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纳米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aLuF_4纳米晶体,核壳结构,上转换发光,荧光增强
基纳米晶论文文献综述
严学文,王朝晋,王博扬,孙泽煜,张晨雪[1](2019)在《构建核壳结构增强Ho~(3+)离子在镥基纳米晶中的红光上转换发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具有六方相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纳米晶体为核,采用外延生长法构建具有同质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NaLuF_4:Yb~(3+)核壳纳米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在近红外光980nm激光激发下,通过构建核壳结构及有效调控外壳中敏化离子Yb~(3+)离子的掺杂浓度,实现Ho~(3+)离子在NaLuF_4纳米晶体中的红光发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激发条件下,具有核壳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NaLuF_4:Yb~(3+)纳米晶体的红光发射均得到了增强,同时,当外壳中Yb~(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10.0%时,其上转换红光发射强度最强,为NaLuF_4:Yb~(3+)/Ho~(3+)/Ce~(3+)晶体核红光发射强度的5.8倍.根据其光谱特性及发光动力学过程,讨论了同质壳及壳中敏化离子掺杂浓度变化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规律.这种具有较强红光发射的核壳结构纳米晶体在生物医学、防伪编码、多色显示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麻青明,姚月坚,闫明磊,赵杰,葛承宣[2](2019)在《钴基纳米晶-氮掺杂碳纳米笼复合材料的构建与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Co(OH)_2、CoO和Co_3O_4等钴基化合物因具有高理论容量和赝电容性质而备受关注.但受限于活性表面积小、电荷传输缓慢等原因,钴基纳米材料的实际储能性能却有限.本文以我们前期开发的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微孔-介孔-大孔共存的分级结构氮掺杂碳纳米笼(hNCNCs)为载体,成功构建了晶粒尺寸小、电荷转移快的系列钴基纳米晶-hNCNCs复合材料,有效地提高了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其中,Co(OH)2/hNCNCs在2 Ag~(-1)下表现出1170 F g~(-1)的高比容量,基于活性物种Co(OH)2的比电容高达2214 Fg~(-1),接近其理论值(2595 Fg~(-1)).研究发现,具有不同组成的Co(OH)_2、CoO和Co_3O_4纳米晶通过相同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存储/释放电能.这种新的储能机理表明将碳基载体上的活性物种Co(OH)2转化为CoO或Co_3O_4的操作是非必要的,甚至可能损害其储能性能.本研究可为开发过渡金属化合物基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10期)
孙亚明,牟喜悦,王志群,徐仕翀,华中[3](2019)在《Ge添加对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_(81-x)Co_xZr_7Mo_2B_(10-y)Ge_y(x=10,40;y=0,1)系列非晶合金,在真空条件下对非晶合金在温度为525~625℃进行热处理。借助差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进行合金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及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添加Ge对低Co和高Co含量合金的热性能、微观结构、磁性能的影响不同;低Co合金,添加Ge可降低合金晶化峰值温度,增大α-Fe(Co)晶粒尺寸,促进晶粒均匀分布;高Co合金,Ge的添加对合金晶化峰值温度和α-Fe(Co)相晶粒尺寸影响不大;Ge添加与否对热处理后合金的矫顽力(Hc)值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刘磊[4](2019)在《Fe基纳米晶复合软磁粉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粉芯是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因其兼具较高有效磁导率和较低损耗的软磁特性使其在电子通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器件向小型化、高效化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类软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比如更高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Fe基纳米晶合金作为新兴的软磁合金,软磁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生产环境符合绿色发展要求,不仅仅在铁芯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更是在众多领域内成为替代传统磁体以提升器件的功能性和灵敏性方面最有价值的软磁材料。为了最终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铁基纳米晶软磁粉芯,本文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并取得相应结果。