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活性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昆明鼠,脾脏重
生物活性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元雪浈,马发顺,段沙沙,王军红,王小艳[1](2019)在《黄芪多糖注射液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证实现有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效果,并确定胸腺重和胸腺指数在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中的作用,使用《中国兽药典2015版(二部)》提供的检测方法,对河南省4个兽药厂提供的黄芪多糖样品进行了生物活性检测,测量了昆明鼠的体重、脾脏重和胸腺重等,计算了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并对胸腺和脾脏两器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对4种样品间的各测定项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样品中有2种合格2种不合格;黄芪多糖具有促进昆明鼠脾脏生长的作用,对昆明鼠胸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可能有一定抑制胸腺退化的作用;脾重和胸腺重之间、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之间均呈弱正相关关系;脾指数在反映黄芪多糖的生物活性方面是灵敏的,胸腺指数可以作为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元雪浈,马发顺,段沙沙,王军红,司慧民[2](2019)在《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的精确性和灵敏性,试验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2015版)提供的检测方法,对河南省多家兽药厂提供的黄芪多糖样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并建立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黄芪多糖试验组昆明鼠的体重与胸腺质量之间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并且脾脏质量和脾脏指数之间呈强正相关(P<0.01);而对照组昆明鼠的胸腺质量与体重、脾脏质量之间均为负相关(P>0.05),但脾脏质量与脾脏指数之间呈强正相关(P<0.01);试验组的检测模型为Y_1=5.592 7-0.225 5X_(11)+0.039 2X_(12)+0.002 1X_(13)(R~2为0.999 0),对照组的检测模型为Y_2=4.506 6-0.172 3X_(21)+0.038 2X_(22)+0.000 5X_(23)(R~2为0.999 3)。说明所建立的检测模型可应用于黄芪多糖生物活性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马湘炜,蒋淑敏,赵筱萍[3](2019)在《基于多指标抗炎活性检测的注射用血塞通生物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抗炎活性检测的血塞通批次间一致性生物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以M1型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分泌量作为抗炎活性指标,考察血塞通抗炎活性的量效关系,找出其中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并检测24个正常批次和4个异常批次血塞通样品的抗炎活性。[结果]血塞通能够剂量依赖性降低M1型巨噬细胞NO、IL-6以及HMGB1分泌量,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能显着抑制NO、IL-6以及HMGB1分泌,是其主要抗炎活性物质。24个正常批次血塞通样品对NO、IL-6、HMGB1分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5.47±7.68)%、(78.34±8.07)%、(45.84±8.45)%,而异常批次抑制率明显低于正常批次。综合多个指标初步建立了血塞通批次间一致性的生物活性评价标准,为批次间一致性评价提供了新方法。[结论]基于抗炎活性检测的血塞通生物评价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其抗炎有效性,可用于批次间生物活性的一致性评价。(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文文[4](2019)在《马来西亚无刺蜂Heterotrigona itama蜂胶中萜类成分的优化提取、定量及生物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刺蜂蜂胶(Geopropolis)是由蜜蜂科(Apidae)无刺蜂属(Trigona)的无刺蜂昆虫通过采集不同植物的嫩芽、树脂的分泌物以及自然中的土壤颗粒,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粘滞度较高的固形物质。受无刺蜂蜂种、地理环境、当地植物胶源差异以及不同的采胶时间等内在、外在因素影响,无刺蜂蜂胶有着独特而又复杂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酚酸类、植物甾醇类和氧杂蒽酮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矿物质、游离脂肪酸、可水解单宁、皂甙、生物碱等。无刺蜂蜂胶复杂的化学组分决定了其多种活性,如抗氧化、抑菌、抗肿瘤、抗增殖、抗炎、抗病毒、抗突变等。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所采集的蜂胶(Propolis)不同,无刺蜂蜂胶中的萜类化合物丰富含量较高,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及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来源,然而当前相关研究较为不足。Heterotrigona itam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无刺蜂蜂种,本实验以采集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无刺蜂H.itama所产蜂胶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萜类成分优化提取及相关活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以及响应面优化无刺蜂H.itama蜂胶中萜类成分的提取效率得出最佳工艺参数:95%的乙醇浸提蜂胶在浸提时间为72 h、料液比1:30 g/mL、浸提3次时,无刺蜂H.itama蜂胶中的萜类物质提取率最高(46.44±0.07%)。2.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五种萜类标准品和制备纯品,通过LC-MS/MS(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对无刺蜂H.itama蜂胶中的主要萜类成分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刺蜂H.itama蜂胶含有(24E)-Dammara-20,24-dien-26-al 0.926 mg/g,α-香树精 1.029 mg/g,24(E)-cycloart-24-ene-26-o1-3-one 0.304 mg/g,20-hydroxy-24-dammaren-3-one 0.343 mg/g,龙脑香醇酮0.441 mg/g。3.利用体外清除自由基实验和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实验模型,评价无刺蜂H.itama蜂胶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活性。