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报礼广西玉林市民族中学53700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而生理学家认为,右脑半球与人的创造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想象、直觉、整体综合等都是右脑的功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左脑的功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右脑机能。本人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利用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当前,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例如: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注重知识的应用,忽视了知识的探索;只注重通解通法,忽视了技巧和方法;只注重常规练习,忽视了研究性课题。这就造成教学内容只注重言语材料、符号材料、抽象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右脑缺乏训练,得不到健康发展,造成学生创造能力低下,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熟知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发学生右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1.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可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要适度,而且问题本身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学生因兴趣而学,使思维得到持续的刺激,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主动地去解决,去进行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可以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要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右脑得到持久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使他们的右脑得到训练,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一定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1.现代教育学证明,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譬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要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为主体;只有师生共同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右脑的训练,才能保证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领会知识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强调右脑的功能绝不是贬低左脑的功能。事实上,在我们的创新活动培养过程中,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积极地开发大脑,发挥学生的潜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炼《活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6。
[2]张军凤《情境教学初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6。
[3]童秀英沃建中《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