(1)本文为得到兼具高非晶形成能力和优异软磁性能的铁基纳米晶合金成分,研究了(Fe0.76Si0.09B0.1P0.05)99.3-xNbxCu0.7(x=0~1.5)纳米晶合金成分中Nb含量不同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Dr=1~2.5 mm)、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1.42~1.51T)、高磁导率(μe=15,000~18,500)及低矫顽力(Hc=1A/m)的铁基纳米晶合金成分。通过观察晶化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以及对晶化动力学过程的计算,揭示了该合金系晶化过程和软磁性能的联系。研究发现,随着晶化过程的进行,纳米级α-Fe(Si)相首先析出并生长,同时合金的软磁性能包括矫顽力、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不断优化,但是随着硬磁相Fe3(B,P)相的析出,合金的软磁性能迅速恶化。(2)本文将开发出的合金成分以气雾化法制得非晶磁粉,经过包覆、压制并纳米晶化退火获得了性能优异的纳米晶磁粉芯,并系统研究了纳米晶化退火过程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研究中选择开发出的合金系中非晶形成能力最高的(Fe0.76Si0.09B0.1P0.05)99.3Nb1Cu0.7合金为母材,采用气雾化法制备出非晶合金粉末,与2 wt.%环氧树脂,0.5 wt.%硬脂酸锌及0.5 wt.%乙撑双硬脂酰(EBS)混合后,在1800MPa条件下压制成环,并经适当的退火处理后,获得的纳米晶磁粉芯磁导率频率稳定性好,在1 MHz时可达到63,损耗低,在0.1 T和100 kHz条件下,损耗低于700mW/cm3研究发现,随软磁相α-Fe(Si)逐渐析出时,磁粉芯的磁导率增高,损耗降低,Fe3(B,P)相析出后,磁粉芯的性能迅速恶化。(3)为进一步提高磁粉芯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分别尝试了以纳米NiZn-Fe2O4混合包覆和采用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合金成分两种手段制备相应的磁粉芯。研究发现混合纳米铁氧体包覆可以使得磁粉芯的磁导率有明显提高,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合金成分制备的磁粉芯直流偏置性能显着提升。这对器件高频化和小型化的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陈艳[5](2019)在《Pt基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t基纳米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电催化剂,其电催化性能与之形貌、组成、结构等因素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Pt基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十分关键,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控制单质Pt纳米晶的结构是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一种常用方法,而用过渡金属部分替代Pt使其形成合金是提高电催化活性和降低成本的重要策略。基于这两点,本论文选择叁异丙基硅烷、抗坏血酸等系列有机小分子还原剂来调控Pt、Pt-Cu、Pt-Co等Pt基纳米晶的结构和尺寸,评价了部分产物的电催化性能。主要包含以下叁个部分:1.以Pt(acac)_2为金属前驱体,利用叁异丙基硅烷、抗坏血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的还原性制备了多足结构的Pt纳米晶,通过调节小分子还原剂的类型和用量实现了对其足长以及足直径的控制,进而评估了它们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的活性,获得了2个面积比活性高于商业Pt/C的纳米晶催化剂。2.在以上实验基础上,在反应体系中引入铜源Cu(acac)_2,合成了具有多级结构的八面体(轮廓)Pt-Cu合金纳米晶,通过调节还原剂的类型和用量控制了Pt-Cu合金纳米晶的结构和尺寸,评估了其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活性,得到了2个面积比活性高于商业Pt/C的Pt-Cu合金纳米晶催化剂。3.在以上实验基础上,在反应体系中引入钴源Co(acac)_2,合成了具有多级结构的立方体(轮廓)Pt-Co合金纳米晶,同样通过改变还原剂的类型和用量有效调控了Pt-Co纳米晶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谢志远,张冬祺,陈楠[6](2018)在《基于铁基纳米晶的磁调制传感器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磁调制式直流传感器材料和结构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磁调制式直流漏电流传感器。该传感器使用铁基纳米晶材料做磁芯,基于磁调制LR振荡器,通过检测绕组端电压的脉冲宽度变化,实现对直流漏电流大小和方向的测量。用两个反相绕在同一磁芯上的线圈进行差分的方法,来抑制零点漂移的产生,提高系统的稳定度。在仿真软件PSPICE中建立了磁调制传感器的模型。对磁调制直流传感器模型的仿真分析为后续基于铁基纳米晶的磁调制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8年18期)