体外实验表明H.itama蜂胶优化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ICso分别为630.31±0.76 μg/mL和321.58±3.67μg/mL;细胞实验结果表明H.itama蜂胶优化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症基因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L-1β(白介素-1β)、IL-10(白介素-10)mRNA相对表达和促进抗氧化基因HO-1(血红素氧合酶1)mRNA相对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综上,本课题优化了无刺蜂H.itama蜂胶中的萜类成分提取工艺参数;检测了无刺蜂H.itama蜂胶萜类优化提取物中的五种主要萜类成分含量;验证了无刺蜂H.itama蜂胶萜类优化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和一定的抗氧化性。该研究结果可作为理论依据来促进无刺蜂H.itama蜂胶资源的开发与产品生产应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10)
王蕾[5](2019)在《新型非酶、非PCR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端粒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是一种在染色体末端附加重复短序列以保护遗传物质的酶,它被认为是早期癌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大量研究表明,高活性端粒酶能够在超过85%的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因此,灵敏的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许多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电分析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具有仪器低廉、操作简单、高灵敏度以及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构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端粒酶活性的高灵敏检测。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金纳米棒的非酶、非PCR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来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这项工作中,利用引物的-NH_2基团和有序介孔碳的-COOH基团之间的结合作用,使其可以在脱氧核糖核苷叁磷酸(dNTPs)和端粒酶提取物存在下进行延伸,从而产生(TTAGGG)_n。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羧酸官能化的金纳米棒(AuNR-3)与含有-NH_2基团的捕获DNA(cDNA)进行杂交,得到AuNRs-3-cDNA电催化剂。再利用cDNA与(TTAGGG)_n的碱基序列互补效应,将AuNRs-3-cDNA电催化剂修饰在电极上,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通过AuNRs-3对电活性探针对乙酰氨基酚的催化响应,实现信号输出。二、我们采用简单的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端粒酶活性。该方法通过酰胺化反应与π-π堆积作用将捕获DNA(cDNA)吸附在电极表面上,在dNTPs和端粒酶提取物存在下,双链体中的辅助DNA 1(aDNA1)延伸(TTAGGG)_n。端粒酶延伸产物可以折迭形成发夹结构,辅助DNA 2(aDNA2)被释放,进而与cDNA杂交。cDNA序列通过Au-S键与纳米探针进行结合,进而导致电化学信号的产生。该方法对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叁、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贵金属Pd纳米粒子负载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Pd/MIL101-NH_2)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应用于对端粒酶活性的高灵敏检测。我们利用官能团的键合作用和DNA片段碱基序列互补原理,合理设计生化反应过程,将Pd/MIL101-NH_2电催化剂吸附在工作电极上,成功组装成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端粒酶活性与吸附Pd/MIL101-NH_2电催化剂的量成正相关。再通过Pd/MIL101-NH_2对电活性探针对乙酰氨基酚的催化响应,实现信号输出。(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董雪娇[6](2019)在《金/碳量子点纳米复合物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对生物小分子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小分子在人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人体内能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过程,主要是提供能量。人体内存在的生物小分子还有抗坏血酸、多巴胺等等。自葡萄糖酶生物传感器被提出以来,酶生物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碳量子点(CDs),由于其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作为模拟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碳点的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可以与金纳米粒子(Au NPs)结合,形成新的金纳米粒子/碳量子点纳米复合物(GCDs)。相比单独的碳量子点,复合物在光电、热、磁等方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质,可以在多个领域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生物传感以及肿瘤学处理等方面,尤其在催化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可以将金纳米粒子/碳量子点纳米复合物作为类过氧化物酶,应用酶生物传感监测葡萄糖和抗坏血酸,为生物小分子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基于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金/碳纳米复合物的催化活性,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比色检测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的生物传感器,提出了以下研究内容:(1)金诱导碳量子点聚合,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了一个链状的金/碳纳米复合物。随着Au NPs的加入,发生荧光猝灭和电子转移。选择具有最佳碳膜厚度的GCDs作为类过氧化物酶,并在H_2O_2存在的情况下进行TMB的氧化反应。采用拉曼(Raman)光谱和吸收光谱实现多模式监测,并且可以发现溶液颜色由无色到蓝色的变化。以此为基础,进行葡萄糖的比色检测。(2)进一步研究Cu~(2+)的加入对GCDs催化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发现,Cu~(2+)的加入不仅增强了GCDs的光热效应、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更是提高了复合物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复合物碳膜表面的氨基可以捕获Cu~(2+)形成新的物质——胺铜,引起荧光猝灭,促进电子转移的进程,从而提高了催化的性能。