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竖向构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构件,混凝土,滨海,多点,空间结构,桁架,预制构件。
竖向构件论文文献综述
冯昆荣[1](2019)在《建筑结构中竖向构件侧移的近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竖向结构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由于存在侧移,往往给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在结构的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也需要很快估算出其总位移。本文以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五种竖向构件为例,讲述了其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方便。(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2期)
孙平,王文宇[2](2019)在《腾讯滨海大厦竖向构件收缩徐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徐变贯穿于结构全生命周期,对结构竖向构件产生变形差异,在超高层中引起的次内力效应与荷载效应相当。采用修正后的B3模型对腾讯滨海大厦的竖向构件进行楼层施工前、楼层施工后、连接体提升后、正常使用阶段的收缩徐变分析,获得各构件的变形幅值。对高区连接体桁架层竖向构件的变形差异引起的次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件收缩徐变变形量与荷载作用下弹性变形量相当;徐变变形差异对连接体桁架斜腹杆影响大,产生的效应大于荷载作用,需要准确设定延迟斜腹杆的连接时间。(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1期)
房皓,王多银,杨越[3](2019)在《基于跨中竖向和环向角度分析的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快中国内河水运的发展,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制造的偏差、轴心线的偏离、联系结构协同受力,以及上部堆载不均匀等因素使得绝大多数的组合构件处于偏心受压状态。目前对应用于码头结构的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RCFST)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的研究还未下定论。鉴于此,通过跨中竖向环向应变和侧向挠度的角度对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构件单向偏心受压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护筒壁厚和受竖向荷载偏心率的不同,对桩极限承载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对柱顶跨中和柱底的跨中应力应变的改变较为明显。因此,进行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研究运用于码头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李江[4](2019)在《混凝土竖向构件接缝施工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水平不断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和形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开发商和政府主管部门不断地追求高品质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形象,使得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形象观感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但是,剪力墙外墙、楼梯间剪力墙、外柱的外立面等,混凝土竖向构件处接缝常常由于施工工艺选择不当、工人施工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接缝处产生漏浆、错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极大地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使得施工现场,到处踢打剪力墙和柱子的接缝,给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施工质量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上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04期)
祝文畏,杨学林,王擎忠,张林波[5](2019)在《竖向构件托换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建筑的改造、古建筑保护以及抢险救灾等工程中,经常涉及顶升、移位以及托换等特种工程技术的运用。顶升、移位等托换过程中,建筑物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约束发生改变,在此通过分析单层刚架不同约束下的结构内力,总结了约束与内力变化之间的规律,可为建筑物改造过程的构件加强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李新扬,范天江[6](2018)在《装配式混凝土竖向构件定位安装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业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需求。该文介绍了一种针对竖向构件的对位和调整等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开发出的成套定位安装施工工艺,解决了竖向构件精准定位安装难题。(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王忠艳,李广才[7](2018)在《如何利用剪力墙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减少配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规范规定了在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在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且轴压比小于规定限值时可不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仅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即可。建筑师往往忽略了计算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参数λ_v中涉及的轴压比,而其关系到配筋量的问题,故本文以吉林市某工程为例,对此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工人》期刊2018年09期)
王秋杰,曾锃,张俊发,张顺强[8](2018)在《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竖向构件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主楼为工程背景,针对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竖向构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表明,考虑行波效应后,大跨空间结构整体的层弯矩和层剪力减小,但作为竖向构件的柱内力却有所增加,传统设计工作中单纯按照一致激励设计是偏于不安全的。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柱的影响与楼层、柱的位置均有关。在同一楼层内,柱内力最大值由行波效应控制的单元在平面位置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超载比较大的单元出现在结构平面中柱分布的四周,即角柱与边柱;各层柱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一层柱的影响最大,对二层柱的影响次之,对其它层(叁层和四层)柱的影响较小。大跨空间结构的动力特性较为复杂,其地震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8年04期)
屈俊峰,陆亚珍,曹跃峰,袁华安,许海[9](2018)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竖向预制构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广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然选择,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重要的形式之一。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合理性及施工的可操作性等。对目前竖向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进行梳理对比,进而从设计角度表达看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8年14期)
钟永国,周泽佳[10](2018)在《某高层建筑结构竖向构件加固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新建的40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结构封顶后发现该房屋第十二层的混凝土强度明显偏低,取芯试验显示混凝土强度C15~C35,远达不到C50的设计要求。根据第十二层剪力墙的验算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加固方案。结合该工程实例,给出了高层结构竖向构件加固方案分析的思路,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06期)
竖向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徐变贯穿于结构全生命周期,对结构竖向构件产生变形差异,在超高层中引起的次内力效应与荷载效应相当。采用修正后的B3模型对腾讯滨海大厦的竖向构件进行楼层施工前、楼层施工后、连接体提升后、正常使用阶段的收缩徐变分析,获得各构件的变形幅值。对高区连接体桁架层竖向构件的变形差异引起的次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件收缩徐变变形量与荷载作用下弹性变形量相当;徐变变形差异对连接体桁架斜腹杆影响大,产生的效应大于荷载作用,需要准确设定延迟斜腹杆的连接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向构件论文参考文献
[1].冯昆荣.建筑结构中竖向构件侧移的近似计算[J].四川建材.2019
[2].孙平,王文宇.腾讯滨海大厦竖向构件收缩徐变分析[J].建筑结构.2019
[3].房皓,王多银,杨越.基于跨中竖向和环向角度分析的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问题[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李江.混凝土竖向构件接缝施工方法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
[5].祝文畏,杨学林,王擎忠,张林波.竖向构件托换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变化分析[J].浙江建筑.2019
[6].李新扬,范天江.装配式混凝土竖向构件定位安装施工技术[J].重庆建筑.2018
[7].王忠艳,李广才.如何利用剪力墙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减少配筋量[J].建筑工人.2018
[8].王秋杰,曾锃,张俊发,张顺强.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竖向构件的影响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8
[9].屈俊峰,陆亚珍,曹跃峰,袁华安,许海.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竖向预制构件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8
[10].钟永国,周泽佳.某高层建筑结构竖向构件加固设计探讨[J].低碳世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