王江南,陈先朝,杨元政,谢致薇,何玉定[7](2018)在《升温速率及冷却方式对1K107B铁基纳米晶磁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升温速率及冷却方式对1K107B铁基纳米晶磁芯的电感量和磁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较高的升温速率可以有效提高磁芯高频下的电感量及有效磁导率,在f=100 k Hz时其电感量为0.055 m H,有效磁导率为55720;冷却过程中采取随炉空冷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磁芯磁性能,在f=1 k Hz时其电感量为0.148 m H,有效磁导率为148950;在f=100 k Hz时其电感量为0.066 m H,有效磁导率为66920。(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6期)
夏冬林,李云峰[8](2018)在《CZTS基纳米晶热注入法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锌锡硫硒(Cu_2ZnSn(S,Se)_4,CZTSSe)因其组成元素无毒且储量丰富,具有高的吸收系数(>10~4cm~(-1))和带隙宽度可调(1.0~1.5eV),被认为是替代铜铟镓硒(CIGS)制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理想吸收层材料[1-5]。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铜锌锡硫(CZTS)和铜锌锡硫硒(CZTSSe)纳米晶,研究了反应温度和S/Se摩尔比对CZTS基纳米晶的晶体结构、形貌和(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6-23)
马秀秀[9](2018)在《钴基纳米晶与纳米碳材料的杂合物作为高效的氧电极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燃料电池由于具有高效、环保、装置简易和长期发展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是该装置的两个重要反应,然而,这两个反应均受到其缓慢反应动力学的控制,目前,贵金属的铂基、钌基与铱基材料可用作高效的氧电极催化剂,然而它们高的使用成本和稀少的地球存储量等缺点使得它们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使用。过渡金属化合物与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杂合物可用作潜在的氧电极催化剂。本文开展了以下6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在氮原子掺杂碳材料的基础上,材料表面暴露丰富的活性缺陷是催化剂获得高效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原位水热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将CoO和SnO_2同时负载在氮掺杂的叁维石墨烯上,高表面能的SnO_2诱导CoO的表面和外部产生了氧空位和缺陷,结果该制备的杂合物具有高效的催化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的性能。(2)金属的3d轨道中心与石墨烯π电子的相互作用是材料催化氧电极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调控金属的3d轨道电子,能够达到提高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目的。以原位水热与热解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目标催化剂Al_2O_3@Co/NG-800。单Al_2O_3生长的氮掺杂石墨烯呈现了花状结构,暴露了多的缺陷,使得钴受控生长在该花状结构上,目标产物失去花状结构。XPS测试表明铝对钴的3d电子发生了作用。电化学的研究表明目标催化剂获得了优异的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性能,其氧气还原反应的起始电位最正,为1.018 V(相对可逆氢电极),且两种反应的的能隙差为0.745 V。经过电化学测试后,钴纳米粒子被洗去,花状结构再次出现,所得材料的催化性能接近目标催化剂,证明了铝对钴的电子调控作用通过石墨烯传到了石墨烯上。(3)多原子掺杂能够提高材料的催化活性,氨化的石墨烯能够解决氮掺杂剂易质子化的问题。通过原位水热法将氮和磷同时掺杂到氨化的石墨烯中,制备了具有优异氧气还原反应性能的磷酸钴矿(Co_2(OH)PO_4)类材料。Co_2(OH)PO_4的纯度高达~94.06%,该目标催化剂的催化氧气还原反应的起始电位为1.002 V,半波电位为0.816 V(均是相对可逆氢电极的),极限电流密度为6.49 mA cm~(-2)。接近甚至优于铂碳催化剂在同等条件下的电化学参数。这主要是由氮磷掺杂原子间强的协同作用、活性氮和磷物种、材料高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引起的。(4)在氮硫双掺杂的碳模板上引入具有不同催化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的Co_4S_3、Ni_xS_6和NiOOH,可变价态的钴和镍的化合态间的相互转化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不同催化活性的多组分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各组分的催化性能,而且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优化目标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石墨烯和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形成的叁维互穿结构的碳材料作为模板,不仅增强了载体的导电性,而且增大了载体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具有催化氧气还原反应/析氧反应的Co_4S_3、Ni_xS_6和NiOOH的组分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并与氮硫双掺的载体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结果,目标催化剂不仅表现了优异的双功能(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的活性,还具有高的耐腐蚀稳定性。