将抗坏血酸(AA)连续加入到获得的蓝色氧化混合溶液中,发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以此为依据,实现橙汁中的AA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华晓东,税凤春,徐琳,芮菁[7](2019)在《生物标志物检测法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生物标志物检测法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用检测生物标志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方法测定经二磷酸腺苷(ADP)激活的血小板活化率,判定受试物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体内法比较大鼠给予受试物后和给药前抗凝血的血小板活化率,体外法比较添加受试物与未加受试物混合的大鼠抗凝血的血小板活化率。结果: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明显抑制血小板上由ADP激活的CD62p高表达,血小板的活化受到抑制。结论:采用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方法,简单快捷,可有效的评价药物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体外法更适合建立检测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品标准》期刊2019年02期)
牛安娜,苏昕,张晓鹏[8](2019)在《报告基因法在生物技术药物活性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数量的增多,对建立相应生物活性分析方法的需求不断上升。报告基因法作为一种研究基因转录活性和表达水平的工具,由于其快速、灵敏、稳定的特性,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药物活性检测,包括细胞因子、抗体、激素等各类生物制品。我们就报告基因法在生物技术药物活性测定及药物研发进程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钟平,潘少慧,李志松,赵凌波,何卓昆[9](2018)在《基于激光散斑干涉的生物活性骨骼应变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解决生物活性骨骼应变检测难题,研究了激光散斑干涉应变检测原理及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影响生物活性骨骼散斑干涉稳定成像的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介质环境下激光散斑干涉成像的新方法。采用散斑图像局部空间衬比度算法,对空气介质和液体介质激光散斑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及评估。同时,为了验证所提出应变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实验装置,并采用生物活性骨骼样本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了应变检测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8年06期)
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10](2018)在《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有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红果仔、锡叶藤和山油柑也对所有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但其活性弱于豺皮樟和桂木。粪箕笃、海金沙和小蜡未表现出任何抗细菌活性,其他供试植物对部分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白花酸藤子、海南杜英、黄牛木、山油柑和基及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斑的R_f值范围为0.0~1.0,说明具有较多的活性化合物。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检测具有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本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6期)
生物活性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的精确性和灵敏性,试验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2015版)提供的检测方法,对河南省多家兽药厂提供的黄芪多糖样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并建立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黄芪多糖试验组昆明鼠的体重与胸腺质量之间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并且脾脏质量和脾脏指数之间呈强正相关(P<0.01);而对照组昆明鼠的胸腺质量与体重、脾脏质量之间均为负相关(P>0.05),但脾脏质量与脾脏指数之间呈强正相关(P<0.01);试验组的检测模型为Y_1=5.592 7-0.225 5X_(11)+0.039 2X_(12)+0.002 1X_(13)(R~2为0.999 0),对照组的检测模型为Y_2=4.506 6-0.172 3X_(21)+0.038 2X_(22)+0.000 5X_(23)(R~2为0.999 3)。说明所建立的检测模型可应用于黄芪多糖生物活性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活性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元雪浈,马发顺,段沙沙,王军红,王小艳.黄芪多糖注射液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兽药杂志.2019
[2].元雪浈,马发顺,段沙沙,王军红,司慧民.黄芪多糖生物活性检测模型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马湘炜,蒋淑敏,赵筱萍.基于多指标抗炎活性检测的注射用血塞通生物评价方法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张文文.马来西亚无刺蜂Heterotrigonaitama蜂胶中萜类成分的优化提取、定量及生物活性检测[D].扬州大学.2019
[5].王蕾.新型非酶、非PCR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端粒酶活性[D].河北大学.2019
[6].董雪娇.金/碳量子点纳米复合物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对生物小分子的检测[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华晓东,税凤春,徐琳,芮菁.生物标志物检测法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品标准.2019
[8].牛安娜,苏昕,张晓鹏.报告基因法在生物技术药物活性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19
[9].钟平,潘少慧,李志松,赵凌波,何卓昆.基于激光散斑干涉的生物活性骨骼应变检测方法[J].应用激光.2018
[10].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J].植物保护.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