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竞赛汽车论文-赵奉奎,吕立亚

智能竞赛汽车论文-赵奉奎,吕立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竞赛汽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车传感器,智能车,教学改革

智能竞赛汽车论文文献综述

赵奉奎,吕立亚[1](2019)在《基于智能车竞赛的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理论性课堂教学与实践性实验教学相分离,实验教学不易拓展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搭建使用灵活、运作高效的智能车实验教学平台的传感器教学、实验改革方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智能车实验平台验证理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安装传感器、编程处理传感器信号的方式锻炼实践能力。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方案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杨超,刘晨晖,杨肖,赵春锋,汪敬华[2](2019)在《一种智能汽车竞赛的灯塔检测及路径规划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第十叁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背景,通过运用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经过坐标变换以确定信标灯塔的位置从而达到跟踪目的。经过实践,在竞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是一种有效的检测信标灯塔、合理规划路径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15期)

杨树峰,付晓莉,王英杰[3](2018)在《以智能汽车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面向本科生、以小组竞速为形式的综合性学科竞赛。针对目前工科专业学生实际工程能力薄弱问题,依托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提出以智能汽车竞赛为项目驱动的学生培养模式,尝试利用该赛事的竞赛模式拓展学生实践培养体系。采取竞赛小组为单元,工作室为依托,竞赛为驱动的培养模式,探索该竞赛在制度建设、团队管理、培训考核叁方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参赛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杨飞,张荣[4](2018)在《依托智能汽车竞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工科"被提出一年来,引发了高等教育界的大讨论,但其中多是宏观层面上的全局性和纲领性的讨论,针对"新工科"专业人才具体的培养模式和实践工作的讨论和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针对"新工科"对高校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依托智能汽车竞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以此丰富和发展"新工科"建设理论,并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工作。(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4期)

曾鹤琼,胡骏[5](2018)在《基于智能汽车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进一步促进信息工程学院相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以智能汽车竞赛为契机,搭建竞赛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更为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15期)

高红亮,詹习生,万里光,朱军,徐丰[6](2018)在《以智能汽车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经历和体会,从竞赛的宣传招新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备赛过程两个方面阐述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讨论了智能汽车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海波,郭蒙蒙[7](2016)在《科技创新助力高校学风建设——以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校教育的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可搭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转移学生课余时间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抓手。本文以某工科高校开展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校内赛为例,分析自动化、信息类专业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展现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助力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20期)

朱世耘[8](2016)在《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会在哪里?》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已逐渐走向“台前”,离商业化越来越近。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的角力,也从战略与实验室层面进入到技术、产品与政策、市场的多维度竞赛。2020年无人驾驶的目标让今年的北京车展成为了智能汽车的角力场。无论是行驶了2000公里抵达北京的长安(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16-05-06)

李冰林,吕立亚[9](2016)在《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论文分析了当前工科类专业教学存在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科竞赛来驱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弱点,然后以"飞思卡尔"杯全国智能车竞赛为例子,从多方面论述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推动作用,这对推动工科专业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6年10期)

[10](2015)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佳绩》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工学部杨冠群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在今年暑期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的华东分区赛和全国总决赛中,分别获得光电组全国二等奖、光电组华东赛区一等奖,电磁组华东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竞赛,激烈空前,全国共有430余所高校的3946支队伍参加了角逐。在难度上,光电组今年增加了灯塔发车、规避路障等要求,电磁组则要求双车跟随以考核两车协作能力。这些都给车模设计和制作加大了(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智能竞赛汽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第十叁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背景,通过运用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经过坐标变换以确定信标灯塔的位置从而达到跟踪目的。经过实践,在竞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是一种有效的检测信标灯塔、合理规划路径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竞赛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1].赵奉奎,吕立亚.基于智能车竞赛的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9

[2].杨超,刘晨晖,杨肖,赵春锋,汪敬华.一种智能汽车竞赛的灯塔检测及路径规划方法[J].现代计算机.2019

[3].杨树峰,付晓莉,王英杰.以智能汽车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J].轻工科技.2018

[4].杨飞,张荣.依托智能汽车竞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

[5].曾鹤琼,胡骏.基于智能汽车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

[6].高红亮,詹习生,万里光,朱军,徐丰.以智能汽车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刘海波,郭蒙蒙.科技创新助力高校学风建设——以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

[8].朱世耘.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会在哪里?[N].国际商报.2016

[9].李冰林,吕立亚.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

[10]..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佳绩[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智能竞赛汽车论文-赵奉奎,吕立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