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执政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
执政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车辚,石晴[1](2019)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制度建设的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制度建设具有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特点。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制度建设具有静态稳定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是长期坚持、稳定不变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制度建设在非平衡环境中具有动态稳定性——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相关的制度、程序、规章、条例,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体系化,从而保证党始终是一个具有健全制度、连续稳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无产阶级政党。(本文来源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车辚[2](2019)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可靠性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可靠性的概念引入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研究中,通过可靠性的特征量指标,如可靠度、失效率、平均失效间隔时间、故障平均修复时间、利用率等,可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等分配法可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元素和子系统进行可靠度分配。(本文来源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车辚,曹甜甜[3](2019)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制度资源的汲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演化发展的历史,在制度资源的汲取上,主要有叁个对象: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西方制度文化,在制度资源的汲取、转化、改造、创新中始终有一个约束条件和叁个维度构成的状态空间,规定了制度演化过程中渐进式反馈和调整的基本路径。一个约束条件是指坚持制度资源汲取、制度生长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个约束条件对系统状态空间中的叁重维度,即中国化方向、时代化方向、大众化方向进行了边界设定。(本文来源于《桂海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车辚,岳献荣[4](2019)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发扬党内民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纽带。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制度建设是循着一种渐进式反馈和调整的演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得到清晰的演化路径,在耗散结构系统不断适应环境的变迁中,逐渐发展出较高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为统一性、层次性、有机性、完整性以及补偿性。(本文来源于《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车辚[5](2017)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离散性安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内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中很多因素都具有离散性,从时间上看是不连续的,从性质上看介于敌友之间,从空间上看有间隔和空隙。如果设定离散性区间{0,1},0代表共产党或中国,则1的指代会随着时代、环境、约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系统的离散性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系统开放和系统封闭两种,其中又可细分为整体开放、局部开放和整体封闭、局部封闭,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这些策略都曾经运用过,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车辚[6](2017)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讲,任何国家的执政党都要对国家政权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都要施加足够的影响,使自己的执政意图能够通过国家政权系统贯彻落实,否则就不成其为执政党。但是,如何执政、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执政,却是可以而且应该随着社会的经济基础、组织结构、文明程度等等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革新的。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17年10期)
车辚[7](2017)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安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系统论、生态论的角度看,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模糊性、随机性、离散性)等多重特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生态系统同时面临线性和非线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面临的非线性安全重点经历了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到总体安全、系统安全的演变,系统需要应用非线性策略来应对非线性安全。(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车辚[8](2017)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思想边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思想建设具有鲜明的非线性特征,思想战的主要作战就发生在多维度、多层次、多方式、多种类因素相互交织的思想边界上,包括数字边界、网络边界、实体边界叁种,而且这叁种边界是交叉的。执政系统在思想边界的控制从范围上看包括全局控制和局部控制,从过程上看包括输入控制、转换控制、输出控制,从状态上看主要是非线性控制。(本文来源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车辚[9](2016)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是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改革开放后30多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先是逐渐演变为以分散控制为主导,后又从分散控制向协调控制转化;未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常规控制模式将以协调控制主导。(本文来源于《桂海论丛》期刊2016年03期)
车辚[10](2016)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1949-1978)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可靠性、适应性等动态特性与其结构、功能有密切关联,都依赖系统的控制能力。从控制手段和方法看,1949年至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党的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是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分散控制为主,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以集中控制为主,但是"大跃进"期间出现反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系统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模式受到个人集权和造反派的两面冲击,系统控制能力下降,导致系统趋于无序混乱状态。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6年05期)
执政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可靠性的概念引入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研究中,通过可靠性的特征量指标,如可靠度、失效率、平均失效间隔时间、故障平均修复时间、利用率等,可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等分配法可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元素和子系统进行可靠度分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执政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车辚,石晴.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制度建设的稳定性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
[2].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可靠性的计量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
[3].车辚,曹甜甜.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制度资源的汲取[J].桂海论丛.2019
[4].车辚,岳献荣.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分析[J].理论研究.2019
[5].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离散性安全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7
[6].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控制[J].党政干部论坛.2017
[7].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安全分析[J].党政研究.2017
[8].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思想边界控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
[9].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演变[J].桂海论丛.2016
[10].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1949-1978)分析[J].理论导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