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雨水集蓄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业补充灌溉,雨水集蓄利用,风险辨析,风险评价模型
雨水集蓄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周录文,金彦兆,唐小娟,王军德,王英[1](2019)在《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系统风险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面分析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系统构成、作用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方位进行了风险要素识别、风险源辨析,确定了农业补充灌溉工程风险种类及其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形成过程;构建了多层次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综合风险等级评定标准;以典型工程为例,计算了工程实施过程的风险度,对有效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过程风险管控,提高灌溉保证率,支撑雨养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4期)
金彦兆,周录文[2](2017)在《雨水集蓄利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系列计算设施最佳匹配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拟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用水对象及其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用水对象全年需水量的分析,采用长系列计算方法,应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规划集流面与需水设施容积组合条件下可调控利用水量及其供需平衡的调节计算,分析确定了不同降水量地区满足安全饮水的规划集流面面积以及与之配套的蓄水设施容积组合,提出了雨水利用条件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施最佳匹配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7年11期)
[3](2017)在《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宣贯培训班成功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排水安全、防治内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加强雨水综合利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7年1月21日正式批准发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两部国家标准,且于201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为帮助相关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及时掌握两部国家标准规范内容,了解国内外城镇内涝防治和(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7年08期)
陈嫣[4](2017)在《《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必须给水以空间,蓄以待渗、蓄以待净、蓄以待用、蓄以待排,雨水调蓄是防治城市内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雨水调蓄已成为雨水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业内已有大量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如上海苏州河沿岸和昆明主城区为解决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雨天溢流污染,先后建设了8座和17座合流制溢流调蓄池;(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7年08期)
晓研[5](2017)在《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宣贯培训在上海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22日,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宣贯培训在上海举办。本次宣贯培训由标准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城市排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承办。此两部国家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7年1月21日正式批准,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目的(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7年08期)
张辰,陈嫣,吕永鹏[6](2017)在《《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对国内外雨水调蓄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规范了我国城镇雨水调蓄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有利于推动雨水综合管理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规范的编制背景和思路,明确了调蓄的定义和分类等概念,并对其中涉及的调蓄系统设计、多功能雨水调蓄设施和雨水调蓄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等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有助于对该规范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6期)
张永久[7](2016)在《绥中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评估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后,不仅可解决非饮用水问题,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而且增加城区滞洪能力,让雨水为城郊农业生产和美化城镇环境提供水源保证。(本文来源于《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王胜永,王丽,周馨艳[8](2015)在《绿色建筑室外雨水集用与景观工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绿色建筑雨水集用相关内容和研究现状,对绿色建筑雨水集用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对绿色建筑雨水集用的的必要性做了充分探讨。提出了在绿色建筑中应将雨水集用相关技术措施与建筑单元的其他要素有机结合、综合考虑,期望为山东地区绿色建筑雨水集用提供设计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9](2015)在《《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编制概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行。同时大量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排入水体,对我国城镇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导致河道黑臭。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雨水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大多数城市在雨水管理中都面临水量水质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雨水综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自然和人工水体、绿地广场、(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5年11期)
李俊琴[10](2015)在《雨水集蓄工程在缺水地区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寿阳电厂建设工程中的绿化需水量、可收集水量,蓄水设施位置的选择、雨水蓄积工程的构筑物组成以及该雨水蓄积工程产生效益的分析,认为通过在电厂建设过程中应用雨水蓄积工程收集雨水代替原电厂建设中的绿化用水,不仅可减少水损失,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保证不影响其生态效益。通过对寿阳电厂建设中雨水蓄积工程的应用分析,认为雨水蓄积工程可以在缺水地区开发建设项目中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5年11期)
雨水集蓄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拟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用水对象及其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用水对象全年需水量的分析,采用长系列计算方法,应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规划集流面与需水设施容积组合条件下可调控利用水量及其供需平衡的调节计算,分析确定了不同降水量地区满足安全饮水的规划集流面面积以及与之配套的蓄水设施容积组合,提出了雨水利用条件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施最佳匹配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雨水集蓄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周录文,金彦兆,唐小娟,王军德,王英.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系统风险评价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2].金彦兆,周录文.雨水集蓄利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系列计算设施最佳匹配模式[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
[3]..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宣贯培训班成功召开[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7
[4].陈嫣.《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解读[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7
[5].晓研.国家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宣贯培训在上海举办[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
[6].张辰,陈嫣,吕永鹏.《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解读[J].给水排水.2017
[7].张永久.绥中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评估及对策[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
[8].王胜永,王丽,周馨艳.绿色建筑室外雨水集用与景观工程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5
[9]..《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编制概要[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
[10].李俊琴.雨水集蓄工程在缺水地区建设项目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