,非线性电子散射过程会大大提高信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弹性电子散射论文参考文献
[1].戴宏凯,陈旭荣,符彦飙.高Q~2电子原子核单举准弹性散射截面的计算方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7
[2].徐春凯,陈向军.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非线性非弹性电子散射[J].物理.2014
[3].褚衍运.一些不稳定原子核弹性电子散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
[4].闫新虎.动量转移区间(0.55GeV/c≤|q|≤1.0GeV/c)电子准弹性散射的纵向和横向响应函数R_L和R_T的精确测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5].王世宽.电子—核物质准弹性散射中负能海贡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
[6].刘文勤,马中玉.电子准弹性散射宇称不守恒中的奇异夸克效应[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
[7].金维睦.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准弹性光散射[J].光散射学报.1995
[8].马中玉,陈宝秋.电子准弹性散射的动量转移依赖性[C].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4
[9].陈宝秋,马中玉.电子准弹性散射高动量转移时介质效应的抑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4
[10].马中玉,冯大春,陈宝秋,刘文勤.电子准弹性散射纵向响应函数压低是否存在[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4
标签:电子原子核准弹性散射; 核子-核子短程关联; 弱束缚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