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分维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思维
农业高等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田建湘,喻艳,李毅,潘俊宇[1](2019)在《基于“叁分维度”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思维——以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质量标准模糊性、培养方式同质化和课程实施塑性化的特点,缺乏创新和自身特色,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本文旨在进行以"学生分类、教学分层、实施分段"为核心的"叁分维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思维,探索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多样化、融合式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学生分类——让成教生成为主角,教学分层——让培养方式彰显特色,实施分段——让课程实施发挥弹性。(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6期)
王龙庭,张彦廷,石永军,姜浩,盖永革[2](2019)在《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以农业机械类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正式步入科学化教育路线以来,"3+1"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采取了举例分析法,从农业机械类专业的视角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同时以农业机械类专业为例,发掘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及初期目标,并且分析了在该模式下对于工科学生所产生的引导作用,以期对现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黄健,童康,张宁,张娟[3](2019)在《高校教师海外研修成效研究——以“高等教育教学法(农业类)出国研修”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项目评估,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法(农业类)出国研修"项目进行实施成效分析。研究发现,项目总体取得了显着成效:行前培训工作为参训教师赴海外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未参训教师组为参照,参训教师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若干方面发生了显着变化;参与项目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对项目的效果持满意态度。但参训教师回国后,在使用新教学法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为保障高校教学法的改革,助推高校重视一线教师的教学,仍需长期坚持并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的实施,加强和完善培训的各项工作,对回国后的参训教师进行持续的跟进评估和专业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曹林奎,黄国勤[4](2019)在《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普通高等教育“十叁五”规划教材 新型生态科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农业的产生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成果。现代农业是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以现代产业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技为支撑,连接一、二、叁产业的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除了生产方式与手段不同,还有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差异,表现在现代农业在空间上的突破,由产中延伸到产前和产后,并形成了一条"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生态文明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审视的产物,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6期)
代微然,李永梅,施东琦[5](2019)在《云南在南亚、东南亚跨境高等教育合作中的对策——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跨境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在东南亚、南亚跨境高等教育的区位优势,使得跨境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我省已逐渐形成规模。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促进云南省高校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从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承办国际培训班;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加大留学生招收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云南跨境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05期)
刘志民,胡顺顺,张松,黄维海[6](2019)在《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吗?——以高等农业教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Web文本挖掘技术,结合核密度估计法、词频统计法、关键词权重分析等方法对8290条招聘信息进行提炼分析,从涉及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月薪、学科专业、地区分布、学历层次以及综合能力等五个方面,以高等农业教育为例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等农业教育与涉农产业在月薪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存在不协调现象,在地区结构上大体协调。具体来看:第一,农学类应届毕业生的月薪期望略高于涉农产业愿意提供的月薪水平。第二,专业不匹配现象仍然存在。第叁,存在过度教育现象。第四,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第五,市场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与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协调。(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刘思幸,张琦,张瑞宏,张翼夫,缪宏[7](2018)在《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较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此现象归因于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驱动下,本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路径"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改革模式,同时在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34期)
郑树景,苗卫东,李桂荣,刘会超,沈军[8](2018)在《新西兰梅西大学农业类高等教育教学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西兰梅西大学农学专业是该校最老的专业,2015~2016年在世界大学排名农业和林学专业挤进前50名,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梅西大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产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学生极具竞争力,深受雇主欢迎。本文总结了梅西大学农业类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过程、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与我国农业类专业相比较,梅西大学办学具有专业设置灵活、基础厚、注重过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特点。梅西大学在农业类教学中的有益经验,对于中国农业类高等教育教学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8年10期)
李玲,李月娥[9](2018)在《基于DEA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实证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是研究高校教育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实证分析山东农业大学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对该高校16个参与评价的教学学院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产出的松弛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四分之一的学院综合效率达到最优前沿曲线,多数学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均有学院存在松弛量,尚有改进空间。该结果为该校各学院下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数据支持与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2期)
素帕万·维塞特诺,韦恩·内勒斯,杨桃[10](2018)在《泰国高等教育与可持续性——国家研究型大学在可持续性农业教育中的作用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在泰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是众多泰国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从全球角度来看,对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来说,农业又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最大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关于泰国不可持续的农业体系以及教育在消除这种忧虑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存在着诸多争论。为了对更广泛的问题和挑战作出说明,本文从教育机构的层面分析了相关主题,同时对泰国政府指定的九所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具体政策及其对可持续性问题的关切作了审视;考察了各所国家研究型大学开设的可持续农业课程以及旨在促进可持续性和环境意识的研究资助和预算分配情况;运用态势(SWOT)分析法,说明可持续性及泰国国家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优势和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支持泰国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国家教育计划以及可持续农业学习和研究的政策尚不明确,并且缺乏综合性的可持续农业课程,多数大学和政府也缺少有力的支持。本文只是将文献系统化的第一步,说明了泰国大学政策和做法所反映出的可持续农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期刊2018年01期)
农业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正式步入科学化教育路线以来,"3+1"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采取了举例分析法,从农业机械类专业的视角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同时以农业机械类专业为例,发掘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及初期目标,并且分析了在该模式下对于工科学生所产生的引导作用,以期对现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田建湘,喻艳,李毅,潘俊宇.基于“叁分维度”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思维——以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
[2].王龙庭,张彦廷,石永军,姜浩,盖永革.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以农业机械类专业为例[J].农业工程.2019
[3].黄健,童康,张宁,张娟.高校教师海外研修成效研究——以“高等教育教学法(农业类)出国研修”项目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
[4].曹林奎,黄国勤.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普通高等教育“十叁五”规划教材新型生态科学系统[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5].代微然,李永梅,施东琦.云南在南亚、东南亚跨境高等教育合作中的对策——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才智.2019
[6].刘志民,胡顺顺,张松,黄维海.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吗?——以高等农业教育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7].刘思幸,张琦,张瑞宏,张翼夫,缪宏.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J].才智.2018
[8].郑树景,苗卫东,李桂荣,刘会超,沈军.新西兰梅西大学农业类高等教育教学经验与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
[9].李玲,李月娥.基于DEA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实证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
[10].素帕万·维塞特诺,韦恩·内勒斯,杨桃.泰国高等教育与可持续性——国家研究型大学在可持续性农业教育中的作用评述[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