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预防论文-何春梅

围手术期预防论文-何春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围手术期预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压疮预防

围手术期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何春梅[1](2019)在《脑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对压疮预防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神志、运动障碍而不能活动,部分患者还需要给予体位保护性约束,这使患者身体局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而引起组织破溃坏死,形成压疮。压疮带来的疼痛甚至局部感染会降低患者舒适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及患者家庭的负担。本文探讨脑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压疮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关洪梅[2](2019)在《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74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7例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感染率(2.7%)显着低于对照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着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可以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胡娟妮,朱冠华,程学芳[3](2019)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术治疗的272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将收集的病例资料分为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组(A组)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组(B组)。观察两组术后感染情况,比较A、B两组感染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和B组临床基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有吸烟史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 ESD围手术期使用叁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能降低ESD术后感染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周翠云,宋丽红,孙丽莹,刘颖,宋伟[4](2019)在《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移植围手术期患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同一外科组接受肝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后于国际医疗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的219例患儿,按照术后0、1、2、6个月共4针次为1个疗程的免疫方案,每次上臂叁角肌注射乙肝疫苗20μg,初次接种2~3针次后,随术后来院复查时进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滴度检测,观察术后预防接种第1个疗程免疫应答效果(抗-HBs滴度≥100 IU/L为应答成功,<100 IU/L为应答不成功)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219例肝移植术后患儿中,完成4针次第1个疗程后,155例(70. 78%)应答成功,64例(29. 22%)应答不成功。术后预防接种第1个疗程的免疫影响因素与性别、疾病类型、术中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无关,与年龄、户籍所在地、术前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滴度高低有关(以100 IU/L为标准),其平均年龄2岁的患儿比1岁的患儿术后第1个疗程预防接种后更易实现应答成功;术后京籍患儿预防接种第1个疗程的免疫应答率(90. 90%)远高于非京籍患儿免疫应答率(67. 20%);术前注射过乙肝疫苗且乙肝抗-HBs滴度≥100 IU/L的患儿,其术后接种第1个疗程后的免疫应答率较高(84. 42%),术前抗-HBs滴度<100 IU/L患儿术后接种第1个疗程后的免疫应答率较低(62. 50%)。结论肝移植术后患儿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实现免疫应答,因个体差异不同,其产生抗体时间及应答滴度而不会相同,术前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抗-HBs滴度≥100 IU/L的患儿其术后接种更易免疫应答成功,增加接种频次能有效提高乙肝接种成功率,适宜在肝移植术后患儿中推广应用,可作为一种预防移植术后患儿不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邵礼晖,谷涛[5](2019)在《桃红四物汤联合功能锻炼预防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联合功能锻炼预防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9年4月股骨干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功能锻炼的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D-二聚体值及凝血时间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王芳,魏苏艳,穆小燕[6](2019)在《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的100例胃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普通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护理前后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50(100.00%),普通护理组则是40(80.00%),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相比普通护理组患者,手术前下肢血液动力学指标更有优势,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胃肠癌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少,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普通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论胃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刘明[7](2019)在《围手术期头孢呋辛不同用药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和药物经济学成本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头孢呋辛不同用药时间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和药物经济学成本。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其中观察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术后持续用药24 h;对照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术后持续用药48~72 h。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指标、术后体温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和药物经济学成本。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和炎性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0.634、0.222、0.307、0.090,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分别为4.23%、0.00%、1.41%、2.82%,与观察组2.82%、1.41%、0.00%、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7、1.007、1.007、0.341,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经济学成本(165.80±43.71)元低于对照组(192.57±50.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5)。结论头孢呋辛于术前30 min和术后继续使用24 h,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感染,且可节约抗菌药物经济学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10期)

牟红艳[8](2019)在《循证护理预防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循证护理预防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把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利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理想,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8期)

刘晓莺,邓燕萍,刘雅清,郑清,周翠云[9](2019)在《PDCA循环在预防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下肢静脉炎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在预防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下肢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下肢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加强护士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并逐级检查反馈。最后根据反馈问题进行改进。结果运用PDCA循环,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下肢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进行有效预防后,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应用前的42.86%降至应用后的14.29%(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吕荣[10](2019)在《肝移植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移植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从2017年3月~2019年4月间在本院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中选取68例参与本次研究,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临床治疗中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5.88%低于对照组26.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为肝移植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围手术期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74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7例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感染率(2.7%)显着低于对照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着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可以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手术期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春梅.脑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对压疮预防的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2].关洪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胡娟妮,朱冠华,程学芳.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调查[J].中南药学.2019

[4].周翠云,宋丽红,孙丽莹,刘颖,宋伟.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5].邵礼晖,谷涛.桃红四物汤联合功能锻炼预防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9

[6].王芳,魏苏艳,穆小燕.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刘明.围手术期头孢呋辛不同用药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和药物经济学成本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8].牟红艳.循证护理预防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刘晓莺,邓燕萍,刘雅清,郑清,周翠云.PDCA循环在预防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下肢静脉炎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10].吕荣.肝移植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19

标签:;  ;  ;  

围手术期预防论文-何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