(5)以原位水热和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催化活性组分有效结合的石墨烯类催化剂(Co_3C/Co-N-C/G),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不仅有高的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性能,且具有优异的析氢反应活性。物理表征和机理解释了这种现象。首先该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暴露了更多的缺陷并加速了物质的传输。其次,钴与氮强的相互作用使得钴在强腐蚀性的电解液中也能稳定的存在。这种有效结合的不同催化组分对叁种反应的贡献不同。(6)Co_4S_3/碳材料具有双功能催化活性,以NaCl导向的原位水热法进一步合成了氮硫双掺石墨烯负载Co_4S_3的杂合物,该目标催化剂不仅有Co_4S_3均匀分散的形貌、高的氮、硫和钴掺杂量,且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电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具有高效的氧气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性能,且这种双功能的能隙差为0.81 V。并以铁原子取代钴原子,研究了铁与钴分别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苏亚攀,潘海林,赵振杰,袁萌平[10](2018)在《磁偶极作用对铁基纳米晶条带LDGMI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多片Fe_(73.5)Cu_1Nb_3Si_(13.5)B_9纳米晶条带的磁滞回线、纵向巨磁阻抗(Longitudinal Driven Giant Magneto-Impedance,LDGMI)效应及阻抗相位角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样品各向异性场随纳米晶条带片数线性增加,LDGMI曲线的"平台"宽度也线性展宽,这是相邻纳米晶条带的磁偶极相互作用导致的.同时,发现驱动场大小、频率对样品LDGMI曲线的"平台"宽度有调制作用,其肩宽场随驱动场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以及随驱动场增强而减小.因此,本工作对多磁芯LDGMI器件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基纳米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o(OH)_2、CoO和Co_3O_4等钴基化合物因具有高理论容量和赝电容性质而备受关注.但受限于活性表面积小、电荷传输缓慢等原因,钴基纳米材料的实际储能性能却有限.本文以我们前期开发的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和微孔-介孔-大孔共存的分级结构氮掺杂碳纳米笼(hNCNCs)为载体,成功构建了晶粒尺寸小、电荷转移快的系列钴基纳米晶-hNCNCs复合材料,有效地提高了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其中,Co(OH)2/hNCNCs在2 Ag~(-1)下表现出1170 F g~(-1)的高比容量,基于活性物种Co(OH)2的比电容高达2214 Fg~(-1),接近其理论值(2595 Fg~(-1)).研究发现,具有不同组成的Co(OH)_2、CoO和Co_3O_4纳米晶通过相同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存储/释放电能.这种新的储能机理表明将碳基载体上的活性物种Co(OH)2转化为CoO或Co_3O_4的操作是非必要的,甚至可能损害其储能性能.本研究可为开发过渡金属化合物基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纳米晶论文参考文献
[1].严学文,王朝晋,王博扬,孙泽煜,张晨雪.构建核壳结构增强Ho~(3+)离子在镥基纳米晶中的红光上转换发射[J].物理学报.2019
[2].麻青明,姚月坚,闫明磊,赵杰,葛承宣.钴基纳米晶-氮掺杂碳纳米笼复合材料的构建与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3].孙亚明,牟喜悦,王志群,徐仕翀,华中.Ge添加对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刘磊.Fe基纳米晶复合软磁粉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5].陈艳.Pt基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D].温州大学.2019
[6].谢志远,张冬祺,陈楠.基于铁基纳米晶的磁调制传感器的仿真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8
[7].王江南,陈先朝,杨元政,谢致薇,何玉定.升温速率及冷却方式对1K107B铁基纳米晶磁芯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8].夏冬林,李云峰.CZTS基纳米晶热注入法合成与性能研究[C].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9].马秀秀.钴基纳米晶与纳米碳材料的杂合物作为高效的氧电极催化剂[D].长春理工大学.2018
[10].苏亚攀,潘海林,赵振杰,袁萌平.磁偶极作用对铁基纳米晶条带LDGMI效应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NaLuF_4纳米晶体; 核壳结构; 上转换发光; 荧光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