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减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主动悬架,汽车,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减振器,馈能装置
汽车减振论文文献综述
汪博士,胡红生,李宁[1](2019)在《馈能型汽车内置永磁体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能耗少等优点而成为汽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传统磁流变减振器存在故障安全和磁流变液静置沉降等问题,基于磁流变液基本特性,设计了一种馈能型汽车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减振器力学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减振器示功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馈能型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减振器满足永磁体单独工作模式下正常工作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阻尼器故障安全和磁流变液静置沉降问题,且减振效果良好.通过能量回收实验验证了馈能装置能量回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镇财[2](2019)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控减振技术能有效缓解汽车行驶中的振动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和行驶的安全系数,应对该技术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控减振技术,进而研究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9期)
刘伟,孙世键,庞方超,王灵龙[3](2019)在《QC/T491-2018汽车减振器标准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减振器行业标准QC/T 491已完成修订,新的标准更能体现行业的发展水平。文章对标准的各项条款内容逐一进行了解读,并着重介绍了新增及变动较大的条款,分析新旧版本的异同点,关键点,为标准的实施及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8期)
赖富刚[4](2019)在《测量汽车减振器运动速度对减振器调校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减振器调校通常是根据经验预估不同工况所对应的减振器运动速度来进行阻尼力匹配,时间花费较多。利用应变片测量出车辆行驶在不同路面或不同工况时对应的减振器运动速度,根据工况和运动速度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校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对于减振器调校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2期)
白彩盛[5](2019)在《汽车减振器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经济的发展,汽车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去。而在汽车的所有零部件中,减震器作为一个必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本文将对减振器来进行叁维流场的仿真分析,并希望通过建立的模型来对减振器的一些结构和尺寸来进行分析,并且着重关注这些结构尺寸可能会对其阻尼特性的作用。经过分析和研究,基本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如果活塞节流阀孔径、常通孔尺寸较为增大,会使阻尼力减小,卸荷速度以及卸荷力减小;随着阀片组刚度的增大,开阀时刻延后,示功图面积增大;阀片刚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阻尼力呈线性关系,如果超出一定范围,那么它的非线性特性增强;弹簧对减振器阻尼力大小基本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16期)
么鸣涛,曹锋,李勇,曲劲松,李丹[6](2019)在《汽车减振器节流阀片对阻尼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掌握汽车减振器的阻尼特性,研究减振器节流阀片厚度与其阻尼力值之间的关系。在分析阀系节流特性的基础上,将小间隙节流的计算方法和薄板弯曲变形的微分方程相结合,建立节流阀片厚度与减振器阻尼力值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研究推导出了节流阀片厚度变化时减振器阻尼力值的变化规律,为精确研究减振器阻尼特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王国峰[7](2019)在《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逐渐兴起,不论是国家对于汽车设置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人们对汽车舒适度的要求,都将更加严格。因此,对汽车发动机的噪声、振动频率和汽车行驶的平缓程度等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度,而汽车发动机的曲轴扭振是这些要求达到相应水平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对曲轴扭振减振器的概述、扭振减振器的发展现状以及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的设计叁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3期)
王哲,陈勇,曹展,李光鑫,左扣成[8](2019)在《纯电动汽车两挡变速器减振降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振动和噪声问题,通过建立变速箱-电机转子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变速器系统进行传递误差、齿面接触应力等分析和计算。根据纯电动汽车的常用工况及其特点,以齿轮修形参数为优化变量,传递误差为主要优化目标,综合考虑齿面载荷分布以及齿面接触应力,在多工况下对齿轮进行修形。结果表明修形后达到了优化齿面载荷分布、提高齿轮使用寿命、减小振动、降低噪声的目的,实现了齿轮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对纯电动汽车变速器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茂举,于建强,郭玉宝[9](2019)在《汽车悬架减振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衰减车架和车身振动能量,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汽车悬架减振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减振器介质角度来看,汽车悬架减振器逐渐由普通油液减振器往智能液体减振器和电磁阻尼减振器方向发展;从减振器结构形式角度来看,虽然主流是直线式减振器,但旋转式减振器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从控制模式角度来看,汽车悬架减振器逐渐由被动式往半主动式和主动式方向发展。本文从汽车悬架减振器内部介质分类入手,结合结构实现形式和控制模式对悬架减振器从材料、结构和控制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19年02期)
刘海英[10](2019)在《汽车离合器减振盘冲压工艺优化及模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离合器从动盘总成零件中的减振盘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将原工艺的4道工序减少为3道工序,并阐述了减振盘冲压工艺特点及模具设计要点。通过对减振盘冲裁工艺的优化设计,解决了零件位置精度差的问题,在翻边模设计中对不同尺寸要求的位置设计不同成形间隙,以满足零件尺寸要求,成形模上、下成形板型面设计为斜面,以补偿成形过程的回弹。经生产验证,优化后成形的减振盘零件尺寸和位置度均满足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汽车减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控减振技术能有效缓解汽车行驶中的振动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和行驶的安全系数,应对该技术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控减振技术,进而研究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减振论文参考文献
[1].汪博士,胡红生,李宁.馈能型汽车内置永磁体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及试验[J].嘉兴学院学报.2019
[2].黄镇财.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刘伟,孙世键,庞方超,王灵龙.QC/T491-2018汽车减振器标准解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赖富刚.测量汽车减振器运动速度对减振器调校的意义[J].时代汽车.2019
[5].白彩盛.汽车减振器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
[6].么鸣涛,曹锋,李勇,曲劲松,李丹.汽车减振器节流阀片对阻尼特性影响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7].王国峰.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9
[8].王哲,陈勇,曹展,李光鑫,左扣成.纯电动汽车两挡变速器减振降噪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9
[9].杨茂举,于建强,郭玉宝.汽车悬架减振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程与试验.2019
[10].刘海英.汽车离合器减振盘冲压工艺优化及模具设计[J].模具工业.2019
标签:半主动悬架; 汽车; 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减振器; 馈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