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5月31日通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因此探索新“三农”发展的动力所在,尤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至关重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以“创新”引领“三农”活力发展,“协调”引领“三农”统筹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三农;发展;动力
一、“创新”引领“三农”活力发展
要发挥“创新”理念引领“三农”活力发展就是要把“创新”作为“三农”发展的驱动力,“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的确立和完善,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不再停留在“温饱”这个问题上。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也总结到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根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但是粮食进口近亿吨,粮食高库存、高进口现象并存的问题突;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近五百公斤,人均粮食消费量约五百公斤,人均占有量明显高于人均消费量。分析“三量齐增”的原因是:消费者日益优化的消费结构同单一的农产品供给结构和低水平的供给体系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
2015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农业的侧供给结构改革”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关键性的切入点。“农业的侧供给结构改革”就是要从农产品的供给端的角度,实施改革创新的举措,优化要素配置,化解农业方面的过剩产能,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的经营主体对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丰富农产品供给生产者。二是通过制度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只手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配置;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即“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以及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1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总之,是通过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创新,既能够生产出在数量上更充足,在品种上更丰富,也能够生产出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的农产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协调”引领“三农”统筹发展
要发挥“协调”理念引领“三农”统筹发展就是要把“协调”理念作为“三农”发展的内在支撑,推动“三农”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文件内容不难看出补齐农业农村这一“短板”,关键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农业农村这一“短板”是特定的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建国之初,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为了实施重工业发展战略,党在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指出党的中心工作由农村转向城市,自此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在农村城市共同发展道路上渐行渐远,“1949—1978年近三十年的时间,城乡二元体制在我国逐渐形成和日益巩固,1979—2002年城乡二元体制虽然略有松动但基本上依然存在的阶段,2003年以后着手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并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2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之间差距拉大的过程。2000年以后,中国显然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3,而在这期间,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建设一直处于边缘化话题,从2004年开始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08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未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将由城市转移到农村,自此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建设才成为中心话题,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旧存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依旧是重中之重。
纵观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建设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建设方面,要着力的发挥国家财政的扶植作用,从整体的上来看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建设方面的建设,建设的主体是国家,如,发挥财政作用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以及危房改造建设、加快实施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研究出台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政策意见。二是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现有的公共设施和公共领域的压力,在此环节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劳动力良性互动,适度转移农村劳动力;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城镇服务业,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
参考文献:
[1]陈锡文.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乡村振兴[N].2019-03-05.
[2]谈慧娟,罗家为.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发展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8(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R].2016-01-27.
[4]厉以宁.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16-01-27,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1/27/c_1117916568.htm.
2厉以宁.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5-19.
3张军,高远,傅勇,张弘.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2007,(3):4-19.
作者简介:
闫英丽(1989-06)女籍贯:河南郑州,单位: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