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领域普遍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中央执行系统,视觉-空间模板
领域普遍性论文文献综述
蔡丹,李其维,邓赐平[1](2013)在《数学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特点:领域普遍性还是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选取上海111名(男生48名,女生63名,平均年龄11.97岁)初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55名与数学学业优秀学生56名),根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又从空间与几何领域中选取初一数学学业知识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分析在不同内容知识领域的解答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记忆成分。结果发现:(1)数与代数学习需要中央执行系统、视觉-空间模板、语音环路叁个成分的共同作用;空间与几何学习主要受到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影响,但不存在语音环路的影响。(2)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任务的成绩影响最大的是视觉-空间模板,其次是中央执行系统,语音环路对该任务作用不明显。两个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在初中不同年级的各类数学学业任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中央执行系统和视觉-空间模板相对更具有普遍性作用,语音环路具有特殊性作用,并且随着年龄增高,视觉-空间模板对数学学业任务的作用更为突显。(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吴文婕[2](2008)在《3-5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领域特殊性还是领域普遍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理论是一种理解他人的愿望、信念、意图等心理状态以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关于心理理论是领域特殊性还是领域普遍性能力是当前心理理论研究的主要争论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1)用以测试心理理论能力的标准错误信念任务可能同时混淆了能力和操作技能;(2)儿童在心理理论测试上的失败本质上归因于这种能力的心理特质呢还是更为普遍的表征能力限制。已有研究尚未能对上述问题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方法所致,一方面,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不能分离心理理论能力和伴随的执行功能要求,另一方面,用以考察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与非心理表征(non-mental representation)差异的任务可能不匹配。本研究试图通过2个实验,在方法上分离标准任务可能潜在的能力和加工要求,并且比较儿童在相互匹配的心理表征与非心理表征测试上的差异,考察心理理论的领域特殊性。2个研究均采取3(年龄组)×3(测试任务)的被试内设计。研究1主要是用标准测试任务,在检验任务匹配性的基础上考察儿童在心理表征与非心理表征任务上是否存在发展差异。研究2改用Applerly等人的测试任务并首次用于测试正常发展的儿童,新任务主要有两个特点:(1)分离心理表征、非心理表征测试的能力(领域特殊性过程)与执行功能要求(领域普遍性过程);(2)修正标准非心理表征任务使之与心理表征任务匹配。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与标准错误标记任务有效匹配,而与“错误”照片任务不匹配。排除年龄和言语能力的影响之后,儿童的错误标记测试成绩仍然能够预洲他们在错误信念上的表现,而“错误”照片成绩则不能预测儿童的错误信念测试成绩。2.3-5岁儿童在标准错误信念和标准错误标记任务中表现相似,并且呈现出不同于标准“错误”照片测试的发展趋势。儿童4岁就能够理解“错误”照片测试,但要到5岁才能理解错误信念和错误标记。3.现实未知错误信念任务与现实未知错误照片任务中的抑制控制、工作记忆等执行功能测试均相互匹配,即这两类任务是相互匹配的心理表征任务与非心理表征任务。4.3-5岁儿童在现实未知错误信念任务和现实未知错误照片任务中均表现出能力与执行功能分离的发展趋势,即儿童在4岁就已达到了伴随在这些任务的加工过程中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要求,但他们要到5岁才能理解错误信念和错误照片。5.3-5岁儿童在现实未知错误信念测试、现实未知错误照片测试和标准错误标记测试中表现出相似的发展轨迹。控制年龄影响之后,儿童的错误标记和错误照片测试成绩分别在0.01和0.1水平上预测儿童在错误信念测试上的表现。(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01)
王金娥,张凤华,张庆林[3](2006)在《工作记忆容量领域普遍性的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和分析工作记忆容量在言语和视觉空间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具有领域普遍性,以期发展工作记忆的理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PsychologyJournal1987-01/2005-05关于工作记忆领域普遍性问题的研究。检索词“workingmemory”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5-05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工作记忆”。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具有领域普遍性的实证研究。排除标准:①与领域普遍性无关的工作记忆实证研究。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3篇,排除30篇与此无关的研究。13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篇支持工作记忆容量具有领域特殊性,8篇支持工作记忆容量具有领域普遍性。资料综合:工作记忆可以分为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就工作记忆容量的普遍性而言,一般是指工作记忆在言语和视觉空间领域具有一致性;而认为工作记忆容量具有领域特殊性,则是指工作记忆在言语和视觉空间领域不一致。结论:工作记忆容量具有领域普遍性,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工作记忆的中枢执行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6年10期)
领域普遍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理理论是一种理解他人的愿望、信念、意图等心理状态以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关于心理理论是领域特殊性还是领域普遍性能力是当前心理理论研究的主要争论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1)用以测试心理理论能力的标准错误信念任务可能同时混淆了能力和操作技能;(2)儿童在心理理论测试上的失败本质上归因于这种能力的心理特质呢还是更为普遍的表征能力限制。已有研究尚未能对上述问题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方法所致,一方面,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不能分离心理理论能力和伴随的执行功能要求,另一方面,用以考察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与非心理表征(non-mental representation)差异的任务可能不匹配。本研究试图通过2个实验,在方法上分离标准任务可能潜在的能力和加工要求,并且比较儿童在相互匹配的心理表征与非心理表征测试上的差异,考察心理理论的领域特殊性。2个研究均采取3(年龄组)×3(测试任务)的被试内设计。研究1主要是用标准测试任务,在检验任务匹配性的基础上考察儿童在心理表征与非心理表征任务上是否存在发展差异。研究2改用Applerly等人的测试任务并首次用于测试正常发展的儿童,新任务主要有两个特点:(1)分离心理表征、非心理表征测试的能力(领域特殊性过程)与执行功能要求(领域普遍性过程);(2)修正标准非心理表征任务使之与心理表征任务匹配。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与标准错误标记任务有效匹配,而与“错误”照片任务不匹配。排除年龄和言语能力的影响之后,儿童的错误标记测试成绩仍然能够预洲他们在错误信念上的表现,而“错误”照片成绩则不能预测儿童的错误信念测试成绩。2.3-5岁儿童在标准错误信念和标准错误标记任务中表现相似,并且呈现出不同于标准“错误”照片测试的发展趋势。儿童4岁就能够理解“错误”照片测试,但要到5岁才能理解错误信念和错误标记。3.现实未知错误信念任务与现实未知错误照片任务中的抑制控制、工作记忆等执行功能测试均相互匹配,即这两类任务是相互匹配的心理表征任务与非心理表征任务。4.3-5岁儿童在现实未知错误信念任务和现实未知错误照片任务中均表现出能力与执行功能分离的发展趋势,即儿童在4岁就已达到了伴随在这些任务的加工过程中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要求,但他们要到5岁才能理解错误信念和错误照片。5.3-5岁儿童在现实未知错误信念测试、现实未知错误照片测试和标准错误标记测试中表现出相似的发展轨迹。控制年龄影响之后,儿童的错误标记和错误照片测试成绩分别在0.01和0.1水平上预测儿童在错误信念测试上的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领域普遍性论文参考文献
[1].蔡丹,李其维,邓赐平.数学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特点:领域普遍性还是特殊性?[J].心理学报.2013
[2].吴文婕.3-5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领域特殊性还是领域普遍性[D].西南大学.2008
[3].王金娥,张凤华,张庆林.工作记忆容量领域普遍性的争议[J].中国临床康复.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